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秦始皇大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八 |
|
3 始皇在朝議室召開興建阿房宮及其山陵墓會議,參加者有左、右丞相李斯、馮去疾,廷尉蒙毅,趙高、程鄭、田齊及掌管山林及稅收和少府等有關人員。 始皇首先提示說:「興建宮殿及陵墓,實際上有其需要,但想到費用浩大,所需人力眾多,朕也有所委決不下。希望各位卿家儘量發表看法。」 左丞相李斯第一個發言:「古人說,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今陛下統一宇內,永息戰爭之禍,德過二皇五帝,乃是立前人所不能之德;平定海內,放逐蠻夷,建萬世之功,是謂立自古以來空前未有的大功;陛下改訂法制,與民便利,更是立前人所未曾立過之言。陛下兼具大德、大功、及大言三不朽,宮殿及陵墓也必須與此相配,故臣認為非興建不可。」 其次是右丞相馮去疾說話,表示反對:「陛下所立的德、功、言既已能永傳後世,何必要再勞民傷財,多此一舉?何況堯舜屋樑都用原木,連樹皮都不刮掉,屋頂蓋的茅草都不修剪,黔首到如今還歌頌德行不止。禹王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親自操作鐵杵,將膝蓋小腿上的毛都磨光,直到如今家家戶戶都仍在感懷他的治水之功。孔丘生前不得意,但著《春秋》,亂臣賊子聞之膽寒,傳誦到如今不衰。可見立德、立功、立言必須有益於世,方可傳之不朽。陛下之功、德、言都已遠超過三皇五帝,不必再用美宮高陵來彰顯。何況,目前正在修建萬里長城,拒擋千百年來的胡人之禍,修成之後自會永傳萬世,足夠表現陛下之功德。」 「不然,」趙高接著表示異議:「陛下日夜為黔首憂心操勞,興建宮殿也只不過是表示天下黔首對陛下的一點感恩。至於陵寢,陛下為開天闢地以來第一個始皇,當然應該與眾不同,以天下之大,大秦國勢之盛,興建一座較大的陵寢,算不得是勞民傷財!」 接著輪到廷尉蒙毅發表意見,他憂形於色地說:「北方築長城,所需人力甚多,南北兩方要移民實邊,更要有大量的黔首遷移。但中原人一直安土重遷,所以築長城也好,移民實邊也好,目前全靠利用流謫人犯。最近地方紛紛上報,流放人口已不足,現必須分配黔首服徭役來充數,假若再用大量人力來興建宮殿和陵墓,天下初定,黔首尚未安定,恐怕會引發民怨,望陛下三思!」 始皇看了看蒙毅,臉上微露不滿,本來李斯等人已更堅定了他主張興建的決心,而那些本來想提財政困難的少府等官員,也不敢再表示反對,而蒙毅卻…… 程鄭這時俯首行禮向始皇說:「小人本來沒有資格在朝議中說話,但承蒙陛下恩寵,特別命小人與會,小人不敢不說出心中肺腑之言。」 說到這裡,他停下來察看始皇的臉色,只見始皇點頭微笑,他才又繼續說下去:「小人以在商言商的的觀點來看,興建這兩項大工程不是勞民傷財,而是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自從統一戰爭結束,各國君主貴族逃亡的逃亡,當俘虜的當俘虜,昔日繁華景象不再,而眾多的工藝巧匠,不會耕種,又力不能負重,紛紛失業,變成名邑大都的流民。興建這兩項工程不但能使這些工藝巧匠得到工作,無形中減少了作奸犯科,間接也促進了經濟繁榮。」 「程先生妙論,真是朕前所未聞,可見看事情不能食古不化,專從一個觀點去看!」始皇哈哈大笑,大有"深得吾心"的表情。 接下去你來我往,贊成與不贊成的兩派唇槍舌劍,紛紛引經據典或根據目前狀況彼此辯駁。 最後還是始皇下了結論—— 阿房宮和驪山工程同時按田齊的設計立即動工。 除工藝巧匠外,所有粗活苦工調各地方七十萬犯人充任。 4 阿房宮和驪山工程同時進行得如火如荼。 最早的工程是平地基、除土,並修築往北山採石及蜀、楚伐木的產業道路。 咸陽突然增加了七十萬勞改犯,景觀為之大為改變,運石挖土,裝載木頭,新解來的勞改犯絡繹于途。 地方上起先還是送來重刑犯,後來重刑犯不夠,改用輕刑犯,最後輕刑犯也不夠,得徵集未犯法的普通百姓服徭役,這造成了地方官吏借機發財的好機會。他們超額徵集,有錢人就出錢買脫,沒有的人就只好上路。徵集的都是負擔主要家計的青壯男子,走了以後,一家人生活立即成了問題。 再說,兩處工程始終要保持七十萬人,但途中脫逃的和因營養不良、旅途勞累而病死的更多,十個人當中能真正送到施工處的,不到六、七人。 到了施工處,生活條件惡劣,營養更差,工作緊張吃力,再加上管理人員的虐待,一個月下來又會病死很多人。 蜀地、楚地多山林大澤,再怎樣防範,每天都有大批逃亡的人。派出一千人,真正運木料回來的,有時還不到五百人。 於是又向地方要更多的勞改犯,地方又徵集更多的善良普通百姓,造成更多的家庭破碎,陷於饑寒困境。 再加上李斯和趙高的主意,為了表示天下黔首對始皇帝的愛戴和擁護,兩處工程的經費全由鹽稅中捐出,鹽稅增加,向官方承包鹽買賣的鹽商借此機會高抬鹽價,弄得很多窮人都吃不起鹽,大罵嬴政荒唐。 因"裝神弄鬼"案而遣返回鄉的儒生和術士,本就怨恨在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更是對始皇為了一己之私,弄得天下不安的行動大肆攻擊,而這次的攻擊言論,更能得到百姓的共鳴。 但始皇不知道這些。在他的想法,這些做工的人都是犯法的人,他是給他們機會改過自新。 每逢他去視察工地,看到的都是眾人在辛勤工作,工地一片振奮氣象,他所過處全是"萬歲"的呼聲。 有的還會有勞改犯代表上來獻書,感謝偉大的始皇帝給他們勞改的工作,讓他們有贖罪自新的機會。 這時,他會向跟在身後的李斯、趙高和蒙毅說:「你們看,這些雖然都是些犯罪的人,但他們多愛戴朕,願意為朕效勞。」 趙高現在是工程總監,主管兩處工程的進行。 他從不帶始皇去看勞改犯的營地,始皇看不到這些人每頓吃的是兩個黑硬得像石頭一樣的雜糧粗饃,喝一碗清得像水一樣的鹹菜湯。 這些人住的是土洞,幾十個人睡在一長排的草堆上,蓋的是髒得發黑、又臭又硬的破棉被,上面佈滿了吸血的蝨子——它們不但吸這些可憐蟲的血,而且還讓他們睡不著覺,明天得拖著睡眠不足的身子去做苦工。 程鄭的眼光果然很准,阿房宮一動工,咸陽附近的土地立刻節節上升,他出資金,李斯和趙高出權力,很快就收購了城郊所有的土地,然後小塊小塊地賣出去,三個人轉手之間就得到別人幾十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 這些事始皇都不知道,他始終被蒙在鼓裡,直到有一天,楚地傳來勞改犯暴動的消息。 據報告,暴動乃是由昔日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一個大盜黥布帶頭,他們殺了押解的兵卒,數千勞改犯一哄而散。 5 項梁自從昌平戰,楚國敗亡後,他護送亡父項燕的靈柩回到下相老家,將父親埋葬後就隱居起來,一心一意教導他二哥項仲所留下的遺腹子項羽。 等到始皇帝三十五年,項羽已是十八歲,已完成將門之後的各種教育。項梁一直懷著複國之志,因此帶著項羽渡過淮水來到中原之地,目的是要實地對項羽進行兵要地形的教育。 項羽如今已身高八尺有餘,天生神力,能夠舉鼎,可是不喜讀書,對劍術也沒多大興趣,卻喜閱讀兵法,一心要學萬人敵之術。 他雖然臉上稚氣猶在,可是已滿臉虯髯,虎背熊腰,尤其那對環眼天生異相,竟是雙瞳仁。他中氣十足,說起話來就像打雷一樣,他一怒吼,膽小的人都會嚇得半死。 可是當他們叔侄來到大樑住在客店後,因為缺少身份證明文件,就這樣糊裡糊塗被當作無業遊民送到驪山勞改。 到達驪山營地,項梁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多的人!」 將近三十萬的勞改犯,集中住在這個方圓十多裡的地區,人密集得就像螞蟻。他們掘洞為居,黃土坡邊到處都有這些人蟻 他們和工蟻一樣,生命中除了做苦工以外,沒有其它目的。 在這裡的人又分成幾類,可以由衣服和住處分辨出來。 穿戴黑盔、黑甲的是防護軍,他們負責這個地區的安全,防止勞改犯逃亡,鎮壓可能發生的暴動。 大約有一萬多防護軍在地區外圍形成包圍圈。他們設置路障,劃定勞改犯的活動範圍,超出範圍就視為逃亡,格殺勿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