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五


  崇政殿是太宗生前建築的皇宮正殿,是常朝的場所。他死後「梓宮」也停放在這裡舉行哀悼。今天,他本人已不在世,群臣們來到這裡議論他的繼承人,心情本來就不平靜,何況又遇到太宗沒有談過誰可作他的繼承人,又有幾個人都拉開要奪取皇位的架勢。諸王大臣列坐大殿的東西兩門房。議論一開始,索尼及巴圖魯鄂拜首先提出立皇子。睿親王多爾袞命令他二人暫退,語氣激動、嚴厲。多爾袞的同母弟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鼓動多爾袞當皇帝。多爾袞猶豫不決,沒有答應他二人的要求。多鐸急不可耐地說:「如不同意,應該立我為皇帝,我的名字在太祖的遺詔中已經提到。」他毛遂自薦,毫不掩飾,多爾袞頗持異議,反駁他說:「肅親王(豪格)的名字也是太祖提到的,不只是有你的名字。」話雖不多,一箭雙雕,分明表示他不同意多鐸,也不同意豪格。多鐸遭到多爾袞的反對,轉移了目標,又提出:「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代善)。」

  多鐸力求找個立皇帝的原則,先提立自己,說的是廢長立幼,聽到多爾袞反對,又說豪格也有理由當立,他認為這就是「立長」的原則,多鐸不同意立豪格,便說立長就立代善。代善老成持重,從議論開始到此時一言未發,爭論到自己頭上,他才把經過認真考慮的想法公之於眾。他說:「睿親王如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應立皇子。至於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這是個有力的表態。議論就按他的基調做了決定,想當皇帝的多爾袞、豪格及多鐸都被否決。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多爾袞和豪格,各為一方,本身有強大的實力,也有狂熱的支持者,他們互相爭奪最為激烈,這時兩敗俱傷。最後的結果是擁戴太宗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皇帝【《清史稿》,卷245,「索尼傳」。】。人們普遍認為在多爾袞和豪格勢不兩立的情況下,這是個折中方案。

  清太宗死後的這場奪取皇位的鬥爭,多爾袞一直扮演主要角色。結局對他算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太宗晚年既然沒有明確提出皇位繼承人,按照當時情況,多爾袞最有希望取得皇位。至少他有三個重要條件:第一,他的母親烏拉納喇氏,曾有寵于清太祖努爾哈赤,同太祖相依為命二十六年,太宗生母葉赫納喇氏死後,她位至大妃,也稱汗後。太祖病危時,順太子河乘舟而下,特派人請這位大妃前去會面,在渾河相遇。二人相會,必談到大位繼承問題,而且很可能確定多爾袞為繼承人。可是太祖死後,太宗繼位,多爾袞沒有登大位,他的母親還作了殉葬品。據說這是太祖的遺詔,「恐後為國亂」【《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4,12頁。】

  這反映太祖死後也曾有一場奪權之爭,太宗是這場鬥爭的勝利者,最大的失敗者是多爾袞。因有這個背景,到了太宗死時,有些人還一直認為多爾袞應當登大位當皇帝。第二,多爾袞聰明過人,才智出眾,深受父親努爾哈赤喜愛。在他很小時候,已分給他管全旗。據朝鮮史書所載,努爾哈赤臨終前對代善說:九王(多爾袞)應立為汗,他一時年幼,可由代善攝政,以後再傳給九王。代善為防止「嫌逼」,就擁立了洪太氏(皇太極)【李肯翊:《燃黎室記述》,卷27,引《春波堂日月錄》。】。第三,多爾袞在太宗統治時期多次被任命為領兵大將軍,征朝鮮,蒙古,討伐大明,立下汗馬功勞,在參與國家行政事務中也經受了鍛煉。他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他的國內和外界有廣泛的影響和崇高的威信。但是,儘管如此,他在太宗死後仍沒有當上皇帝。還把堅持擁他當皇帝的碩托、阿達禮處死。這不是多爾袞情願讓賢,主要是在子繼父位的時代,多爾袞再想兄終弟及很難行得通,再加上豪格一派的反對,所以多爾袞還是當不了皇帝。說是他的勝利,是因為擁立六歲的福臨,一切實權都掌握在他手中,他成為大清實際的最高統治者。

  擁立皇子一派的人沒有能使豪格當上皇帝,這是他們的失敗。所以傳出「九王廢長子虎口(豪格)王而立其第三子(即福臨),年甫六歲,群情頗不悅」【《李朝實錄》,仁祖卷44,29頁。】。但是福臨即位也使他們略感安慰。當這個決定作出之後,索尼、圖賴與譚泰、鞏阿岱、錫翰、鄂拜等在三官廟聚會「誓輔幼主,六人如一體」【《清史稿》,卷245,「索尼傳」。】。豪格作為太宗的長子,按照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後當皇帝是順理成章的。他本人條件也不差,當時已成年,有才能,有戰功。他生於萬曆三十七(1609年)年,太宗死時已三十五歲,比多爾袞大三歲。他從太祖以來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貢獻,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沒有當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實力比較分散,諸王擁重兵,他們自己要保持權力,不願絕對聽命于皇帝。

  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他們對自己沒有當上皇帝都很不甘心。福臨已經即位,他們還不斷尋找機會,想方設法實現個人的皇帝夢。多爾袞在福臨當了皇帝之後,先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後來突出以他為主攝政,直發展到他稱「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下令逮殺了豪格,甚至傳出多爾袞還娶了皇太后。他還把生母烏拉納喇氏封為孝烈武皇后,如此等等。他在一步步縮短登上皇位的路程,真不巧,他在只差毫釐時,病死。豪格在福臨即位後,也發動了奪取皇位的反攻。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從瀋陽傳出消息說:「施士博氏、盧氏博氏、梧木道等謀立虎口王(原注:虎口王即弘太始之長子,而諸王欲專國柄,舍虎口而立幼主)皆被誅,諸將欲殺虎口王,其帝涕泣不食曰:『虎口以我異母兄弟,故如是請殺耶?』諸王不敢複言,罰銀三千兩,許贖其罪,使之立功自效。」【《李朝實錄》,仁祖卷45,19頁。】豪格的反攻也以失敗告終。豪格把矛頭指向多爾袞,遭到嚴厲鎮壓。太宗逝世後的一場奪權鬥爭持續約七年之久,大局終於穩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