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清太宗全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努爾哈赤最善於利用戰機。他看到薩爾滸之戰以後,可以乘勝進兵,就在當年六月,親自領兵攻向開原。明總兵馬林事先沒有防備,敵來倉猝應戰,一舉被打敗,馬林及副將于化龍等戰死,開原城被攻破。七月,努爾哈赤又領大軍攻鐵嶺,城內外的明兵或逃或降,只有少數人堅持抵抗,努爾哈赤輕而易舉攻取鐵嶺城,殺死守城遊擊喻成名、史鳳鳴。與此同時,他們也對瀋陽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 天命五年(1620年)八月二十一日,皇太極隨從其父努爾哈赤擄掠明朝懿路、蒲河,得勝而回。明朝駐瀋陽的軍隊出城進戰,努爾哈赤調轉矛頭,大殺回馬槍,瀋陽總兵賀世賢等遁去。皇太極率精銳輕騎追擊,一直想殺入瀋陽城內,被其兄代善等勉強勸止。 第二年二月十一日,皇太極隨從其父努爾哈赤再次統率大軍,分兵八路攻掠奉集堡(瀋陽城南蘇家屯區奉集堡),守城總兵李秉誠聞訊領三千騎兵出城六裡安營,以二百兵為前探,與後金左翼四旗兵相遇,追殺至山上,展開一場激戰。皇太極率精兵至黃山,明將朱萬良見後金兵這樣威武,自覺不如,驚慌逃跑。皇太極策馬追擊,直至武靖營。這就正式揭開了後金大軍進攻遼沈的序幕。 薩爾滸之戰的血雨腥風,嚇昏了一些明朝的文武將吏,也給另一些人注入了清涼劑。他們冷靜地分析形勢,認識到努爾哈赤已不是什麼「跳樑小丑」,他是能征慣戰的統帥,是擁有十萬鐵騎的一國之主。俗話說:「女真滿萬不可敵」,何況十萬眾了。他不是當年的李滿住。自攻佔開原、鐵嶺以來,築城駐牧,休養兵力,聯絡朝鮮、蒙古,還繼續造船運糧,廣布奸細,這也不是蒙古也先、俺答可比。種種跡象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他是有意識要向內地侵犯,進佔遼沈,威逼京師,奪取大明江山。明遼東巡按禦史陳王庭指出:「賊謀不在搶掠,而在攻克;志不在村屯,而在沈、奉。」【《明光宗實錄》,卷4;轉引自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編:《明代滿蒙史料·明實錄抄·滿洲篇》。】 他們為國擔憂,獻計獻策,尋找一切辦法阻擋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鐵騎深入內地蹂躪。因薩爾滸之戰失敗,明朝主要處置了兩個重要人物,一是李如柏,二是楊鎬。李如柏靠他父親李成梁的關係當了總兵官,怯懦無能,縱情酒色,根本不能領兵打仗。四路出師,三路敗北,獨他一路得全,輿論紛紛,懷疑他表面作戰,暗裡通敵。楊鎬急令他的一路撤軍也巧得出奇。明神宗看在他父兄分上,下詔撤回李如柏,聽候處置。輿論不服,要求嚴懲,李如柏害怕,自殺死【《明史》,卷238,「李如柏傳」。】。楊鎬身為四路總指揮,喪師辱國,罪責難逃,遭到彈劾,開原失守以後免去經略,逮下詔獄,論死。崇禎二年(1629年)伏法【《明史》,卷259,「楊鎬傳」。】。 為了收拾遼東敗局,經過許多人的薦舉,明朝提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經略遼東,代替楊鎬。熊廷弼,字飛白,湖北江夏人,明末傑出的名將,有膽有識,熟悉遼東邊境情況,有一套安邊的計劃。他提出,遼左為京師肩背,要保住京師,就不能丟棄遼東。河東是遼東的腹心,要保住遼東,河東也不能失掉。開原是河東的根底,要保住河東,開原更不能喪失。他強調不守遼沈,就不能保住遼東,守住京師。把開原、遼沈和京師看成一條緊密相關的鎖鏈,既顧全到整體,也能照料到局部。他認為所有人們談論對付努爾哈赤的辦法不外三種:一是恢復;二是進剿;三是固守。他反對輕易主張進剿,而是主張「堅守進逼之策」,即又守又戰,守穩再戰。針對後金擁有十萬精騎,人強馬壯,他請求調集十八萬官兵,九萬馬匹,一個不能少。 熊廷弼頗想振作一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受命進入遼陽,他積極佈置防守,沿途見到逃跑的難民就勸他們返回家鄉,裨將劉迂節、王捷、王文鼎臨陣脫逃就捉拿問斬,祭撫順、清河、開原、鐵嶺死難將帥軍民。還誅殺貪官貪將陳侖,劾罷總兵李如楨,代之以李懷信。督軍士造戰車,治火器,濬壕繕城。熊廷弼剛到遼東時,命令開原道僉事韓原善往撫瀋陽,害怕不敢去;繼命僉事閻鳴泰,到虎皮驛(瀋陽城南十裡河),痛哭而返;熊廷弼便親自從虎皮驛到瀋陽,再到撫順,頂風冒雪,不避艱險,巡視邊防。由於他採取了這些必要的措施和本身的實際行動,穩定了人心,提高了保衛邊防的戰鬥力。後來他受到反動腐朽勢力的攻擊被迫辭職,遼東人民痛哭流涕說:「數十萬生靈,皆廷弼一人所留。」 努爾哈赤在熊廷弼經略遼東近一年間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但是熊廷弼敢作敢為的行動遭到了兩種人的反對,一種是碌碌無為的朝貴,他們反對熊廷弼雷厲風行,處死逃將、貪將,修築防禦工事;另一種是孜孜以求的言官,這些人不得意熊廷弼剛強獨立,不與他們同流合污。有個人叫劉國縉,同姚宗文結成一夥,劉國縉以兵部主事贊畫軍務,主張招募遼人為兵,招了一萬七千人,逃了一大半,熊廷弼反對他的做法,兩人便互相攻擊。姚宗文出於劉國縉門下,為求補官,托熊廷弼代請,沒有滿足要求,與熊廷弼結下仇怨。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後金兵攻略蒲河,明朝將士失亡七百余人,時姚宗文已任吏科給事中,乘機大肆誹謗熊廷弼。逐熊之議愈演愈烈,攻擊他出關一年,漫無定畫;荷戈之士,徒供挑濬;尚方之劍,逞志作威;擁兵十萬,不能斬將擒王,等等。壯志未酬,熊廷弼被繳還尚方劍,席槁待罪【《明史》,卷259,「熊廷弼傳」。】。 天命六年(明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發動了攻取瀋陽的戰爭。這是繼開、鐵之後,由後金髮起的又一次大戰,是遼沈之戰的開始。努爾哈赤又找了個好的戰機。前一年,明神宗死去,光宗即位僅一個月又死,現在的熹宗剛剛即位半年。最高統治者易人,宦官專政,黨派紛爭,堅持戰守的熊廷弼被罷了官,「用兵非所長」的袁應泰出任遼東經略。熊廷弼「嚴」,袁應泰「寬」,已有的許多防禦設施變更了。所有這些,對努爾哈赤真是求之不得。 瀋陽在明朝統治下號稱「堅城」。為了保住這座城市,在它的外邊挖了壕溝,伐木為柵,埋伏火炮。當時在瀋陽城周挖了一道道溝塹,設下陷阱,井底插上尖尖的木樁,上面鋪上秫秸,掩上土。可是再堅固的城堡,也怕從內部攻破。瀋陽城儘管修了幾道防線,豈能抵擋大批蒙古降人進入城裡,變成了蕭牆之禍。袁應泰認為招降蒙古人可以少樹敵,沒有料到,正是他們幫助了努爾哈赤。 三月十日,努爾哈赤傾國出兵,親自統率諸貝勒、大臣領大軍向瀋陽進發,帶著板木、雲梯、戰車等順渾河而下,水陸並進。因為防守堅固,不敢近城,暫住城外,柵板為營,就地駐紮。然後用輕兵引誘明軍出城。三月十二日,後金兵臨瀋陽城下,明駐瀋陽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分兵守城,在後金引誘下賀世賢率家丁千餘人出城迎戰。賀世賢久以勇猛著稱,但是非常寡謀。打了幾次小勝仗,更助長了他的輕敵思想。他一出戰就想消滅敵人,宣稱「盡敵而返」。其實後金挑選的都是精兵,引誘賀世賢,就是利用他的弱點。後金兵佯裝失敗,賀世賢「乘銳輕進」,到了一定時候,後金「精騎四合」,賀世賢奮力抵禦,也因力疲敗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