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王莽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家人恭諾著退入後堂,眾人正在不明所以,王涉卻恍若無事了:「來呀,幹嘛都愣著?喝啊!別著急,慢慢喝,一會兒還有好菜呢!」 眾見王涉怒氣已消,心也就都放下來了,一個個端杯舉著,開懷暢飲。 又飲了幾巡,先前退下去的那個家人忽忽走了過來,向王涉點了點頭。 王涉雙掌一擊:「諸位堂兄堂弟,咱們今天唱得都挺痛快,為了讓諸位徹底喝好,我讓廚子準備了一道紅燒熊掌,請諸位品嘗!」 侍女們穿梭而至,給每位侯子的食案上端來一具帶蓋的金碗,大家啟蓋一看,果然每人都得到了一隻燜得松輕的肥嫩熊掌。 王涉搛起自己那只熊掌:「來,諸位自便,這東西得趁熱,涼了就不好吃了!」 大家也全都效法,人手一掌,稀裡呼嚕地品嘗起來,邊品邊贊:「哞呀哞呀曲陽侯府的廚子哞呀哞呀手藝還不錯,燜得呼嚕挺爛乎。」 只有王況一個人在那兒呲牙咧嘴地跟手裡的熊掌叫勁:「誰說爛乎?我怎麼咬不動啊!這是熊掌嗎?」 低頭細看,不對呀,怎麼比別人的都小啊? 「涉兄弟,你別是拿豬蹄蒙我吧?」 王涉沖他一翻白眼:「得了吧我的況堂兄,您又不是我們這井底之蛙,豬蹄什麼味兒您還吃不出來?再說了,有三千兩金子一對兒的豬蹄嗎?」 「什麼三千兩?啊?這,這是可……」 「對嘍,您抱著正啃的,就是可人兒那只右腳!還有左腳,正燉著呢,怕您著急,先上了一隻!不太爛是不是?沒法子,火候不夠你對付著吃……」 還吃哪?王況早就翻腸倒肚吐了個天昏地暗倒海排山了! 王襄看不過去:「涉兄弟,你怎麼能這樣!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況堂兄胃淺,幹嘛還冤他,勾他的噁心?」 「大哥,這您就冤枉死小弟了!這真是可人兒的腳,真是況堂兄為之喝彩的那雙腳!您想啊,況堂兄對我那麼好,御賜的汗血神駒都送給我了,我能不投桃報李嗎?三千兩金子,算個狗屁!況堂兄喜歡的東西,我有什麼捨不得的!怎麼,您還不相信這是真的,還以為我是冤他,嚇唬他?行,我讓您看看,來人,搭上來!」 這種生烹美人足的血腥場面有點讓人不能相信。不過,作者只想提醒大家注意兩點:第一,在那個人吃人的社會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極有可能的,作者寫的是小說,不是新聞報道,應該允許有一些誇張。何況,歷史上豪門貴族草營人命的事情幾乎俯拾皆是,第二,王氏外戚集團,在登上西漢政治舞臺之後,的的確確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他們的子弟,甚至包括他們本人,在這種權力高度膨脹的情況下,為非作歹、恣意橫行,種種劣跡,即使只在封建統治階級編纂的正史中,也有充分的暴露。對於王氏諸子弟來說,殺個人比撚死個螞蟻還輕鬆,剁去一個歌姬的金蓮,那簡直更是微不足道了。 閒話少說,咱們還是言歸正傳。 王氏諸侯及其子弟的橫行胡為,身為天子的漢成帝劉驁並不是沒有耳聞,甚至可以說,有些情況成帝是親眼目睹,有著第一手材料的。就說王氏諸侯大治第室的事吧,至少成帝就掌握兩件。一是成都侯王商穿城引灃的事,一是曲陽侯王根仿造白虎殿的事,這兩件嚴重犯規的事情成帝都當場抓住,也都曾引起過他的憤怒。有一次.他甚至當面表示自己的憤慨。王商王根知道捅了漏子,「欲自黥劓謝太后」,就是打算自己給自己施點刑罰到太后面前去請罪。「黥」,就是在臉上刺成記號或者文字,並塗上墨,有點像今世的「紋身」,「劓」,就是割掉鼻子。這黥和劓都是古代的肉刑,而且帶有恥辱的性質。成帝聽說自己的兩個舅舅竟然有這種打算,更是火不打一處來:「怎麼著?一個擅自鑿穿帝城、決引灃水,一個驕奢僭上,使用皇帝專用的建築材料,犯下這樣的罪過,不說低頭認罪,還敢用自傷自殘的辦法到太后面前去!這不是成心要羞辱大後嗎?不是在向朕示威嗎?」 一氣之下,下詔給尚書省,讓他們把文帝時誅殺將軍薄昭的故事一一奏來。 尚書們趕緊調閱歷史檔案,終於弄清了薄昭的問題。原來,這薄昭是文帝生母薄姬的兄弟,也就是文帝唯一的嫡親娘舅。漢文帝劉恒,因為只是偏妃所生,在劉邦的七八個兒子中根本排不上號,本來是沒有什麼希望當皇帝的,只是由於劉邦平息了代國陳豨的叛亂之後,急需一位劉氏宗親去鎮守代國,劉恒才被封為代王,在山西做了諸侯王。高祖劉邦死後,呂後專權,諸呂亂朝,眼看著劉氏江山就要改變顏色。 當時的太尉周勃,憑著一腔熱血,要為劉家盡忠,他趁著呂後賓天的大好時機,到北軍去進行策反活動,打算借用北軍的力量,誅滅諸呂。雖說身為太尉,但要指揮軍隊造反卻也不那麼容易,北軍的警衛硬是不讓他跨進轅門一步。幸虧當時掌管符節的襄平侯紀通,讓周勃高舉著符節冒充奉了天子之命,這才混進了北軍營門。 周勃登高一呼:「忠於劉氏的,光左膀子!追隨呂氏的,光有膀子!」 全軍上下,全都光了左膀子,表示願意為劉氏效命,這就是有名的「左、右袒」的故事,直到現在,我們還經常使用「袒護」、「偏袒」這些來源於這段歷史逸事的詞兒,來描述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行為。 幾千幾萬條光溜溜的左膀子,終於把呂後的幾個兄弟送上了斷頭臺,也把正在山西的大山裡吃著山藥蛋的代王劉恒推到了這場政治旋渦的中心,請他赴京即皇帝位。 代王劉恒對這塊天上掉下來的特大號餡餅感到難以取捨:吃吧,怕燙著,噎著,不吃吧,又怪可惜了的。 謹慎的臣子勸他別吃:「天底下哪有那麼便宜的美事!朝裡陳平、周勃那幫人,都是高祖時的大將,兵法嫺熟、老奸巨滑,說是迎接殿下去即皇帝位,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以他們的本事,哪是甘於久居人下的主兒?現在他們喋血京師、誅滅諸呂,正在勢頭上,臣等以為他們很有可能以此為藉口,想對殿下不利,殿下雖然庶生,到底也是高祖的骨血,有殿下健在,誰想另搞一套就不那麼硬氣!可萬一您這一去。被他們害了,大漢不就徹底完蛋?所以,您最好推說有病,拿病假條當擋箭牌使喚…… 也有膽大的臣子認為不吃白不吃:「你們說的全都不對!當年秦亡其政,群雄並起,自以為能夠得天下者,何上萬計?可最終登極坐殿的,還不是劉氏?這是一;高祖封子弟為王,封國犬牙交錯,堅如磐石,天下誰敢與之爭鋒?這是二;大漢立國以來,廢除了秦朝的繁瑣政令苛刻律條,使國家的政治清明、制度簡約,又普施恩惠于萬民,大大地安定了民心,國家根本難以動搖,這是三。正因為有了這三條,雖然呂太后以嚴命強立清呂為王,擅權專制,卻被太尉以區區一柄節杖就調動了北軍的千軍萬馬,將士們都左袒效忠劉氏,終於滅了諸呂。這是老天爺所賜,豈是人力所能辦到的?就算那些社稷重臣有心叛變,老百姓又怎麼能夠曾受驅使?何況高祖諸子中,只有大王和淮南王健在,大三年長,品德又高尚,賢聖仁孝的美名播于四海、聞於天下。臣等敬請大王不必多疑,趁熱吃了這塊老天爺專門為您定作的美味餡餅……」 代王劉恒聽聽這個,有道理,聽聽那個,也有道理,一時也弄不清哪頭炕熱了,只好求教于神靈,蔔上一卦。卦文倒挺吉利,說什麼「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 劉恒覺得不好理解:「寡人早就是王了,還說什麼為王?」 蔔人解說:「您現在只是諸侯王,卦中說的是天王,天王蓋地虎,那是天子呀!」 劉恒這才下決心吃這塊餡餅,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得先派一位心腹去打打前站,跟周勃等人會談會談,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個意思。 這位心腹不太好找,必須具備相當強的決策能力和外交水平。最關鍵的,還得無限忠於代王。 這副歷史的重任,不容推辭地落在了代王娘舅薄昭的肩膀頭上了。薄昭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褲腰帶上掖緊了腦袋,直奔長安城。 周勃把他們幾位的初衷和盤托出,薄昭反復掂量了他的言辭,認定沒有任何可疑跡象,飛馬回報,代王這才坦然入京,龍登九五,成了漢文帝。薄昭自然是探營有功,勞苦功高,根據功高必賞的原則,他被封為軹侯,任命為將軍。如果這位軹侯、將軍能夠保持晚節,一切就都完美了。可惜這位老舅自恃有功,慢慢地翹起了尾巴,最後竟然狂妄到把皇帝的特命全權代表「漢使者」給一刀殺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