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唐太宗 | 上頁 下頁
三三


  §第十八章 唐蕃和親

  正當唐朝繁榮發展的時候,在西部邊境,一個少數民族的王朝吐蕃日益壯大起來。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過著農耕和遊牧的生活。吐蕃人勇敢善戰,他們認為戰死是光榮的,誰要是臨陣逃跑,大家就拿一個狐狸尾巴掛在他的帽子上,嘲笑他像狐狸一樣膽小。吐蕃人的首領稱為「贊普」,意思是雄壯強悍的男子。

  大約在公元620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父親論贊弄囊統一了西藏各個部落。不到十年,論贊弄囊就被大貴族毒死了,吐蕃發生了內亂。松贊干布當時年齡還小,他依靠中小貴族,平定了叛亂,維護了吐蕃王朝的統一。他做了贊普,把都城遷到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制定了官制和法律,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

  這時候,正是唐太宗貞觀年間。松贊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係。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長安訪問。

  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訪。從此,漢藏兩族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了。

  不久,松贊干布派使臣,帶著豐盛的禮物,到唐朝向皇室求婚。唐太宗沒有同意。使臣回到吐蕃,怕受到懲罰,編了一通假話,說:「剛到唐朝的時候,他們對我的歡迎非常隆重,同意將公主嫁給大王。後來吐谷渾王也來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來一定是吐谷渾在中間說了壞話。」松贊干布聽了非常生氣,馬上發兵攻打吐谷渾。吐谷渾力量很弱,哪裡是吐蕃的對手?剛一交鋒,就被打敗了。於是,松贊干布又派使臣帶著厚禮去長安,並且揚言:「我們是來接公主的,如果不把公主嫁給我們贊普,我們的軍隊隨後就到!」唐太宗派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討伐吐蕃。

  松贊干布驕傲輕敵,結果被打得大敗,收兵退回邏些。

  松贊干布看到唐朝這樣強大,既害怕又佩服。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當宰相)祿東贊帶著黃金5000兩、珍寶數百件,再一次去長安求婚。

  傳說當時到長安求婚的有五個國家的使臣,他們都帶著貴重的禮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給誰呢?唐太宗決定出幾個難題,考一考這些使臣,看誰聰明能幹,再作決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請到宮裡,拿出一顆九曲明珠和一束絲線,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能把絲線穿過明珠中間的孔,就將公主嫁給誰的國王。」原來,這顆明珠有兩個相通的珠孔,一個在旁邊,一個在正中。

  中間的孔道彎彎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軟軟的絲線穿過去,非常困難。幾位使臣拿著絲線直發愁。祿東贊很快就想出一個辦法,他找到一隻螞蟻,用一條馬尾鬃拴在螞蟻的腰上,把螞蟻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內,然後不斷向孔裡吹氣。一會兒,這只螞蟻便拖著馬尾鬃從另一端的孔中鑽了出來。祿東贊再把絲線接在馬尾鬃上,輕輕一拉,絲線就穿過了九曲明珠。

  唐太宗見祿東贊這樣聰明,很高興。

  接著,唐太宗又出了第二個難題。他讓人把使臣們帶到禦馬場。禦馬場左右兩個大圈,一邊是一百匹母馬,一邊是一百匹馬駒。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們的母子關係辨認出來。其他幾個使臣束手無策,只有祿東贊想出了辦法。他運用吐蕃人民在遊牧方面的豐富經驗,讓人暫時不給馬駒吃草和飲水。過了一天,他把母馬和馬駒同時放了出來。只見母馬嘶叫,馬駒哀鳴,小馬駒一個個跑向自己的母親去吃奶,它們的母子關係就這樣被祿東贊辨認出來了。祿東贊說:「馬的母子關係已經辨清,請陛下將公主嫁給我們的贊普。」

  唐太宗說:「還要再考一次,然後決定。」

  當天夜裡,宮裡鐘鼓齊鳴,皇帝傳召各國使臣入宮。其他幾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齊趕到宮裡。只有祿東贊想得周到,他因為初來長安,路途不熟,怕回來的時候找不到路,就讓隨從帶著紅顏料,在去皇宮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記號。原來唐太宗是請各國使臣到宮裡看戲。看完戲,唐太宗說:「你們各尋歸路吧,誰能最先回到住處,就把公主許給誰的國王。」祿東贊有記號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處。其他使臣由於不熟悉路途,摸來摸去,直到天亮以後才找到住處。

  經過三次考試,祿東贊都取得了勝利。唐太宗非常高興,心裡想:松贊干布的臣子這樣聰明、機智,松贊干布自己更不用說了,於是,決定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

  這就是傳說中的「三難婚使」的故事,雖然不一定是歷史事實,但是從中可以看出藏族人民的智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