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屈原 | 上頁 下頁


  §大變革的時代

  按照屈原生於公元前353年、卒於公元前278年的說法,屈原的活動時期主要是在戰國的中後期——齊、楚、燕、韓、趙、魏、秦等諸侯國由七雄並峙的割據到開始走向統一的時代。

  自春秋以來,封建制在奴隸制機體內部已逐漸醞釀成熟,從此開始了新的社會制度的大變革,由奴隸主所有制向地主所有制過渡,奴隸社會轉化為封建社會。這種轉化在春秋時期還比較緩和,但是,到了戰國中後期便十分激烈了。屈原恰好生活在這種激烈變化的轉折關頭。

  在這個時期,農業經濟已經迅速發展。春秋末年,在農業生產中出現了牛耕;戰國中葉,鐵制農具又被廣泛使用,灌溉業也日益受到重視而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這就有利地促進了大規模的墾荒和深耕細耨,農業生產首先發展了起來。與此同時,手工業和商業也迅速興起;官營手工作坊和個體經營的「工肆」不僅遍佈各地,而且分工設部已非常細緻。社會的大分工為商人的出現創造了有利的契機。商人們走南闖北,出入于各諸侯國的大城市。齊國的臨淄,楚國的郢都,趙國的邯鄲,魏國的大樑,周之洛陽都成為天下有名的都市、繁華的商業中心。如臨淄就有居民七萬戶,「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幃,舉袂成幕,揮汗如雨」(《戰國策·齊策》)。楚國的郢都也是如此。「車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號為朝衣新而暮衣敝。」(桓譚《新論》)

  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改變,導致社會結構和政治制度的變化,也必然導致舊觀念、舊制度的動搖。世襲的諸侯、卿大夫佔有土地的奴隸主所有制已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度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奴隸主統治者們窮奢極欲,追求聲色享受,置平民百姓的死活于不顧,使百姓「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孟子·梁惠王上》),甚至達到了「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獸惡其網,民惡其上」的兩極分化的對立程度。在諸侯各國中,不斷出現反抗奴隸主統治的奴隸暴動。較為有名的有魯國的柳下蹠起義、楚國的莊蹻起義,有力地動搖了奴隸主的統治。尤其是楚威王、楚懷王年間的莊蹻起義,「吏不能禁」,致使楚「分為三、四」。

  由下層奴隸主、奴隸社會的自由民、工商業主和以軍功得到封地的功臣構成的地主階層,不滿於奴隸主世襲制度,也不滿於割據局面以及各國間無休止的戰爭,特別是不滿於奴隸主貴族統治者的殘暴、昏庸、腐敗和荒淫。他們要求參與政權並掌握政權、控制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以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並促進封建制的發展。於是,在各諸侯國中不同程度地展開了變法運動。變法運動的實質就是削弱奴隸主貴族的統治,以建立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封建制度。如鄭國的子產,魏國的李悝,韓國的申不害,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以及燕國、趙國等都制定過革新法令,推行過改革的措施。在這些變法中,尤以李悝、吳起、商鞅的變法規模最大,影響最深。

  李悝於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在魏國進行變法,頒佈「平糴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使魏國首先在諸侯七國中強大起來,曾經越過趙國,滅掉了中山國,還與韓、趙聯合打敗了齊、楚的軍隊,並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李悝之後是楚國的吳起變法。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被任命為令尹(相當於相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之初就遭到了楚國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頑固派的大貴族屈宜臼指責吳起變法是「變其故而易其常」,吳起好用兵是「逆之至也」,楚悼王注重改革是「逆天道」,任用吳起將助逆成禍,甚至當面辱駡吳起為「禍人」。吳起面對楚舊貴族的攻擊,毫不動搖,並向楚悼王一針見血地指出:楚國地廣人眾,軍隊有一百多萬,過去曾經稱霸于諸侯。

  現在國家又貧又弱,主要原因是大臣權勢太重,受封食祿的貴族太多,耗盡了國家的錢財,上逼國王,下欺百姓,改變這種局面的唯一途徑就是變法。變法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實行了不少新法,使楚國的政治、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變法內容主要有以下五點:第一,針對楚國地廣人稀的現狀,將舊貴族遷徙到邊遠的「廣虛之地」,讓他們從事生產,自食其力;他們原有的土地由國家收回。這樣,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給舊貴族以沉重打擊,削弱了他們的勢力;第二,收爵祿。

  規定被分封的楚國舊貴族經過三代,將其子孫的爵祿收回;公族(王室家族)出了五輩,便一律取消特權和俸祿;第三,「損不急之枝官」,即裁減官吏、減少俸祿開支,把節省的經費用於訓練軍隊;第四,「塞私門」,不允許舊貴族招引食客,不准私門請托、互相勾結以危害國家,提倡為國家盡忠盡力;第五,加強軍事力量,建立一支由國家統一指揮的軍隊,以便用來統一中國。吳起的變法沉重地打擊了楚國的舊貴族,加強了王室的力量,也加快了楚國封建化的進程,使楚國空前地強盛了起來,不僅南收楊越,北並陳、蔡,而且在救趙攻魏的戰爭中取得了巨大勝利,引起了各諸侯國的震驚。

  然而,吳起的變法因觸犯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他們早已懷恨在心,並伺機反撲;另外,吳起的變法注重在中央集權和強兵方面,缺少改革社會經濟制度方面的內容,更未對土地所有制問題有所改革,沒有得到新興地主階層的廣泛支持,所以,楚悼王一死,吳起就被反對者們亂箭射死,變法也就前功盡棄了。

  於是,楚國又恢復了舊的制度。秦國的商鞅變法持續的時間最長,效果也比較顯著。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於公元前359年和前352年先後兩次變法,不僅改變了秦國的舊習俗和戎翟(狄)少數民族落後遺風,又適應了封建的上層建築,確立了封建的道德觀念。「廢井田」、「開阡陌」、「平賦稅」在政治體制上廢除了舊貴族賴以統治的分封制,為統一中央集權制的實現,首先在地方組織上奠定了基礎。經過商鞅的改革,秦國的經濟、政治得到了發展和鞏固,大大提高了軍事力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