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王猛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鬻畚野狂人】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家于魏郡。少貧賤,以鬻畚為業。

  ——《晉書·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韓信曾有胯下辱,王猛當年賣畚箕;
  寒缺衣矣饑缺食,猶言管仲與樂毅;
  燕雀不解鴻鵠志,龍遊淺水被蝦戲;
  焉知多少棟樑材,原本寒門一布衣。

  「賣畚箕羅!賣畚箕!」

  在洛陽街頭,一個窮書生模樣的人在叫賣。與眾多買賣人不同的是,別人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而他似乎是迫不得已才喊兩聲,頗有些心不在焉的味道。

  細看此人,長得高高挑挑,上下勻稱,臉似碧玉,五官端正,尤其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莫測。

  不過,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可惜此公不修邊幅,邋遢不堪。他未戴讀書人常戴的帽子,亂蓬蓮的頭髮上沾滿了星星點點的白色粉屑,說不清是灰塵還是頭皮屑.抑或是活的與死的蝨子。他穿著一件早已嚴重褪色的黑色長袍,烏不烏,皂不皂,兩袖和大襟上分別有幾個破洞,袖口和前襟中間顯得奇髒無比,油光發亮,尤如屠夫的圍裙。他腳上穿一雙麻鞋,前邊破了洞,兩個腳拇指伸在外面。

  「賣畚箕羅!賣畚箕!」 見半天無人問津,他挑起擔子,在市井上轉悠。

  鬻畚人姓王單名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省昌樂縣)人,因戰亂舉家流浪到魏郡(今河南豫西一帶)。王猛滿腹經綸,謀略超人,可惜家貧如洗,不得已靠賣畚箕為生。

  畚箕是挑土盛物的一種簡單勞動工具,用竹蔑編織而成。東晉(公元四世紀)時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比現在高出若干倍,洛陽一帶氣候溫和、毛竹成林(不象現在毛竹只出在南方),因此竹編器具在中原相當普遍。編織畚箕勿須經過專門訓練,一般篾匠和農戶即可完成,加上原料充足,所以一對畚箕不值幾個小錢。買畚箕的只有農民,而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農民逃亂唯恐不及,全無從事生產的心思,買畚箕者更是微乎其微。儘管王猛每天叫賣,但只能勉強為生,根本談不上發財了。

  然而王猛似乎並不以發財為意。在沒人光顧時,他用竹篾斷頭和石子在地上畫一些誰也不甚明白的陣圖,又像是自己和自己在下棋。擺到興奮處,或擊掌歎息一句:「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或搖頭晃腦地背誦一句管仲說齊桓公的話:「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也。」俄而,他又搖頭冒出一句:「何須三萬,一萬足矣!」

  人們看到的與其說是一個賣畚箕的買賣人,倒不如說是一個神經多少有些錯亂的瘋子、怪人。常有好心人勸他:「年輕小夥子,何不老老實實在家種幾畝薄田,雖不能發財,也能吃口飽飯呀!」王猛聽後搖搖頭說:「先生有所不知,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不計一己之溫飽。如今天下大亂,豪強並起,黎民百姓自身難保,妻子兒女離散四方,只有天下太平了,老百性才能安家樂業呵!」

  王猛偶爾發出的高論往往引來好心人的歎息,又屢屢招到富豪子弟的譏笑。有一天,一個富豪公子擠進人群看熱鬧,聽王猛神神道道地講什麼「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馬上譏之曰:「破衣爛衫、衣食無著,活脫一個叫化子,還侈談以天下為己任,你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嗎?」對於富豪子弟的侮辱,王猛往往不置一辭,從不還嘴,挑起畚箕擔子便走。對此,「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晉書》第2929 頁)。對於這種無端的羞辱,王猛往往聽之任之,從不與糾纏,只是無可奈何地笑笑而已。

  東晉乃豪強當道的社會,豪強可以取笑老百姓,生殺予奪,一念而已,但老百姓不可當面笑豪強及其子弟。所以,王猛的笑也是犯忌的。「臭小子,你笑啥?」豪強子弟們惱羞成怒。

  王猛笑他們無知。這些酒囊飯袋只知富貴之後,不知富貴之前。古來多少王侯將相,原本出身布衣之家。輔佐齊桓公稱霸的一代名相管仲,年輕時曾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在分利潤時,管仲得大頭,鮑叔牙得小頭,因為管仲貧窮,鮑叔牙佯裝不知,從不計較;諸葛亮出山之前,只能身居茅廬(住不上瓦舍),親自耕田勞作;劉邦的大將韓信,年輕時不僅曾有胯下之辱,而且餓得半死,不得不向漂母(靠為人洗衣服為生的婦女)討碗飯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王猛不可能向紈絝子弟們講這許多歷史典故。在法紀廢弛的東晉末年,萬一把他們惹火了,一刀下來,砍你的腦殼不過像切西瓜一樣。王猛乃北海劇(今山東省昌樂縣)人,其老家古屬齊國,雖舉家遷徙到魏郡,但說話口音免不了仍帶山東腔。惡少們欺生,拿他的口音來捉弄人:「北海佬(猶今之山東佬),都說古來『齊人善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首都臨淄聚集著一群有學問的人,史稱『稷下先生』、『稷下學派』,不同觀點百家爭鳴,個個能言善辯,故有『齊人善辯』之說),你怎麼像個悶葫蘆?」在惡少們纏住王猛不放時,突然有一位道士大喊「買畚箕」。道士連哄帶勸疏散眾人,談起生意,出的價錢使王猛目瞪口呆。

  道士出十倍的價錢,買他的一擔畚箕。當時貨幣比較混亂,但占主導地位的貨幣是漢代流傳下來的五銖錢。一擔畚箕充其量值十來文小錢(面值比五銖錢要小),道士要出十倍的錢,這無異是一個離譜太遠的數字。「你發瘋了麼?用百多錢買這些破爛玩藝!」惡少不解地向道士問道。道士答曰:「出家人不出誑言!」不過,道士身上沒帶這許多錢,要鬻畚人與他一起回觀去取。這種沒譜的生意,要換了別人,肯定不會應允,但王猛欣然挑起擔子,跟隨道士走了。他太貧窮,急需要填肚子的錢。

  兩人立即上路,一路無話,不覺出了城門,走進山坳。王猛挑著擔子,漸漸走得氣喘吁吁,汗流俠背,問「道觀何在?」道士不作正面回答,只說「儘管前行。」

  直走到日落西山,王猛已餓得兩腿直發軟,兩眼冒金星,但為了那十倍的錢,他硬撐著往前行。眼看夜幕降臨,仍不見道觀蹤影。道士在一間小店門口停下,打點食宿。王猛問「道觀尚有多遠?」道士笑答曰:「儘管在此歇息,明日再行。」

  兩人曉行夜宿,直走了三天。道士領王猛來到一座高山之下。王猛已走得昏昏沉沉,渾身大汗。道士不讓王猛歇息,如猿猴攀山一樣飛也似地前奔,王猛為了那十倍的畚箕錢,也顧不了那許多,咬緊牙關,死死地追著他前行。為了十倍的賣價,走得個賊死,肩上磨破了皮,腳上打出了泡,王猛多少有些後悔跟著道士來了。但既已到此,後悔已晚了。王猛迷迷糊糊跟道士來到一座古柏森森的道觀之前,眨眼之間,道士進門不見了。

  王猛失去了引路人,只得硬著頭皮走進道觀。進得門來,全不見要買畚箕的道士的影子,只見一位皓首童顏、仙風道骨的長者坐在胡床之上,周圍有十來個人圍在長者身邊,似乎在聽他講什麼。王猛正在發愣,其中一人走過來有請。王猛跟他來到長者的胡床跟前,放下畚箕擔子。長者眯縫著眼,瞧了王猛一陣,說道:「給他十倍的錢,請他下山。」王猛從一人手中接過百多文錢,一聲道謝,轉身便走。

  王猛喜滋滋地拿錢下山,頓覺渾身輕鬆,腿也不酸了,腳也不痛了。口袋中有了幾個錢,又可以過個把月安穩日子了。心情愉快了,便有心看看周圍的景色。前面有一牌樓,上書三個大字「嵩高山」。「嵩高山!」王猛不禁大喜過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