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三


  五十八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82年,周赧王三十三年,楚頃襄王十七年。

  〔有關史事〕秦昭王二十五年,攻趙,取藺(今山西離石西)、祁(今祁縣東南)。趙攻魏,取伯陽(今河南安陽西北)。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移居汨羅江畔的玉笥山下。

  五十九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81年,周赧王三十四年,楚頃襄王十八年。

  〔有關史事〕楚頃襄王納獵人之諫,遣使于諸侯,欲合縱伐秦。秦聞之,發兵攻楚,楚欲與齊、韓聯合以伐秦。秦昭王二十六年,攻趙,取石城(今山西離石)。趙仍攻魏。秦以定陶為魏冉封邑。時定陶為中原水陸交通中心,但與秦本土並不連接,中隔魏國。

  〔有關屈原史事〕居玉笥山下。

  六十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楚頃襄王十九年。

  〔有關史事〕楚頃襄王十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拔黔中郡(今湘西及黔東北),楚割漢北、上庸地給秦。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攻趙,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西)。

  〔有關屈原史事〕居玉笥山下。

  六十一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79年,周赧王三十六年,楚頃襄王二十年。

  〔有關史事〕秦將白起拔楚西陵(楊守敬考西陵為宜昌)。燕昭王死,在位三十三年,子惠王立。惠王中齊反間計,以騎劫代樂毅。樂毅奔趙。齊將田單在即墨破燕軍,殺騎劫,恢復齊國。秦王與趙王會于澠池,藺相如隨從趙王,不屈于秦。歸國後,趙王以藺相如為上卿,位於廉頗之右,廉頗不服,相如曲意修好,終得和衷共濟。

  〔有關屈原史事〕居玉笥山下。

  〔屈原作品〕《九章·悲回風》作于本年秋。

  任國瑞案:陸侃如將本篇定為懷王十六年。林雲銘、夏大霖定為頃襄王七年。郭沫若定為頃襄王六、七年。王夫之、王闓運定為絕筆。蔣驥定為自沉汨羅江的前一年秋天。蔣說較合理。詩中那垂死的哀音,表明它必距沉汨羅江不遠。況屈原死於陰曆五月,並不是秋天,便斷非絕筆之作。「物有徵而隕性兮,聲有隱而先倡」也說明著是死前的預告。「悲回風之搖蕙,心冤結而內傷」恰是本年秋天所作的內證。

  六十二歲:

  〔歷史紀年〕公元前278年,周赧王三十七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

  〔有關史事〕秦將白起破楚郢都,燒夷陵(今宜昌),東進至竟陵(今潛江西北),南進至洞庭湖一帶。楚東遷都陳(今河南淮陽)。

  〔有關屈原史事〕屈原於五月五日懷石自沉於汨羅江而死。

  〔屈原作品〕《哀郢》、《懷沙》、《天問》、《惜往日》作于本年。

  《九章·哀郢》作于本年。

  任國瑞案:本篇作年,王逸以為在懷王朝,屈原因讒被放時期。馬其昶定為懷王三十年陷秦時。戴震定在頃襄王元年。譚介甫定在頃襄王七年。黃文煥定在頃襄王九年左右。汪瑗定在本年。王夫之定在頃襄王三十年,吳汝綸懷疑屈原不可能活這麼久,但屈原在《涉江》就稱「年既老」了,且與白起拔郢史實相符。

  《九章·懷沙》作于本年孟夏。

  任國瑞案:本篇過去一般認為是絕命詞。蓋因太史公《屈原賈生列傳》「乃作《懷沙》之賦,遂自沉汨羅以死」所雲。此說以洪興祖、朱熹為代表。其實《屈原列傳》用的是跳躍的寫法,時限並沒有緊密連接。即使東方朔《七諫·沉江》「懷沙礫以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塞」等語,亦不能作《懷沙》的注腳。明代汪瑗、清代李陳玉、錢澄之和蔣驥等否定了洪、朱之說,訓「沙」為長沙。其實,《山海經》、《戰國策·楚策》、《史記》等典籍已證明戰國時已有長沙之名,而且還是熊繹的始封地。蔣氏雲:「曰懷沙者,蓋寓懷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另外,今人譚介甫等釋題為懷念垂沙戰敗之事(懷王二十八年),然缺乏內證,難成立。

  《天問》作于本年。

  任國瑞案:王逸定《天問》作于放逐江南時。柳宗元定為懷襄之間。游國恩定為放江南時(從後來改變說)。陳子展定為懷王二十五年。郭沫若定為頃襄王七年以後。陸侃如定為本年。劉夢鵬定為頃襄王十二年。陳瑒定為頃襄王時。……

  《九章·惜往日》作于本年,為屈原之絕筆。

  任國瑞案:本篇自南宋魏了翁以降,持偽作之說者頗多。以為非絕筆者亦不少。其理由有四:一是無標題、亂辭;二是太淺顯;三曰有本篇即無須為《懷沙》;四曰自稱貞臣,指王為雍君,文思紊亂。但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不畢辭而赴淵,當時還有心思去套章法嗎?人到臨死之時,還去要求他標題、亂辭,是不可思議的。而定《懷沙》為絕筆者本身就比較不夠。將沙石混而為一,殊不知懷沙哀郢標題式同,乃懷長沙。其餘概可以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來作解釋。蔣雲:「夫欲生悟其君不得,卒以死悟之,此世所謂孤注也。默默而死,不如甚已;故大聲疾呼,直指讒臣蔽君之罪,深著背法敗亡之禍,危辭以撼之,庶幾無弗悟也。苟可以悟其主者,死輕於鴻毛。故略子推之死,而詳文君之悟;不勝死後餘望焉。《九章》惟此篇詞最淺易,非徒垂死之言,不暇雕飾,亦欲庸君入目而易曉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