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屈子傳 | 上頁 下頁
八五


  在《離騷》中,屈原欲發揮大膽的想像,並大量引用神話傳說材料和歷史人物故事來托諷現實,連草木禽獸都將使其獲得人格化的象徵意義。要使人間和天上、過去和現在,人情和物態,諸多方面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充滿奇情幻思、光怪陸離的形象體系,以產生巨大的藝術魅力。

  《離騷》的語言要富有音樂性,詩中隔句用一個「兮」字,以增強朗讀效果。全詩大致兩句一韻,使其變化有一定的規律。為了詠歎抒情方便,儘量多用些「之」、「品」、「魚」、「模」之類的洪音字。為了成功地形容事物的狀態,便於表情達意,屈原欲在《離騷》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字。雙聲字如「零落」、「陸離」、「歔欷」、「猶豫」、「容與」等;疊韻字如「貪婪」、「逍遙」、「相羊」、「偃蹇」等。

  屈原要讓《離騷》富於文采,他設計了叩天閽、相下女、遠遊自適、女媭勸責、重華陳辭、靈氛問卜、祈求神示等一系列有趣的情節,或壯麗的場面鋪陳,或新穎的主客問答,力求生動形象,別致多變。他要廣泛自如恰切地運用對偶,諸如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當句對、隔句對、三字聯綿對等多種形態穿插使用,盡可能增強長詩抒情狀物的表現力。

  《離騷》要在詩歌形體上有重大的突破,使其既不像《詩經》那樣以四字作為基本句式,也不像楚地傳統民歌那樣將「兮」字嵌入每句中間,而是欲將「兮」字置於單句末尾,形成容量較大的文句和錯落中有規整的節奏,便於馳騁情思和保持一定的聲律,力求自由靈活,富於彈性,奔放灑脫。

  在《離騷》中,屈原有意識地將方言口語入詩。「兮」字是民間歌謠中經常出現的口語;此外,像「馮」、「羌」、「諑」「侘傺」、「淚」、「搴」、「邅」等等,都是楚國特有的詞匯,是具有特殊詞義的楚之民間方言口語;還有大量後世所謂文言虛詞,當時都是人民的口語,如「乎」、「也」、「者」、「焉」、「矣」、「哉」、「以」、「而」、「其」、「於」、「雖」、「苟」、「夫」、「惟」等,雖是俚語俗詞,但卻為民眾所喜愛,所習慣,屈原也就對其頗有感情,將其用於詩中,以使句子活潑有力,異彩紛呈。

  一切想好,一切擬就,一切囊於腹中,一切呈於面前,閃爍,跳躍,交相輝映,達到了這種程度,按說便可揮筆成詩了。然而,屈原的創作有別於他人,他的創作一般說來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走出家門,奔向原野,投於大自然的懷抱,讓思緒像脫韁的駿馬,馳騁奔騰,踏千山,跨萬水,放蕩不羈,無拘無束;讓想像展開雙翅,翱遊天穹,穿雲破霧,鳥瞰氣象萬千的錦繡山河;讓靈魂出竅,衝破時空的束縛與限制,古往今來無所不思,天上人間無所不游,陰世陽間無所不往,漫漫歷史,茫茫寰宇,濃縮筆端,任其描繪。第二步才是置幾展帛,席地而坐,將所想到的一切,經過頭腦的過濾篩選,記錄下來,這便是輝煌的詩篇。因第一步進行得十分充分,這第二步每每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在這「一揮」的過程中,無論時間多久,屈原一般是不飲,不食,不會客,不做其他任何事情。

  夏末秋初一日,黎明時分,一輪磨盤似的紅日湧出大江,升騰,滾動,轟然有聲,光芒普照大地,連荒涼的漢北平原亦鋪錦鍍繡,景色分外迷人。卯時過後,晴空一碧如洗,雲彩絲不見,令人清心愜意。在始終煙騰霧漫的江漢平原,在這陰雨連綿的季節裡,難得逢上這樣一個天晴氣朗的日子,因而屈原要出門漫遊,開始他那長詩《離騷》第一步的創作。

  出家門,過溪橋,穿竹林,眼前是萬里平疇,廣袤無際,江河縱橫,河網密佈,林莽、荊榛、蘆葦、荒野、農田相間相雜,斑駁陸離,頗似一個禿瘡頭。漢水西北而來,蜿蜒東南,匯注長江。頭上是金燦燦的太陽,身邊是習習清風,屈原許久不曾這般賞心悅意,有似朗朗晴空,燦燦金秋,莽莽原野,滔滔江河,他披荊榛,踏荒草,越過一片開闊的稻田,奔向漢水大堤。大堤巍峨高聳,曲折而前,有似游龍。堤坡上林木蒼翠,綠草如茵。攀上壩頂,舉目眺望,江水茫茫蕩蕩,洶湧而前,奔騰而去。經過早飯後這段並不算遙遠的跋涉,屈原頗有些氣喘吁吁,力不從心了。他真不敢相信,這才幾天工夫,自己的身體竟然虛弱到這般地步,這是苦苦熬煎的結果呀!尋一個樹墩坐下小憩,目睹滾滾激流,他的心潮逐浪高……

  屈原系古帝顓頊之後,其先父名喚伯庸。他生於寅年寅月寅日,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吉日,正所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人合一,三才美德集於一身,因而父親給他取名「平」,字「原」。「平」者,像天一樣公平無私,「原」則似地一樣均調萬物。這是上天賜予的秉賦與資質,誰也無法與之比擬,強求更屬徒勞。屈原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十分重視自身品德的修養和才幹的增長與鍛煉。為了說明問題,不妨以物作比:他把蘼蕪和白芷都折取了來,和秋蘭紐結著做成了花環,佩戴於周身。他整日匆匆忙忙,就像趕路似的,惟恐如電的光陰拋棄自己,飛逝而過。春天裡,他到山上去攀折木蘭;冬天裡,去收攬水邊的青藻。儘管如此,時光還是匆匆而過,草木迅速凋零,恐怕自身也會轉瞬衰老,因此要利用眼下的盛時揚棄穢政。懷王啊,您為何不肯改變這些陳舊的法度?快乘上千里馬縱橫馳騁吧,我願作個馬前卒,在前邊為您開路!

  想當年,楚之先君德行完美,公正無私,所以群賢聚會在他們周圍,既有菅蕙,也有申椒與菌桂。唐堯虞舜是多麼光明正直,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夏桀殷紂是何等的狂妄邪惡,行不由徑只落得國破家亡。還有些人結黨營私,苟安其樂,這些人的前途也難免黑暗而險阻。屈原力主變法改革,聯齊抗秦,並非害怕自身招災惹禍,而是擔心祖國的前途與命運。憶往昔,自己匆忙地奔走效力,是為了懷王能夠步古聖先哲之後塵,令楚迅速富國強兵,統一天下;然而懷王不僅不肯鑒察我胸中的愚誠,反而聽信讒言,怒我疏我。屈原早就知道,忠言直諫必招禍患,然而為了祖國和人民,他卻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屢屢忠言諍諫。他信誓旦旦地請九天做證,自己的所做所為,全都是為了國君,別無他意。他不禁在暗暗地質問懷王,你既然與我早有成約,卻為何中途反悔,改變了主張?我與你的分離並不難堪,只歎息你的為人反復無常,沒有主張。

  屈原的思潮若漢水之波,滾滾滔滔,奔騰東去,突然一陣南風送來了異臭,迫使著他爬起身來,逆風循臭而尋。原來不遠處是一片臭椿林,南風一起,可不就異臭難聞。這臭椿令屈原遐思冥想,難以收韁。同是「椿」樹,卻香臭迥異,倘不是嗅聞或品嘗,只用目視,從枝幹和葉形上,真是難以分辨。相傳當初椿樹只有香者,絕無臭者,後因環境的突然惡劣,一部分經不住考驗者,由香變臭。既變之後,種子綿綿不絕,繁衍至今。由這些變臭的椿樹,屈原想到了自己所培養的人才。他曾官為三閭大夫,以教育為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他將振興楚國,統一天下的希望寄託在這些優秀人才身上,不料在「眾皆競進以貪婪」的環境中,群芳蕪穢了,這多麼像眼前這些變臭的椿樹呀!這就不能不激起他洶湧澎湃的詩情——

  我已經種下了九頃春蘭,又栽種了百畝秋蕙,分壟栽培了留夷和揭車,還把杜衡和芳芷套種其間。我希望它們都枝葉繁茂,等待著收割的那一天。即使它們全都枯萎凋落又有何妨,令人痛心的是它們相繼蕪穢變質。大家都拼命爭著向上爬,利欲薰心而又貪得無厭。他們猜疑別人,寬恕自己,勾心鬥角,相互嫉妒。他們急於奔走鑽營,爭權奪利,這一切全都違背我的心願。我只覺得年歲漸大,迅速趨老,擔心不能留下德高望重的名聲。早晨我飲木蘭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饑。只要我的情感堅貞不移,形消骨瘦又有什麼關係!我用木根編結菅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我拿菌桂枝條聯結蕙草,又用胡繩搓成既長且好的繩索。我向古聖先賢學習,非世俗之人所能做到。和今世的人無法苟合,古代的彭咸是我效法的榜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