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
九八 |
|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大若廳堂屋宇的石洞正中,有一石桌,其白似雪,光滑如砥,桌上鐫刻著圍棋棋盤,八個別致的石鼓繞石桌勻稱而布,相傳王母娘娘曾邀眾仙弈棋於此。廳堂向裡,有許多分支,通向四面八方,繼續前進,洞中有穴,穴中有竅,穴穴相通,竅竅相連,只有連接各竅穴的部位,多狹窄難通人,且每每有陰森森的寒氣從穴口吹來,令人毛骨悚然,卻步而逃。據說有勇敢而大膽者,在同伴的幫助下擠過罅隙,便到了一個自由平等、富饒美麗的世界,那裡有燦爛若霞的桃林,有如綾似絹的萬丈懸瀑,有其深莫測的龍潭,有奔騰喧囂的江河,有蔚藍無垠的大海,有遼闊肥沃的原野,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男耕女織的田園之樂,有雞鳴狗吠的農家之美,有和和美美的家庭,恩恩愛愛的情侶,甜甜蜜蜜的童嬰,歡歡喜喜的翁嫗。在那個世界裡,沒有君高臣低,沒有男尊女卑,沒有貧富之分,沒有爾虞我詐,大家都互敬互愛,親若手足,幸福地生活。只可惜能去者太少,自那個世界歸來者絕無僅有。這裡幾乎不受外界氣候影響,一年四季溫暖如春,屈原也曾於王母娘娘弈棋的石桌上批簡牘,彈琴抒情,或與鄉親對弈,這裡比兒時樂平裡的讀書洞勝強百倍。 這是一座寶山,山上少見松、杉之類的普通樹木,多是樟、楠、梓、檀等樹中之珍品。林中藥材遍地,且多為稀世之科目。這座小山的獸類也別具特色,因為山小,故絕無獅、虎、豹、鵬、雕之類的鷙禽猛獸。嬉戲追逐于山林的兔、狐、獐、獾等等,它們性格似乎既活潑,又溫柔,一個個瞪著機靈的小眼,或紅,或藍,或黑,顯得是那麼可愛,彼此無侵,無伐,無害,在這裡似乎見不到科學家所謂的「種內鬥爭」。偶而也會碰到幾隻大灰狼,但它們似乎也十分馴良,毫無半點野性。無處不見梅花鹿,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它們是那樣的純樸、憨厚、和善。鹿本來是以善跑著稱,但這裡的梅花鹿卻很少撅起短尾巴狂奔者,主要是這裡無侵害其利益、危及其生命的敵人,它們跟所有的禽獸都能夠友好相處,親密往來,猴子、山狸、鴿子、烏鴉跳在鹿背上的現象屢見不鮮。 漵水在山下繞了一個彎,形成了一彎下弦月。這漵水有兩個特點,一是深而藍,二是清而緩,藍得象寶石,清得似碧玉,是一首委婉的抒情詩,是一章美妙的小夜曲,莫說駕起一葉風帆在水中悠悠蕩槳,便是在河岸上一站,心中也會甜得淌蜜,醉得飄仙。整個河灘,全是鬆軟嬌黃的細沙,若米似面,打著赤腳在這沙灘上漫步,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身後留下兩行清晰的腳丫丫,若印似畫。 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倘使無諸侯紛爭,無強秦入侵,無奸佞賣國,萬民無饑餓凍餒之苦,屈原真該心曠神怡,多留下一些光輝燦爛的詩篇,健康長壽以至百歲。然而,此刻屈原是在流亡途中,他的心時刻都在滴血,從來不曾有過瞬息安寧。個人的吉凶禍福與安危,屈原早已置之度外,他胸中裝的是楚國的萬里江山和黎民百姓,惦念的是頃襄王和郢都,擔心的是強秦與群小勾結,荊楚之錦繡河山不久將為強秦之鐵蹄所踐踏,人民將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因而,這幾乎能令人成仙得道的錦山繡水,卻未能使屈原的心胸有多少鬆弛與歡悅。 不過,屈原畢竟不是凡夫俗子,他有海洋一樣寬闊的胸懷與度量,他總是居高臨下地向前看,對楚國的未來至今沒有絕望,這希冀使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氣度與膽識,成為生活的強者,為楚國的復興,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統一而頑強地生活著,癡情地幻想著頃襄王的悔悟,召其進京,共商富國強兵之大計。有了這個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屈原便不沮喪,不頹廢,雖說夜夜輾轉難眠,頓頓不思飲食,體態消瘦,形容枯槁,但卻依然精神矍鑠,談吐不俗,爭辯起問題那咄咄逼人的氣勢不亞當年。他的生活依然很有規律,每日晨曦微露起身,穿戴盥洗既畢,便到茅屋後密林中的草地上去舞他那陸離長劍,一招一式,一來一往,象當年一樣不肯有絲毫苟且。練著練著霞光染醉了山崗,燦爛的朝霞從密林枝葉的罅隙篩進草地。晨風在吹,枝葉在動,這霞光便交相輝映起來,五光十色,斑斕陸離,猶似現代化舞臺的燈光一樣絢爛,令人眼花繚亂。這裡的空氣清新,景致優美,環境幽雅,遠非左徒府橘園所能媲美。 屈原雖是流放在外,但仍有一些僕役和貼身侍女跟隨。嬋娟沒有從行,她被屈原強迫回秭歸樂平裡老家去了,義父不忍心讓女兒跟隨自己受苦。既有奴僕相隨,一日三餐自不勞屈原下廚,故屈原舞劍直舞至侍女來喚用膳為止。簡便的早餐過後,屈原或於茅舍內席地而坐,面前是漵水百姓為他準備的幾案和文房四寶,他可以靜心地讀書,披閱簡牘,創作詩文;或到林中閒遊,聽鳥鳴,觀獸戲,聞花香;或走下山去,到漵水岸邊漫步,吟哦詩篇,欣賞綠水白帆的美景。 屈原為人十分隨和,他將漁民農夫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彼此親如家人。人們知道他博聞強志,是位無書不讀、無所不知的博物君子,且曾為當朝一品高官,因而屈原所到之處,便有百姓相隨,相圍,相聚,七言八語地詢長問短,屈原耐心地逐一解答。凡聽過屈原講解的人,均有「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仿佛有珍饈美味填塞了轆轆饑腸,一個個咂巴著嘴心滿意足地離去了。屈原的生活並不孤獨,不寂寞,來漵水不久,他便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群,孩子們喊他「爺爺」,年輕的喚他「叔叔」、「伯父」,同齡人則親熱地叫「我的弟兄」,自然,男女老幼依然稱他「三閭大夫」。他常隨漁船揚帆江上,他常應邀到百姓家裡做客。趁機瞭解民眾的生活,噓寒問暖。他吃百家飯,餐桌上常常擺放著張家送來的魚,李家送來的蝦,王家送來的蟹,趙家送來的新米飯。 過去,這座仙境般的小山無人居住,每當夜晚,山下的人們舉首翹望,黑蒼蒼的象一頭伏臥著的怪獸,頗有幾分陰森可怖。如今屈原一行住上了山腰,晝有嫋嫋炊煙,夜有熒熒燈火,給這座蒼翠的小山增添了幾分生機。有一老奶奶給屈原送來了一隻大花公雞,有一細伢子給屈爺爺牽來了一隻母黃狗,於是這萬綠叢中便時常飛出雞鳴狗吠之聲,別有一番情趣。 夏日乘涼,山下的人們拿著小凳,提著馬紮,攜著蒲團,成群結隊地擁上小山,簇圍在屈原的四周,或聽他談古論今,或聽他彈琴抒情。屈原雖生活在這樣山清水秀、幽雅閒適的環境裡,卻依然是愁腸百結,因而他的琴聲充滿了憤懣哀怨之情,如泣如訴的琴聲,催落了多少人的熱淚!…… 夜深了,青年們燃起了篝火,烈火熊熊,火焰照得十分遙遠,這光焰給漵水兩岸的人們送來了光明,帶來了希望…… 一天晚上,大家又聚在屈原的茅舍裡聽琴,靜夜裡,這琴聲顯得特別清幽、淒婉、酸楚和憤慨,仿佛正有鋼鋸在鋸割人們的心,隨著這刺刺的推拉聲,一顆顆鮮嫩的心在破裂,鮮血淋漓,彙聚成流,涓涓流淌,在場的人無不汪然出涕,熱淚縱橫。忽然,從茅舍外傳來了一陣陣悲泣之聲,與室內的哭聲合成一片,匯作一流。原來是小山上的一群梅花鹿,它們夜夜來偷聽屈原講故事或彈琴,聽到傷心處,便情不自禁地大放悲聲——好一群有靈性的梅花鹿啊! 天長日久,這群精明的梅花鹿便由屋外偷聽變成了茅舍中的常客,也和人們一樣敬仰著這位赤膽忠心的三閭大夫。它們一個個蹲坐於地,挺著身,昂著頭,豎著耳,瞪著眼,聚精會神地諦聽,且極富表情,喜怒哀樂隨琴聲而變,或悲憤不已,或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或摩拳擦掌。二更過後,該讓三閭大夫休息了,大家相約離去,每當這個時候,梅花鹿們總是讓人們先走,並熱情地跟眾人打招呼。它們最後離去,一遍又一遍地向屈原拱手致謝,走走停停,有時走出門去又返了回來,很顯出戀戀不捨的樣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