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屈原 | 上頁 下頁


  結果楚軍大敗,八萬士兵捐軀,大將軍屈匄、副將逢侯醜等七十餘人被俘。楚國不但沒有奪回商於之地,而且又失掉了漢中地(今湖北西北、陝西東南一帶),戰敗的消息傳到郢都,舉國上下都萬分悲痛。楚懷王在郢都舉行大規模悼念活動,隆重悼念在丹陽之戰中死難的將士,在悼念活動中也同時祭祀鬼神,「欲以獲福,助卻秦師」。屈原也參加了這些活動,創作了英雄主義的讚歌《國殤》,同時也根據自己目睹楚人為抗拒秦國的軍隊而舉行的歌舞娛神活動創作了《九歌》中的其他十篇。

  對丹陽之敗,楚懷王非常不服氣,不久又動員全國軍隊,派將率領進入武關,在藍田(今陝西藍田附近)與秦軍大戰。這時韓、魏兩國因怨恨楚國單方面撕毀六國合縱盟約,又受秦國的挑唆,悄悄派兵從背後偷襲楚軍,楚軍腹背受敵,力不能支,而齊國痛恨楚國的背盟棄約,不肯出兵援救,楚軍又敗,狼狽地退回楚國。

  丹陽、藍田兩次大戰失敗,慘重的代價使懷王清醒了些,他後悔沒有採納屈原的建議,如果用屈原聯齊抗秦的策略,決不會被張儀所騙,也不會有丹陽、藍田之戰的巨大損失。楚懷王考慮到要扭轉這極其被動的局面,當務之急是要恢復與齊國的聯盟關係,但兩次派使者與齊絕交,又派勇士辱駡齊王於朝廷,絕之太甚,現在吃了大虧才想到與齊和好,齊國會同意嗎?又能派誰去與齊和好呢?懷王又想到屈原曾多次出使齊國,在齊國也有極高的聲譽,如派屈原前去,還有可能恢復同盟關係。

  於是懷王不顧朝臣的激烈反對,召見屈原。對屈原說:「寡人一時糊塗,聽信張儀的欺騙之言,使楚國遭受這麼大的損失,看來我們只有和齊國聯盟,才能確保國家。可我們上次絕齊太甚,還能與齊國再次訂盟嗎?」屈原雖遭免職、被疏的痛苦,對懷王的做法也很不滿,但懷王既然悔悟,他也就沒有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為了楚國整個國家的利益,屈原是赴湯蹈火再所不辭的。他說:「大王,臣多次出使齊國,與齊王也有交誼,和齊重任非我莫屬,我願出使齊國,說服齊王與楚訂盟。」

  屈原以楚國使臣的身份到了齊國,齊威王並不因為齊楚關係破裂而怠慢他,齊王知道屈原為人正直、坦蕩、守信用,是個有德君子,也非常欣賞屈原的才能。但一聽屈原說此次來齊是要與齊重訂盟約,就不高興了。他對屈原說:「楚王絕齊太甚,使我們齊國難以忍受,況且懷王沒有定見、朝夕變化,我們不敢再與楚國訂盟了。」屈原將懷王被欺騙的事原原本本告訴齊王,並將懷王的歉意轉達給齊王。說:「臣此次出使齊國,一為齊楚重訂盟約;二代懷王致歉。齊楚聯合,對齊楚兩國都有好處。如齊楚不聯合,互相攻打、彼此削弱,最終會使秦國坐享漁人之利。楚國與齊國可謂唇齒相依啊!」齊王點頭稱是,齊國雖然與秦國相距遙遠,暫時還殃及不到齊國,但秦滅掉楚國,齊國還不是刀俎之肉嗎?齊王接受了屈原的意見,與楚重新訂立盟約,恢復了兩國間友好同盟關係。

  秦國見齊楚結成聯盟,無機可乘,便又生出新花樣,派遣一個使者到楚國,要求楚國用黔中地與秦國武關以外的商於之地交換。懷王此時對張儀的仇恨沒有削減,對使者說:「回去告訴你們大王,我不願換地,如果你們把張儀送來,我把黔中地白送給秦國。」

  秦惠王想交出張儀,但顧及到張儀對秦國一直忠心耿耿,為秦國出了不少力,如今要用他換地,不好意思開口。張儀主動向秦王請求願意到楚國去,並對秦惠王說:「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是奉您的命令出使楚國,楚國懼怕秦國,不敢殺我。而且我與楚國朝臣靳尚私交很深,靳尚又是鄭袖的寵信,到楚國後我多送些錢財給他們,他們定會為我周旋,我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他們殺了我,以我區區張儀的生命能為秦國換回黔中地,我死而無憾!」

  張儀到楚國後,立即被懷王囚禁起來,並決意殺掉,靳尚已預先接受了張儀的賄賂,便為他周旋活動,他向懷王進諫說:「拘禁張儀,秦王必怒,秦楚大動干戈對楚國不利,而諸侯各國見楚國沒有秦國的支持,必定輕視楚國,楚國的處境就極其危險了。」靳尚又向鄭袖進言:「張儀是秦國的功臣,秦王派他來是要通過他說服楚王納秦王愛女為王后。楚懷王必定喜歡秦女,也願意與強秦結為聯盟,這樣秦女日益受寵,你的地位就不穩固了。」

  鄭袖聽信此言,極力向懷王撒嬌使寵,勸懷王讓張儀離開楚國。這時,屈原剛從齊國出使回來,聽說懷王要放走張儀,立即進諫懷王:「您被張儀欺騙的奇恥大辱難道忘了不成?就是因為他耍弄手段才使齊楚絕交,以至有丹陽、藍田大敗啊!」楚懷王說:「答應張儀與秦和好,又能保住黔中地,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不聽屈原的勸告,放走張儀而與秦和好。

  張儀回秦國後不久,秦惠王死了,武王即位,秦武王對張儀沒有好感,張儀只得又回到魏國,公元前310年死于魏。張儀死後,使形勢又有了變化,六國合縱又有了可能。這時齊威王死去,齊宣王即位。

  齊宣王想要當六國縱長,準備聯合六國抵抗秦國,他不滿意楚與秦友好的關係,寫信給懷王,建議楚國與齊國和盟。懷王見信後,猶豫不決,不絕秦吧,恐怕得罪齊國,絕秦吧,又恐怕秦國來攻。於是召集群臣在朝廷上議論,群臣意見不一,有的主張聽從齊國,有的主張還是保持與秦的友好。令尹昭睢力排眾議,堅決主張聽齊,他說:「楚國雖然攻取了越國,但在與秦國的交戰中屢屢割地喪兵,必須從秦國手中奪回失地,才能洗刷恥辱,在諸侯中樹立威信,今之上策不如深交齊、韓,迫使秦國歸還侵佔的楚國的地牌。」

  懷王認為有理,便採納昭睢的建議,絕秦合齊。屈原因諫殺張儀事得罪懷王,沒有被允許參加廷議,只能通過昭睢等敦促懷王與齊、韓和好。

  秦武王在位只四年,公元前306年死去,由他的異母弟秦昭王接位,昭王的母親是楚國人,他本人又是以異母弟的身份即位大統的,因此登基之初地位並不十分穩固,朝廷內部有內亂的危機。秦昭王為穩定地位,改變外交政策,聯合楚國,派人送給懷王豐厚的禮品,又送秦女給懷王。懷王也想利用秦昭王母黨的關係拉攏秦國,力圖在秦國樹立親楚派,幾番活動之後,使秦國的母党貴戚、楚國人向壽當上了秦國的丞相。在這種情況下,秦、楚兩國於公元前304年(楚懷王二十五年),在黃棘(河南新野東北)正式訂盟,秦國將上庸(治所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割地給楚國。屈原等竭力堅持的齊楚聯盟又被毀掉了,楚又投入了秦的懷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