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九


  耿、鄭聯盟,為時僅數月,便歸於破裂。精忠以盟主自居,向鄭經發號施令,封鄭經為「大將軍」,派人送去敕印。鄭經很不服氣,說:「靖南王乃食清朝的俸祿,且系明朝叛逆,為何封我鄭經!」心中很是惱怒。【《文獻叢編》(一),34頁。】鄭經以其實力和領有地盤,自然不肯屈居精忠之下,何況他是明朝「叛逆」,而自己是堂堂正正的明朝的海中孤忠,豈能受他敕封?他自感受辱。他們之間又在是否尊奉明朝的問題上加劇了矛盾,以至鬧到公開指責的地步。進據漳浦、海澄的鄭經的守將出示佈告,在聲討清朝竊據中原的一段文字之後,先贊三桂「隱忍滇黔,生聚訓練,三十餘年如一日,合千萬姓為一家,靜候天時,暗奉嗣主(指朱氏後裔),孤忠可鑒,大義不磨」。佈告又說,三桂遣官「密令本將軍致劄鄭、耿二王,共舉義師,扶嗣主,戮(努)力王室,恢復神州,中興之業已成」。緊接著就指責精忠自三月十五日「建旗之後」,頒發指令「俱稱敕旨」,皆用皇家專用的黃綾,「從不遵大明正統」。他既然「已無舊主之念」,怎能服萬姓之心!因此,「不旬月間,上下解體」。佈告稱頌「鄭王」本與他為「兄弟之國」,能「克全名節」,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他雖處海外孤島,而不剃髮,「尊王朔」,「老存繼主」,可謂「忠孝凜然」。我們本願與耿王「屈體聯合」,「齊驅並駕」,不料耿王「妄自尊大」,把我等視為「附庸」,「僭竊尊號」,已可見其人之心!佈告中還提到,他們只「遵照吳王原檄布,中興大義,惟鄭王為盟主,複我大明三百餘年之基業,澄清東南之半壁」。佈告要求他們所佔領的各邑郡文武官員士紳百姓要「同思水木本源,共作王家柱石」【《文獻叢編增刊》(-),44~45頁。】

  佈告反映了臺灣鄭氏政權的基本立場,聲明不再與耿精忠合作,只願與三桂聯合,共扶明後,恢復明朝基業。看來,鄭氏還不知道三桂已無意複明,限於交通不便,一時還得不到確切消息。耿精忠很擔心鄭氏與清兵的夾攻,便謀求三桂之助。三桂從他的利益考慮,當然不希望他們之間互相攻擊,就派禮曹錢點到福建做兩家和解的工作。此時,鄭氏方面也已知道三桂的政治意圖,對吳開始不滿,鄭經的大將劉國軒說:「吾家在海外數十年,稱奉明號,今吳號『周』,耿稱『甲寅』。所以,我帶兵來是要攻你們兩家的。如你們歸正奉明號,我不難進鎮江,上南京,否則你們兩家都是我的敵國!」【《平吳錄》,8頁。】因為吳、鄭、耿各持一端,各有企圖,政治目標不一,這就在反清的陣營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原則分歧。錢點無法化解鄭、耿的矛盾,連三桂一方與鄭氏的矛盾也解決不了,錢點無言以對,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福建。叛亂集團中的各派系的原則分歧,最終導致他們的徹底失敗。

  當叛亂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對,清朝方面加緊了對耿精忠的軍事進攻。從康熙十三年七月以後,清兵在江西、浙江戰場開始取得進展,不僅頂住了耿部的進攻,連連取得了勝利,還收復了一些失地。

  據清官方戰報:

  七月,杭州將軍、都統喇哈達報:耿軍總兵閻標率部萬餘人,自溫州、處州進攻金華。清軍副都統鄂申巴圖魯親率滿漢官兵迎戰,大敗耿軍,斬殺七千有餘、將官以百計,活捉閻標等以下將官一百七十二員。【《清聖祖實錄》,卷48,26頁。】

  八月,江西總督董衛國報:南贛總兵官劉進寶等擊敗耿軍,恢復石城(屬江西,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49,1頁。】

  同月,「平南將軍」都統賴塔報:自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清兵同進犯金華的耿軍展開激戰,共九次,大敗耿軍,收復諸暨、義烏(均屬浙江,今仍名)二縣。【《清聖祖實錄》,卷49,4~5頁。】

  浙江總督李之芳報:嚴州副將鮑虎督率官兵,一日六戰六捷,恢復壽昌(浙江金華西北)。【《清聖祖實錄》,卷49,5頁。】又報:耿軍犯紹興府新昌縣(今仍名),被清軍擊敗潰逃。【《清聖祖實錄》,卷49,6頁。】

  參贊軍務護軍統領桑遏、副都統席布報:精忠令閩軍自建昌(江西南城)北進,與前來平叛的清軍在撫州(江西撫州市)遭遇;清軍把叛軍殺退,獲得了勝利。【《清聖祖實錄》,卷49,7頁。】

  浙江總督李之芳報:已派遣「授剿總兵官」李榮率官兵血戰,陣殺一千餘人,乘勝恢復淳安縣(浙江,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49,10頁。】

  在八月間,清兵還恢復了浙江的遂安縣(淳安縣西南)、嵊縣、東陽縣(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49,11~13頁。】在江西,剛恢復了萬年縣(今萬年縣西)、崇義縣(今仍名)、撫州等地。【《清聖祖實錄》,卷49,11頁,23頁。】

  十月,「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報:福建「逆賊」一萬四五千人犯遂安(浙江淳安西南),當地「土賊」王應茂等率部四千人,沿河傍山,遙為犄角。清嚴州(浙江建德東)副將鮑虎統率官兵迎戰,擊斬精忠參將王師右等四員、兵士一千一百七十餘人,並乘勝追殺了二十餘裡。【《清聖祖實錄》,卷50,3頁。】

  康親王又報:精忠部將都督周列、總兵桑明等率部二萬由常山(浙江,今仍名)謀犯衢州,於九月十七日被清軍擊敗于焦園等地方,斬殺萬餘人。【《清聖祖實錄》,卷50,9頁。】

  「鎮南將軍」尼雅翰報:精忠部都督李大元等萬餘兵馬,屯駐南京(江西星子)崖口。他同副都統綽容托等於十月二十二日,率官兵將其擊敗,收復南康府,與此同時,清軍又收復了萬載縣(江西,今仍名)。【《清聖祖實錄》,卷50,13頁。】

  十一月,江西總督董衛國報:他屬下右營遊擊佟國棟等率兵恢復新昌縣(江西宜豐)。【《清聖祖實錄》,卷50,17頁。】

  傑書報:精忠部將都督徐尚朝等率馬步兵五萬,進至金華城外,列二十余營,軍勢甚盛。清軍副都統馬哈達、都統巴雅爾、總兵官李榮、台吉察等滿、蒙、漢將官,奮勇夾擊,陣斬閩將吳榮先等三十餘人,殲滅其兵二萬餘人。【《清聖祖實錄》,卷50,18頁。】

  清軍捷報頻傳:十一月十七日,清軍克取緊鄰江西的婺源(江西,今仍名),休兵一兩天,即進軍饒州(江西鄱陽)。聖祖聞此消息,十分高興,寫道:「比聞恢復婺源,良可嘉悅。爾等兵單,進克饒州,尤宜加意。」在奪取婺源時,清軍又在江西與安徽交界的彭澤縣大敗耿軍,「奮勇登城」,一舉攻克。【《清聖祖實錄》,卷51,4頁。】二十日,清軍由婺源進取饒州,經樂平縣,乘機恢復,進至鄱陽雲吉峰下。大破叛軍,逼饒州城下,叛軍棄城逃,遁入鄱陽湖中。饒州複歸清軍。【《清聖祖實錄》,卷51,17頁。】

  清軍已在江西、浙江戰場上獲得了一系列戰役上的勝利,並收復了一些縣城,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戰局。從雙方的戰鬥,可看出耿軍的戰鬥力也很強,它借助軍隊數量的優勢和各地響應,使它尚能與強大的八旗兵周旋,敗而複來,清軍剿不勝剿,短期內還不能明顯奏效。為此,聖祖指示康親王傑書說:「浙江賊寇,在在竊發,騷擾地方,皆由耿逆未滅之故,若剿除耿逆,則小丑自滅。」他要求傑書等將領,「或固守金華諸處,由仙霞嶺、分水關入閩;或固守杭州、衢州,從金華進克溫(州)、處(州)。平定浙省,剿滅閩賊,聽大將軍酌量速行」【《清聖祖實錄》,卷50,20~21頁。】

  精忠的軍隊在同清軍的反復爭奪中,實力有所消耗,軍需物資如製造火藥火器的原料不足,便謀求琉球國的支持和援助。康熙十五年,精忠派人航海至琉球聯絡,其文稱:

  總統兵馬上將軍令諭:予惟軍興之際,需用惟繁,內附之邦素稱外海之名封,早識中華之大義,翊戴原無異視,尊攘諒有同心。予建義三年,提師四出,天南半壁,盡入版圖,極北九邊,尚煩綏靖。茲特差員前詣王國,採辦硫磺,以佐軍需,所望悉心指導,俾其趂候早歸,庶藩屏兼資,而折衝有賴。他時入貢,佇待風帆,指日加封,遊膺天眷。故諭。丙辰年五月十八日。【《華夷變態》,卷4,159~160頁。】

  丙辰年即康熙十五年。精忠意圖有二:第一,要琉球支持他起兵,在政治上成為他的附庸;第二,索要硫磺,此為當務之急。琉球盛產硫磺,為製造火藥和其他彈藥所不可缺少的。要制勝清軍,必須大量使用火藥火器。值得注意的是,精忠不署三桂的周王年號,而以干支紀年。這清楚地表明,精忠要獨立,不承認三桂的獨尊地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