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莽 | 上頁 下頁
一二八


  對了,說到改名,予還想起了一件要緊事,前朝留下了許多東西,包括未央宮的宮宇樓閣,讓人總覺得前朝的影子還在眼前晃悠,這可不行,得想個法子讓天下儘快忘了漢室,拆是不可能了,至少也要改變名稱,新朝嘛,一切都應當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還有,劉氏宗族,有的還在當著諸侯王,這也不大合適,也得想個法子改正過來。還有貨幣制度、貿易制度,等等等等,事情多了,予哪有工夫休息!別說予了,就是你們,這幾年怕也要犧牲正常休假,咱們上下一心,先把朝政的架子給搭起來,萬事開頭難,只要咱們開個好頭,往後休息的日子多著呢!」

  應當說,王莽當上新朝天子的最初幾年,的確是動了不少腦筋,採取了不少措施,想著,是要把前朝的弊病統統予以革除,幹的,也倒是挺賣力氣的。當然,對於王莽的所謂新政,後人歷來是見仁見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咱們別忘了,王莽說到底,只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又是在那麼個時代裡生活著的,根本不可能運用先進的思想理論去認識和改造社會,想通這一點,也許就不會那麼苛求這位古人了。

  下面,讓我們稍稍花費點時間,看看新朝開始幾年裡王莽是怎樣實行他的新政的。

  他首先頒發了規定百官職責的策書:「木星要求莊敬,是東方的長官,這就是太師,太師負責實現雨水適時適度,使青色的光輝生育均平,考究日影和日輪。

  「火星要求明智,是南方的長官,這就是太傅,太傅負責實現炎熱適時適度,使紅色的光輝發展均平,考究聲音和曲調。」

  「金星要求安定,是西方的長官,這就是國師,國師負責實現乾燥適時適度,使白色的光輝成長均平,考究度量和權衡。」

  「水星要求精明,是北方的長官,這就是國將,國將負責實現寒冷適時適度,使黑色的光輝休養均平,考究星辰和漏刻。」

  「月亮象證威刑,好像皇帝的左腿,這就是大司馬,大司馬負責實現武功,要注意方正,效法矩尺,主管天文,恭敬地順從偉大的上天,謹慎地傳授人民生產的季節,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使糧食獲得豐收。」

  「太陽象證德政,好像皇帝的右臂,這就是大司徒,大司徒負責實現文治,要考慮融合,合乎國規,主管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輔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率領人民服從君主,倡導改良社會風尚,使仁、義、禮、智、信這五德深入人心。」

  「鬥北象證最高標準,好像皇帝的內心,這就是大司空,大司空負責實現祥瑞紛呈,一派升平,要注意事物的規範比、標準化,以準繩作楷模,主管地理,開墾土地,興修水利,管理大山大河,使鳥獸繁衍,使草木茂盛。」

  王莽這套東西,是根據《書經》的一些主要篇章如《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等經典著作的精神搞出來的,托古改制是王莽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王莽定規好了四輔、三公的崗位職責之後,又著手對中下層班子進行規範比的整頓。他設置了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等屬官,職位都是孤卿。把大司農改名為羲和,後來又改為納言,把大理改名為作士,大常改名為秩宗,大鴻臚改名為典樂,少府改名為共工,水衡都尉改名為予虞,加上前面那三位孤卿,成為九卿,分屬三公管轄。每一個卿下設大夫三人,每個大夫下設元士三人,共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別主管首都各官署的所有職務。把光祿勳改名為司中,太僕改名為太禦,衛尉改名為太衛,執金吾改名為奮武,中尉改名為軍正,又新設了大贅官,主管皇帝的車輛、衣服和用具,後來還掌管軍需供應,這是六監,職務都是上卿。

  把郡太守改名為大尹,都尉改名為太尉,縣令、縣長改名為宰,禦史改名為執法。後來一看,還有不少中下級官職,名稱都是前朝遺留下來的,一個一個改起來,工作量太大,王莽想了個妙招兒,按工資級別切上幾刀,搞幾個統稱多省事?於是把俸祿百石一級的官吏,改名為庶士,三百石級改名為下士,四百石級改名為中士,五百石級改名為命士,六百石級改名為元士,千石級改名為下大夫,比二幹石級改名為中大夫,二千石級改名為上大夫,中二千石級改名為卿。所使用的車馬、禮服、禮帽也各有不同的等級,那些日子裁縫的生意特火,全是來定作統一制服的,讓他們狠賺了一筆。

  王莽又專門設置了司恭大夫、司徒大夫、司明大夫、司聰大夫、司中大夫的新官職,負責對官員進行考核、監督,考核監督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貌要恭、言要從、視要明、聽要聰、思要睿。這也是從古書裡翻出來的,王莽認為,一個官兒,特別是大官兒,要想彰明自己的德行,就必須謹慎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從各個方面去以身作則,鑒於前朝官吏隊伍的腐敗、渙散,王莽對五司大夫寄予厚望,要求他們秉公執法,不要掩蓋錯誤,不要助長虛榮,不以個人的好惡影響公正的評判,大公無私,站在事理的正中。王莽是真心希望能通過他們的工作使新朝的吏治有一個飛躍,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為了防止進入深宮後難於聽到不同意見,王莽還命令在皇宮周圍設置了建議的旗幟(進善旌)、批評的木牌(誹謗木)、申訴的大鼓(敢諫鼓),派了四位諫大夫坐在王路四門接待反映情況的上訪人員。

  王路四門就是原來的公車司馬門,新改的名兒,也是為了消除前朝的影響。同時改名的還有長樂宮,改名為常樂室,未央宮,改名為壽成宮,前殿,改名為王路堂,連長安都改名為常安。

  新朝建立,應當有自己的一套皇統。王莽首先把劉氏子孫中的諸侯王改為「公」,捎帶著把四方外族稱王的也改為了「侯」。然後賜封王家遠近親屬,凡是喪服為齊衰一級的,為侯爵,為大功一級的,為伯爵,小功一級的,為子爵,緦麻一級的,為男爵,以上親屬的女眷,全都為任爵。封號中,男的用「睦」字,女的用「隆」字,全都授予印信,跟真的一樣。

  活著的封完了,又想起死去的祖先。王莽認為,新朝帝王的道統,應當繼承、發展和貫通,而其他具有崇高德行的世系,也不能絕了後,應當長久享受祭掃。於是他劃定了一個範圍,把黃帝、少吳、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皋陶、伊尹、周公、孔子這些令人崇拜的古人全都包括進去,指定了一大批人去繼承他們的香煙。這些人分別是:

  姚恂,為初睦侯,繼承黃帝的後代;
  梁護,為修遠伯,繼承少吳的後代;
  皇孫王千,為功隆公,繼承新朝發派祖先帝嚳的後代;
  劉歆(秀),為祁烈伯,繼承劉氏的發派祖先的後代;
  劉歆的兒子劉疊,為伊休侯,繼承劉氏的另一發派祖先唐堯的後代;
  媯昌,為始睦侯,繼承新朝另一發派祖先虞舜的後代;
  山遵,為褒謀子,繼承皋陶的後代;
  伊玄,為褒衡子,繼承伊尹的後代;
  劉嬰,為定安公,繼承漢室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姬党,由衛公改封為章平公,繼承周朝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孔弘,由宋公改封為章昭侯,繼承殷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遼西郡人姒豐,為章功侯,繼承夏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姬就,為褒魯子,繼承周公的後代;
  孔鈞,為褒成子,繼承孔子的後代。

  除此之外,王莽還決定興建九廟,用來祭把王家門兒的遠近祖先。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舉動,這其實也應該算在王莽鞏固政權的戰略舉措裡面的。因為王莽接管政權的手段是潛移默化、逐步蠶食的方式,沒有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如果不為自己登極坐殿製造一系列充分理由,江山是不會長久的。而這些理由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新皇帝那高貴的出身、純正的血統。所以,王莽挖空心思,追根尋源,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脈崇高無尚的世系,他,是黃帝的子孫。黃帝是軒轅氏,和王家有什麼瓜葛呢?且聽王莽如何解釋:「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賜予了十二個姓氏,其中,虞舜,也就是我們王家的老祖宗,他的先代接受了姚姓。姚姓,在陶唐時姓媯,在周代姓陳,在齊國姓田,在濟南姓王,所以,姚、媯、陳、田、王這五個姓氏的人,是予的同族,也都是黃帝、虞舜的後代子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