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司馬懿大傳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司馬懿大事年表 漢靈帝光和二隼(公元179年)誕生 司馬懿,字仲達。出生於河內郡(今焦作)溫縣孝敬裡(今安樂寨村)一個世家望族。 據說,司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軒轅黃帝的長子重黎。以後曆堯、舜、禹、夏、商數代,世世代代充任夏官(夏官為周代以前掌管軍政和軍賦的官職);周代改夏官為司馬。到周宣王時,因家族功勳顯赫被恩准以司馬官名為姓氏。 楚漢間,趙將司馬印與諸侯共同伐秦。秦朝滅亡後,依楚王項羽,被封為殷王,「都河內……子孫遂家焉。」河內就成為司馬氏後來的祖籍。其後經八代,可考的有征西將軍司馬鈞;鉤子司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馬雋,字元異,任穎川太守;雋子司馬防,字建公,歷任京兆尹、尚書右丞。防有八子,皆有才識,時稱「八達」。司馬懿即其二子。 漢靈帝光和三年至獻帝建安六年(公元180一201年) 二歲至二十三歲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舉孝廉。 娶妻張春華,溫縣北平皋人。出身貴族之家,品德聞名鄉里,智識過人,為懿生三子一女:司馬師、司馬幹和女南陽公主。 郡守辟懿為河內郡上計掾(會計宮),勤于職守,名聲很盛。 司空曹操聞司馬懿博學多才,欲擢用,司馬懿看不起出身「贅閹遺醜」的曹操,托風痹之病而不出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隼)二十九歲 曹操被獻帝拜為丞相,再次派人請司馬懿出仕,以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丞相府文學掾(文牘之官)。司馬懿在曹操手下辦事認真,勤勤懇懇。「至於芻多牧之間,悉皆臨履。」先後遷黃門侍郎、轉議郎、丞相東曹屬,及主簿。 懿三弟司馬孚被曹操征辟,初任陳思王曹植的文學掾,後遷太子中庶子。 是年,司馬師出生,字子元。 三年後,司馬昭出生,字子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十六歲。 三月,司馬懿隨曹操出征伐張魯。十一月,張魯降,懿向曹操建議。乘劉備初代劉璋,蜀人心未附,宜遠征江陵,可震撼漢中、益州。曹操不納,譏為「得隴望蜀。」 建安二十二隼(公元217年)三十八歲 夏五月,曹操為魏王。十月,立曹丕為太子,遷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為太子「四友。」 是年,司馬朗死于征吳軍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三十九歲 司馬懿為丞相軍司馬,向曹操提出「經國遠籌」的軍屯建議,被曹操採納。 建聾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十歲 關羽圍曹仁于樊城,於禁為關羽所虜。曹操驚恐,欲遷許都至河北。司馬懿獻計勸阻遷都,提出聯合孫吳襲關羽後方以解樊圍之策。曹操採納。十二月,吳將俘獲關羽,成為三國時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功範例。 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司馬懿極力支持。曹操不納。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四十一歲 正月,曹操死。司馬懿將喪事辦理得井井有條。曹丕代曹操為丞相之職,封司馬懿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具體負責策劃、組織、安排曹魏代漢事務。 曹丕不聽從司馬懿的建議,白白放棄襄、樊二城。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隼)四十一歲 十月,魏受漢禪。曹丕即位,為文帝,任司馬懿為尚書,後轉督軍,禦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司馬孚遷侍中,常侍軍官,繼而轉平書郎、給事常侍、黃門侍郎、加騎都尉,後出任河內典農,封爵關內侯,轉清河太守。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歲 司馬懿遷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歲 曹丕南巡,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坐鎮留守許都,轉撫軍大將軍,假節誡。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歲 曹丕伐吳,再次讓司馬懿留守許都。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歲 五月,曹丕病重,司馬懿同曹真、陳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為曹睿顧命輔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時東吳犯魏。司馬懿迎敵,大勝吳軍。被遷為驃騎大將軍。至此,司馬懿可以開府治事~有了自己的辦事機構,和統歸自己指揮的軍隊,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吳質稱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陽聲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歲 六月,曹真忌妒司馬懿,為獨攬大權,奏請明帝讓懿屯兵宛城,主持對吳邊境地區的軍政事務。 司馬孚遷度支尚書,主管軍國的收支預算,後遷尚書右僕射,進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歲 正月,蜀諸葛亮犯魏。魏不敵。明帝意詔司馬懿馳援。此時,魏新城太守原蜀國降將孟達,又陰謀叛魏投蜀。司馬懿當機立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歲 司馬懿應詔加大將軍、大都督,假黃械,協助曹真抵禦蜀軍。遇雨受阻,班師。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歲 諸葛亮進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詔司馬懿都督雍、涼二州,抵禦蜀軍。懿奉行「斂軍依險,只守不攻」方針,致蜀兵敗。明帝派使臣勞軍,賜懿耕地。懿奏請明帝,遷冀州農民到上邦種田,將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煉業恢復起來。 青龍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歲 司馬懿主持開鑿成國渠,修築臨晉破,將陝西西部水利進行治理,灌溉良田數千頃,充實了魏國國力。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歲 四月,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馬懿駐軍渭水之北,仍堅持堅壁不戰的方針。對壘百日,拖得諸葛亮病死。司馬懿不損兵卒,取得勝利。 青龍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歲 司馬懿遷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帶發生大災,司馬懿從長安運糧五萬斜到京師。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歲 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稱燕王,司馬懿被詔赴京,商議平叛之策。司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計劃,並諫議停止京城的宮室修建,減輕百姓負擔,保證軍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歲 春,司馬懿東征公孫淵。大軍過溫,懿在溫縣貌公台宴請家鄉父老,誓平叛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