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同治皇帝 | 上頁 下頁 |
一二〇 |
|
奕把奕推到一邊,對他說道:「七弟,你是不是覺得眾人都向我敬酒而沒有人給你敬酒你嫉妒啦?告訴你這是六哥的本領,我是議政王,食雙王俸祿,兩宮太后都要對我奕高看一眼。太后為什麼讓我奕沂陪宴而讓你奕陪宴?」 奕雖然也知道他喝多了,但當著眾人的面說這幾句話確實讓他下不了臺。奕氣得一跺腳到走了,到旁邊生悶氣去了。 吳廷棟也覺得奕喝多了,急忙阻止說:「六爺,這酒就別喝了,我們改日再喝吧,我單獨請六爺喝酒,咱們一醉方休。」 「不,現在就喝,怕個鳥,不就是太后來謝宴嗎?我奕沂不在乎這些,她們不會把我怎麼樣,沒有我奕,太后何來今天?」 奕說完一飲而盡,吳廷棟也只好陪著喝幹。 正在這時,又有執事太監高喊:「皇上皇太后謝宴——請眾王公大臣親王貝勒、福晉側福晉到體和殿外聽賞——」 眾人急忙走出體和殿,奕已經醉了,歪歪扭扭夾在眾人中間走出大殿。 眾人排著整齊的隊垂首站在那裡等著領賞,兩宮太后和皇上坐在高高的臺階上目視著眾人,看著這些為她們賣命臣子們一個個畢恭畢敬的樣於,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意感。 這時,執事太監捧著一個花名冊念道:「賞恭親王奕黃馬褂一件。」 太監念後不見有人上來領取,以為沒有聽到,又放大嗓門念道:「賞恭親王奕黃馬褂一件。」 可是仍沒有上來領,眾人都四處尋找奕,呵!他站在人群中正打著呼嚕呢?有人立即推推奕說道:「恭王,太后讓你領賞呢?」 「哦,領賞?」奕一愣,半醉半醒地說,「我不要賞。」 聲音雖然不大,但身邊的人都聽到了,立即有好事的人趁機說道:「恭王爺不要賞——」 奕的岳父桂良知道女婿喝多了,他不能讓女婿當眾出醜丟人得罪兩宮太后。桂良悄悄來到奕身邊,推了他一把,低聲說道:「太后賞你黃馬褂,快去謝恩!」 奕又被桂良推了一把,這才晃晃悠悠地來到臺階前接過黃馬褂。按理奕應該先拜謝皇上皇太后之後再領走黃馬褂,可他今天醉酒失禮了。上前接過就走了。 眾人都知奕失禮,但誰也不敢提,慈安太后也沒有說什麼,慈禧卻不願意了,她冷冷地說道:「恭王爺就是到街上買東西也要說一聲吧,怎麼連一聲謝字也不說?」 奕這才醉意朦朧地轉身一鞠躬,醉醺醺地說道:「謝太后,謝太后。」 慈禧更不高興了,剛要發火,慈安急忙勸阻說:「奕今日貪杯醉酒,妹妹不必與他計較,改日令他親自來宮向妹妹謝罪。」 「姐姐,我不是為了一點小事與奕計較,這是皇家尊嚴,奕竟敢當眾蔑視,這不是明顯瞧不起咱孤兒寡母嗎?姐姐不要說讓奕向我謝罪,如果姐姐都不在乎,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只怕如此長期下去皇家威嚴就掃地了。」 慈安見慈禧真的生氣了,又耐心說道:「妹妹,奕不是奉旨陪宴多喝幾杯,醉了嗎?怎能與一個醉人計較呢?酒醒之後他會後悔的,也會入宮謝罪的。」 「哼,也不知是真醉還是假醉,我時常聽人們說喝醉酒的人頭腦清醒著呢,也許奕是故意借酒裝醉蔑視皇權。看如今是大權在握可仍不滿足,我時常聽外臣議論奕說咱們姐妹欠他的情份太多,話語之間流露不滿。」 「妹妹,傳聞不可信,那是一些人在挑撥我們叔嫂關係,恭王做事一向還是十分謹慎的,今天是例外,先把封賞進行到底,改日再議論這事吧。」 慈禧不再說什麼,但心裡對奕更加反感。 奕回到恭王府,待酒醒之後聽說了醉酒後的經過,十分後悔。他知道慈禧早就在尋找他的過錯呢?由於自己做事謹慎才沒有留下什麼大的把柄讓他抓住。想不到今日多喝了幾杯,竟釀成了大錯,如今後悔也來不及了,只好明日赴宮請罪。 第二天,奕先來到鐘粹宮拜見慈安太后,他知道慈安太后為人寬和,心地善良,人也隨和,好講話,先瞭解一下她的態度然後再去拜見慈禧太后。 奕一見到慈安就跪拜說:「罪臣奕向太后謝罪,請求太后發落。」 「六爺起來吧,昨日不該貪杯當眾出醜給眾大臣留下不好的印象,慈禧太后也極為生氣。」 「臣後悔也來不及了,只求太后給臣治罪,決無怨言,不然朝臣恐怕不服,罪臣內心也有愧呀。」 「昨日本是喜事,不想被六爺一攪和,眾人不歡而散,六爺今後可一定要當心。至於治罪也談不上,又不是犯什麼大錯,不過是醉酒失禮罷了,下不為例就是。」 「謝太后寬洪大量,微臣一定謹記太后聖言,決不再貪杯誤事。說心裡話,微臣昨日只所以多喝幾杯,也是心情太過高興的緣故。太后大病痊癒並且玉體康復,這是舉國上下可喜可賀的事,再加上南方長毛已經平定,更是上蒼對我朝的垂青。自先皇繼位之初,到如今已有十幾個年頭,我朝曾多次派遣大軍平叛,結果都是慘敗。如今,在兩宮太后執政當爾,能夠嚴明法紀、整治軍威,任用賢能,才得以取得平叛大捷。雖然北方撚匪仍然四處活得,但已是孤掌難鳴,不成氣候,等到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僧格林沁等人把兵重新佈署一下,一定能夠掃蕩中原幾股殘匪,到那時國泰民安,我大清中興可待了。」 慈安微笑著說,「這也是六爺的功勞呀,六爺提出任用漢人辦團練組織地方武裝的辦法實在是英明之舉,不是這個策略,怎會如此快就剿平長毛呢?當然,六爺所主張的對外政策也有利於掃平各路匪賊振興我大清江山。對西洋列國由打而和,借師助剿實在是英明之舉,難得六爺有此雄才大略。」 奕本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前來謝罪的,想不到竟受到太后的一番誇獎,又有點沾沾自喜了,又建議說:「太后,如今國勢將要太平,要想真正振興我大清江山,必須學習西洋、像洋人一樣開礦山、辦工廠,修鐵路、造輪船、造槍炮。洋人有什麼咱有什麼,不然,再打起仗來吃虧不說,與洋人通商做生意也是咱大清朝吃虧。從宣宗道光二十年與西洋英人所進行的那場鴉片戰爭開始,到先皇咸豐十一年與洋人所進行的幾次重大戰爭,我朝均未取勝,最終總是以割地賠款簽約而告終,究其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咱們的兵器落後,裝備低劣。自從總理衙門成立以來,微臣與洋人交往甚多,對西洋技術的瞭解也多了起來,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落後就要挨打,要想振國興邦必須辦洋務。」 慈安太后見奕越說越起勁,似懂非懂地問道:「六爺說辦洋務可以興國興邦,可這辦洋務不就是要向洋人學習,以洋人為師嗎?宣宗成皇帝由於在鴉片戰爭中被洋人打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因此宣宗成皇帝最痛恨洋人。就是大行皇帝在位時每次提起洋人也是恨之入骨,如今要我等放棄國仇家恨向洋人學習,拜洋人為師,只怕眾王公大臣不會同意。無怪乎我時常聽到一些大臣私下議論,說六爺和洋人要好,罵六爺為『鬼子六』,六爺你可以當心,萬萬不可受洋人蠱惑。你這話同我講起來並沒有什麼,若同慈禧談起,她一定會說六爺忘記祖訓向洋人屈膝求榮,說不定要抓住這個錯治你的罪呢?昨天,慈禧太后就十分生氣呢?不是我從中講情,只怕昨天就要治你的罪。」 「太后提醒得極是,慈禧太后對臣早就不開胃了,她想治微臣的罪也是事實,但慈禧太后對辦洋務卻十分感興趣。有一次談話,微臣談及興辦洋務可以振興我大清江山的事,慈禧太后連連點頭,讓微臣收集這方面的材料呢?她想親自過目一下。」 慈安太后有點疑惑地問道:「我卻從來也沒有聽她提及這事。」 「也許慈禧太后認為這事還沒有個眉目,就沒有事先同太后商量。」 奕又忽然想起了什麼,急忙補充說道:「微臣同慈禧太后談及此事的時候,太后您正在病中,也許她怕這事讓太后分心,不利於太后身體恢復,就沒有告訴太后吧?」 儘管奕這樣解釋一下,慈安太后仍略帶不悅地說:「要興辦洋務這等大事,當時不告訴我,事後也應同我商量一下,征得我的許可,她私自擅作主張,若惹出什麼不良後果來誰負責任?」 「請太后放心,這僅僅是個提議,辦不辦洋務還兩可之間呢?慈禧太后怎敢自作主張呢?不過,這事微臣給太后透個底,太后私下也可琢磨一下,辦洋務於我朝是利大弊少。據文祥等人從東洋倭人得到的消息,日本天皇也正在著手辦洋務呢?聽說辦得十分紅火。」 慈安太后對於辦洋務仍然不十分理解,奕知道這事不是幾句話能夠解釋清楚的,就告辭了,他要到慈禧太后那裡再認個錯。因為真正要抓他過錯的人正是慈禧,為了皇上讀書的事慈禧太后已經令他難堪一次,也不知這一次又會怎樣訓斥他呢? 唉,究竟是自己笨呢,還是榆木腦袋固執不開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