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吳三桂大傳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今特授金冊金印,仍封為平西王。王其善勵忠勤,屏藩王室。欽哉無。【《清世祖實錄》,卷60,6~7頁。參見《明清史料》丙編第8本,796頁。】 金冊內歷數三桂鎮漢中的功績,可看做是對他三年來的一個總結。但金冊文內,對吳三桂隨阿濟格第一次入陝的功績隻字不提,這是因為阿濟格犯了軍律,遭到譴責,所以,朝廷回避提及此次入陝之戰果。根據金冊所記錄的數字,他在陝西已殲滅抗清力量五萬餘人,為穩定清朝在陝西的統治和大業的統一,做出了新的貢獻。朝廷是滿意的。儘管多爾袞死後失勢,絲毫沒有影響和動搖三桂的地位。相反,在順治親政伊始,就給他頒發金冊金印,這既表示對以前賜封的承認,又等於是重新賜封,來顯示新當權的世祖的權威。不言而喻,此舉對三桂也是個安撫和鼓勵。 事實表明,三桂在漢中三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他又贏得了順治和朝廷諸臣的歡心,這使他在前程似錦的道路上繼續朝前迅跑! 三、略定四川 在給吳三桂頒發平西王金冊金印的同一天,即順治八年(1651年)九月八日,朝廷又向他發佈了出征四川的命令,全文如下: 四川逆賊盤聚,斯民陷於水火,茲特命爾統領大軍,入川征剿。凡事與墨爾根侍衛李國翰計議而行。投誠者撫之,抗拒者誅之。若武官有功核實題敘,有臨陣退縮、遲誤軍機、不遵號令應處者,聽王便宜從事;若罪大不便自處者,指名參奏。其應用糧餉,會陝西、四川總督、巡撫料理支給。地方既定之後,凡軍機事務,悉聽王調度,其一應民事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管理。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謁見。 王受茲重任,其益殫忠猷,禮以律己,廉以率下,務輯寧疆圉,寬朝廷西顧之憂。欽哉。【《清世祖實錄》,卷60,7~8頁。】 這份皇帝「敕諭」,指授三桂用兵四川前後的大政方針,對軍隊內部和對敵人的政策也做了具體規定。為了鼓勵他早日取得成功,朝廷授給他比以往更多更大的權力,例如,獎懲、生殺皆由三桂自主決定,除特殊情況,不必請示朝廷。平定四川後,凡軍事方面事務,都按三桂的命令辦理。這就把地方的軍事大權都交他掌管。敕諭中還特別規定,各文武官員謁見三桂時,必以王禮。這些都是以前不曾有過的,即使多爾袞在世時,也不曾授予他如此之多的權力! 世祖在頒給李國翰的敕諭中,處處都寫明他這次入川「凡事協輔」三桂,「助王(三桂)」處理有關事宜。明確規定,三桂是主帥,李國翰處於輔助地位。【《清世祖實錄》,卷61,4~5頁。】在順治五年頒給他們兩人鎮守四川的命令中,根本不提誰主誰輔,同時,還授予李國翰「平西大將軍」的頭銜,享有很大的軍權,實際上還給予他與三桂同等的地位。所幸的是,兩人到了漢中;特別是在剿撫過程中,尚能和衷共濟,沒有發生摩擦,行動配合默契,進展迅速。這也許是再次任命兩人一體進川的一個原因。與前不同的是,明顯地提高了三桂的地位,把李國翰降為「輔助」。因為是皇帝的任命,他們無須爭高下,就俯首服從皇帝的調遣。 在三桂與李國翰此次經略四川前,清兵已多次進川剿撫。最早是在順治二年十一月,剛剛剿滅李自成部農民軍和南明政權之後不久,執政的多爾袞便騰出兵力取四川。當時,命駐防西安的內大臣何洛會與李國翰等「剿四川」,【《清世祖實錄》,卷21,18頁。】攻擊對象是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而大規模進兵征剿,是在順治三年正月,命和碩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統率精兵猛將,向四川發動了強大的進攻。【《清世祖實錄》,卷23,9~10頁。】當年十一月,就傳送捷報:「獻忠伏誅,四川平定。」【《清世祖實錄》,卷29,8~9頁。】朝廷自以為太平無事,豈料兩年後,四川又動亂起來,張獻忠餘部在四川各地起義、暴動,明宗室也趁機起兵,欲奪回已失去的權力。順治五年三月,幽禁親征過四川的肅親王豪格時,曾指斥他的罪狀,首罪是征四川事,說他「出征四川,已及二載,地方全未安定,地方官亦未有以投誠平定入秦者」【《清世祖實錄》,卷37,14頁。】。 多爾袞出於對豪格的個人恩怨,所作上述指責是沒有道理的。清朝接管四川,又出現新的動亂,是在豪格率大軍撤離四川以後的事,地方已留給朝廷命官處理,但地方駐軍不足,沒能鞏固已取得的勝利,當張獻忠餘部,以及明朝遺臣等又組織抗清時,就打亂了清朝在四川的統治。他們攻城略地,紛紛把清朝官員驅逐出境,或活捉處死。這種情況,在全國其他地區都有發生,已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多爾袞獨責豪格是不公平的。 在這個問題上,多爾袞已看到四川形勢的嚴重性。順治五年四月,四川巡撫李國英報告的四川形勢,令人不寒而慄!他于順治三年正月隨豪格征四川,被留下,委任為成都總兵。當時,成都殘破不堪,到處是坵墟,「孑遺餓莩,百里無煙,寇黨縱橫」。所幸豪格大軍尚在,地方還較安定,漸有起色。「不意王駕(指豪格)凱旋,寇黨又複四起。」他領兵千人,已死亡過半,處境危迫。四川東南鎮、道各官,有柏永馥、張勇、袁一相、董顯忠等人,因為「無糧,賊眾合營」,都來成都商量對策。正愁無兵無餉之際,李國英又被任命為四川巡撫,他「驚慌莫措」,不敢接任。他看到四川形勢朝不保夕,豈能擔此重任!正如他驚呼:「斯何時也!全川皆賊,已成燎原之勢,兵寡餉無,何為恢剿之資?」當時四川惟一的希望,是盼「秦兵」(陝西兵)入川援救。可是秦兵「數不過千」,所賴秦餉,不過僅夠千名秦兵之用!種種困境,不一而足。【《明清史料》丙編第7本,666頁。】 這正是順治五年後出現的形勢。幾乎同時,在山西大同,有薑瓖叛亂,引起山陝兩省大亂。山陝為京師右臂,近在肘腋,多爾袞把大批兵力和能征慣戰的將官都用於這兩處,甚至他還兩度親征大同,把山陝的叛亂放在他處理問題的首要位置,遠在四川的叛亂,一時顧及不到,只好先聽任下去,等平定山陝之後再作打算。 從順治五年到順治八年,將近四年時間,清朝以很大的代價平定了山、陝,這才考慮並迅速做出決定再派大軍進川,恢復它的統治。駐紮南鄭的三桂與李國翰部,兵力既強,足以對付那裡的抗清的武裝力量;還有,從漢中入川最近。凡「大兵之剿逆下川,必取道於漢中」【《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568頁。】。由三桂與李國翰部入川最為便利。 吳三桂進川前,四川半是南明永曆政權的天下。永曆是繼弘光、隆武等政權之後又一個南明政權。永曆帝即朱由榔,是明神宗的孫子、桂王朱常瀛的第四子。他的封國在衡州,於崇禎十六年被張獻忠攻破,他的長兄與二兄被處死,其父攜宮眷逃到廣西,最後在梧州定居。由榔與家人失散,歷經波折,也到了梧州。不久,他的父親與三兄也相繼去世,他成了桂王的惟一繼承人。至南明第二個政權隆武滅亡,一些重要大臣如瞿式耜、呂大器、丁魁楚、李永茂等相聚于廣東肇慶,緊急磋商擁立新君,都以由榔為神宗嫡孫,入選最為合適。順治三年(1646年)十月,他們去梧州迎接由榔即位。他的嫡母王太妃極力勸阻,說:「此大事,恐不勝任,願先生更擇可者。」群臣堅請,硬是把由榔接到肇慶,並在這裡即帝位。【見[明]魯可藻:《嶺表紀年》,卷1,5頁;[明]瞿共美:《天南逸史》,264頁。[明]錢澄之:《所知錄》,卷2,180頁。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