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七


  「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入景響之無應兮,聞省想而不可得(我登上山巒往遠處眺望,眼前道路寂寞而又渺茫。進入那無影無響的境界,誰也不能夠無念又無想)。」詩人思念楚國,登石山而遠眺郢都,希冀得到蛛絲馬跡,以慰愁思,然而,熟視不見其影,靜想不聞其聲,內心極其空虛惆悵。

  故國的聲容聽不到,看不見,宗廟之安危不可得而知之,君臣之恩諒已斷絕,返楚竭忠盡智亦無希望——詩人愁思陡增,五內俱焚,故不能自已。「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心鞿羈而不可開兮,氣繚轉而自締。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聲有隱而相感兮,物有純而不可為。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娛。淩大波而流風兮,托彭咸之所居(心中愁思鬱結毫無樂處,思慮難分難解淒切悲涼。思想被約束著無法舒展,我氣息幽悶著鬱結一團。宇宙多麼渺茫無邊無際,天地多麼廣闊無與倫比。聽不見的聲音還可感觸,無形的事物卻不能造出。道路遙遠漫長無法估量,憂思難以斷絕縹緲綿長。悲愁總是悄悄常隨著我,神魂飛逝心情才會舒暢。我要乘著波濤隨風而去,走向彭鹹所居住的地方)。」

  詩人往復抒寫其思心愁苦鬱結的情狀,以及在這特定的情境中,詩人神思恍惚,於是對外界事物的感受,無不罩上迷惘、悲愴的光圈。詩人運用句式的排比,聲韻的重疊,低徊往復,閎中肆外,吟幽歎微,情貌淒苦,讀之令人潸然淚下。其中的「聲音隱而相感兮,物有純而不可為。」更反映了詩人對楚國的情感深沉執著,至死不渝。這前一句可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作解,詩人與故國永遠聯結在一起。後一句詩人自謂其對楚的摯愛是純粹的,忠貞不渝的,非人工所能造為。

  「上高岩之峭岸兮,處雌蜺之標顛。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吸湛露之浮閔兮,漱凝霜之雰雰。依風穴以自息兮,忽傾寤以嬋媛(我登上峻峭的高山之巔,我坐在五彩的虹霓之上。我佔據著天空舒展長虹,我又很快伸手撫摸青天。我吸飲的甘露多麼涼爽,還含漱飄然而降的凝霜。我依靠在風穴旁休息,忽然清醒過來不禁驚惶)。」

  詩人馳騁想像,神遊太虛,與霜雪雲虹相往來。他忽而噓氣成虹,忽而伸手捫天,風馳電掣,氣勢萬千。誇飾奇特,意在說明其德智高遠,其力能回天,惜昏君不用,致使楚國岌岌可危。「馮昆侖之瞰霧兮,隱峿山以清江。憚湧湍之礚礚兮,聽波聲之洶洶。紛容容之無經兮,罔芒芒之無紀。軋洋洋之無從兮,馳委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泛潏潏其前後兮,伴張弛之信期(憑靠著昆侖山俯瞰雲霧,依靠岷山眺望清澈長江。雲霧滾滾奔湧令人膽寒,長江波濤洶湧使人激蕩。心中煩亂不知人在哪裡,心裡茫茫不知身到何方。後浪推著前浪從何而來,曲折奔騰又要向哪流淌!波浪或上或下流動翻卷,浪濤忽左忽右搖晃激蕩。潮水洶湧湍急前後氾濫,依從一定時間落落漲漲)。」

  這十二句詩以「瞰」字領起,皆因詩人神思激越,馮昆侖,隱岷山俯瞰清江的虛幻情貌。詩人在幻夢中眼前展現的是滄海橫流,惡浪掀天。風浪聲、水石相擊聲驚天動地。江面上:東西南北,前後左右,浩瀚滾蕩,沒有經緯,沒有方向,沒有歸宿,焉知終止。上下顛覆,左右傾軋,伴著潮汐的信期,忽漲忽落。不難看出,這些描繪與其說是詩人幻夢江濤的雄偉壯觀,倒不如說是借江濤影射楚國當時政局的動盪以及反襯屈原眷顧楚國而起伏不定的心情。當時楚國接連打敗仗,國憊民難,一片混亂。「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離」①。所以,這裡越繪聲繪形地描狀江濤的險惡,越反映出詩人為楚國的動亂而忐忑不安的心緒。

  ①引自《戰國策·中山策》。

  「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悲霜雪之俱下兮,聽潮水之相擊(我觀看不斷蒸騰的熱氣,看見蒸汽凝聚成雨滴。悲歎嚴霜冰雪一起降落,聽見潮水在彼此衝擊)。」詩人幻夢由江面仰觀太虛,江霧濛濛,勢氣騰騰,倏而又凝聚為細雨;再往下觀察,江面白浪滔天,飛雪飄飄。於是詩人又神思恍恍惚惚,憑藉日光月影,乘著神速的駿馬,策著彎曲的棘鞭,去尋找介子、伯夷之所居:「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求介子之所存兮,見伯夷之放跡(我借著日光月影往來於天地,用的黃棘馬鞭彎彎曲曲。尋求介子推所在的地方,找找古賢人伯夷的遺跡)。」「心調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無適。」經過考慮沒有去,鏤刻於心扉的是彭鹹之志,豈能他適。

  在全篇的結章裡,詩人將思緒收攏了一下,他想:怨往日的理想已經落空,悲來日的處境岌岌可危,故決心從申徒、子胥而去;轉而一想,又覺得他們均死得可悲,申徒狄、伍子胥活著的時候,屢諫君而不聽,死又未能挽救商與吳的滅亡。這是前車之鑒,自己的死能否喚起昏君的覺醒?思心縈徊不得其解。以死去感動君王是詩人的孤注,不得不慎重,故躊躇再三而終未能投河。

  整個《悲回風》想像豐富,誇飾神奇,低徊往復,一唱三歎,皆為其抒發思心愁苦而設。但終因放子不還,孤子抆淚的原因,推來拂去,無以解脫。最後,欲以死感動君王,思心和愁苦似乎得到緩和,然赴流實為孤注,亦躊躇不已。可以想見,詩人憂心如焚的悲憤情緒,將進入另一個高峰。

  被放逐的十多年來,屈原雖身遠離郢都,但心卻一直和郢都貼在一起,只要有從郢都來的人,他都要想方設法去接觸,去仔細地打聽軍事、政治方面的消息。到這兒來的郢都人,也都主動來看望他,把國家的重大事件告訴他,他為國盡忠的心願從未動搖過。公元前278年的春天,不斷有秦兵入侵、楚兵連吃敗仗的消息傳來,屈原聽了非常擔心,每天都拄著拐杖到渡船亭去眺望,想打聽一些確鑿的消息。一天,玉笥山下來了幾個騎馬的人,仔細一看,原來是常到郢都做生意的商賈,此刻他們正從郢都歸來。商賈們見了三閭大夫,立刻跳下馬來,趕上幾步,扶著屈原痛哭起來。屈原知道,定然發生了什麼不幸。他猜想著,或是楚國又打了敗仗,或者是秦國又侵佔了楚國的大片領土。他著急地打聽著,不少人也都跑了過來聽消息。去郢都的人抬起頭來看看大家,狠狠地一跺腳說:「秦將白起率兵侵佔了我們的郢都!……」

  屈原聞聽,頭「嗡」的一聲脹大若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拉著報告消息者的衣袖大聲問道:「爾言何來!……」

  那個人被屈原顫抖的鬍鬚、激怒的眼神嚇壞了,他囁嚅著說:「秦軍攻佔了郢都……」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得屈原頭暈眼花,天旋地轉險些栽倒在地。郢都的陷落,撕碎了屈原的心,他萬沒料到,這魂牽夢縈的郢都,這可愛的家鄉,竟落到了暴秦的手裡,自己念念不忘返回郢都的幻夢徹底破滅了。他的心在抽搐,在淌血,他沒聽到眾人都說了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回到住處的。第二天一早,他獨自一人登上了夜誦《離騷》的高阜,向著郢都的方向眺望,眺望……

  幾天以後,郢都的難民陸續逃到了這個地方來,屈原逢人便打聽。難民們告訴屈原,秦兵攻佔郢都後,到處殺人放火,搶劫財物,鮮血把護城河裡的水都染紅了;楚之宮殿與太廟籠罩在一片火海裡;楚之祖墳陵墓被挖掘,長眠于地下的楚之先人被翻屍倒骨,弄得狼藉不堪。楚師無力抵抗,潰不成軍,頃襄王和一夥奸佞倉皇逃至陳城(今河南淮陽縣)苟延殘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