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秦始皇大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八


  蒙恬率領兩萬秦軍浩浩蕩蕩開進臨淄,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和入城儀式,將齊王和後勝都軟禁在住處,聽候秦王發落。

  過沒多久,接到秦王政的回示,齊王建徙居於河內共地,後勝以不忠罪名斬首。

  僕人都怨恨齊王建聽信後勝的讒言,不早與諸侯合縱抗秦,而縱容後勝與秦間來往,並將秦間當門客養在家裡。齊地流傳著一首歌謠——

  「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這是譏諷齊王建認人不清,錯將秦間當貴客,最後落到亡國居共地的淒慘下場。

  王賁領著十五萬大軍,輕易渡過河水、濟水兩道天險。在燕國境內還遭到燕趙人聯合組成的遊擊隊的騷擾。人言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真是不錯,國雖亡了,民間仍有反秦武力組織。

  但一進入齊國地境,情形就完全不一樣。齊軍將領一看秦軍到來,下令部下死守,他要到上級去開會,就此一去不回。軍大夫如此,旅大夫跟著學樣,最後連管一百人的卒長也跑得精光,只留下一些全不知情的伍長和兵卒,秦軍一到,沒人指揮佈陣殺敵,也就紛紛逃散,逃不掉的就投降當俘虜。

  王賁軍在齊境未遇任何抵抗,像平日行軍一樣直達臨淄。王賁算算日程,即使蒙恬軍和他一樣未遭任何抵抗,如今應該只在齊西長城外面。

  在離臨淄十裡外,王賁下令紮營,並派出探馬打聽敵情,誰知道探馬帶回來的不是敵情而是蒙恬本人。

  「王兄你辛苦了!」蒙恬笑嘻嘻地行禮。

  「蒙兄你真是用兵神速!」王賁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心裡在想——這小子是否有翅膀飛過了泰山?

  「後日舉行入城式,選派五萬精兵即可,其餘在此紮營,齊國已完全平定,讓士卒好好休息。王兄請在今晚帶高級將領入城,小弟要在原齊王宮設宴為王兄洗塵。」蒙恬說話客氣,但實際上是在下命令。

  王賁是何等聰明人,他連忙行禮,口中說著:「末將遵命!」

  「王兄何必來這一套!」蒙恬趕快謙讓。

  「王命不敢違!」王賁雖然心裡難過,但也不能不說實話。

  於是,秦王政十七年得韓王安,韓亡;十九年得趙王遷,滅趙;二十二年魏王降,魏亡;二十三年虜楚王負芻,二十四年破昌平,楚全亡;二十五年得燕五喜、代王嘉,燕亡;二十六年得齊王建,齊亡。

  六國畢,四海一,秦王政就此統一了天下。

  第十九章 泰山封禪

  1

  秦王政坐在殿上,殿階下分班站著文武百官,丞相王綰、國尉尉繚、延尉李斯、御史大夫馮劫分別排在最前面。

  秦王政如今已經是四十歲的人,歷經霸佔和政爭的磨練,無論心智和外表都達到了成熟的最高峰。

  他仍然是長身玉立,長目,隆鼻,龍眉修長入鬢,但額上已出現皺紋,臉上的稚氣完全消失,陰鷙之氣更深。留上五綹短須後,臉形變得更方,下巴顯得更為突出,臉上的神情威嚴而肅殺。

  他今天穿的是一件新式樣、新縫製的黑色王袍,上繡彩色金龍,頭戴通天冠,雙手執著玉圭,完整的一副天下共主模樣。

  他威嚴地掃視了一下殿內的群臣,用他狼音豺聲的特殊嗓音說:「如今六國滅絕,天下一統,先父王希望宇內永久和平,不動刀兵的願望,終於在祖宗保佑及眾卿家的協助下由寡人完成。既然天下情勢全變,假若不改名號,顯不出成功,也無法和前代作區分,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一切都是在寡人和眾卿家手上作新的開始,所以今天我們要先議定帝號。」

  首先是個性較保守的丞相王綰出班稟奏:三皇五帝名稱上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自商周稱王,才真正擁有天下,所以'王'的稱號最好。同時,諸侯初破,燕、齊、楚都隔中央太遠,不封國立藩,恐怕鞭長莫及,難以治理。周所以能維持八百年,宗法和分封占了很大的功用,臣認為還是依周制比較好。」

  秦王政面露不悅的說:「寡人要的不是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而且商周封建是天下兵禍的根源,我們怎麼能再蹈覆轍!這件事稍後再議,先討論帝號的事。」

  王綰還想爭辯,但見到秦王政銳利的目光中所透露的厭惡,他不敢再爭下去,不過他在心裡想——怎麼四十歲的秦王和十歲~二十歲的時候完全變了樣?他以往希望群臣發言,就是不合意也會聽完,也不會率直反對,而是利用別人的反對來打消,最後才說出他的結論。絕不會像今天這樣,當著群臣的面前指責他這個老丞相!他變了!

  這時,廷尉李斯帶著滿臉的諂笑出班啟奏:「昔五帝擁有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且諸侯是否臣服,是否來朝,天子都不能制。如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上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據實說來,陛下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曾與博士們討論過,大家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冒死建議王稱'泰皇'。」

  秦王政笑了笑,沉思一會,開口說道:「廷尉所言不錯,但稱'泰皇'仍舊與以前分別不出來,依寡人看,三皇五帝合稱最好,今後王號就改為皇帝,眾卿家認為如何?」

  「陛下聖明,這樣更可以顯示出一切都是自陛下開始。」李斯躬身讚美。

  群臣當然是一片阿諛聲。

  秦王政不動聲色地說:「就這樣吧!寡人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算,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

  群臣一陣歡呼和恭賀。

  此次是御史大夫馮劫出班,他啟奏說:「為了表示一切與古制不同,臣冒死建議,除了帝號以外,有關皇帝的稱謂也應更新。臣建議天子自稱'朕',其餘人不得再行僭用,同時改命為'制',改令為'詔'。」

  「可以,就照御史大夫的建議,」秦王政點點頭說:「朕聞太古有號而無諡,中古才生有號死有諡,譬如先王在世時號莊王,死後諡襄,名之為莊襄王,這種做法是以子來評議父親,群臣來議論先王,乃是極豈不妥的事,今後皇帝稱世,諡法就可以取消了。眾卿家認為如何?」

  群臣又響起一陣諂媚聲,異口同聲地說:「陛下聖明,見解為臣等所不及!」

  接下去,秦王政又交議封建和設郡、統一度、量、衡制度,以及車同軌和書同文字的事。

  議定後再召開國是會議議決。

  於是,秦王政改稱秦始皇帝,簡稱為始皇。

  2

  過了些日子,始皇又召集丞相、國尉、御史大夫及有關大臣開國是會議,與會的人全經過充分的準備,在會議上引經據典或是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最後由始皇做成決定。

  議決事項如下——

  一、有關立國制度:

  ▲根據太史與陰陽家研究的推論,以周為火德,故一切以赤色為尊貴;而秦代周德,是以水克火,從其所不勝,因之秦的德性是水。於是改一年自冬季十月開始,十月一日為一年首日。

  ▲衣服、旌旗、旄節,皆以黑色為之,數則以六計算,兵符、節符、法冠皆六寸,車輿長六尺,以六尺為一步,皇帝車輿用六馬。

  ▲改河水(黃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凡事皆取決於法,不講求人情恩義。

  ▲天下百姓改稱為黔(黑)首。

  二、有關國家的行政制度:

  ▲封建諸侯是以往天下戰禍不息的根源,今後不能再蹈覆轍,不再建封自己兒子為諸侯,象徵始皇的公正沒有偏心。

  ▲如今秦國版圖東至海及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抵南荒野蠻之地,北據德水為塞,以陰山和遼東為界,所以皇帝治國要能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必需有完美的行政組織。

  ▲中央行政組織以皇帝為首,不受法令限制,可隨時交議立法或自行立法。

  ▲中央政府首腦分為三公及諸卿,三公為——

  丞相: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總領百官奏事,統理地方上計考課,任免中低級官吏,主持朝議。御史大夫:掌理監察,輔助丞相,又稱為副丞相。

  太尉:主管軍政,在軍令方面為皇帝兼統帥的參謀長,發兵與將軍任命,由皇帝親自以符節行之。

  諸卿為——

  奉常:掌宗廟禮儀。

  郎中令:掌宮殿門禁,並統領在殿中侍衛的諸郎官。

  衛尉:掌宮門屯衛兵及宮殿安全。

  廷尉:掌刑法,並統率全國郡縣亭裡尉,形成嚴密的司法網。

  治粟內史:掌國家糧穀財貨。

  典客:掌安撫及處理歸順蠻夷事務。

  宗正:掌皇家宗室事務。

  太僕:掌皇室輿馬。

  少府:掌皇家私有的山海池澤稅收,以供奉皇室。

  並權設——

  將軍:征伐時任命,平時則鎮撫新佔領地,不需要時召回歸府。

  博士官七十人:掌管圖書文籍,並備皇帝顧問及參與朝議。

  太史:掌史實記載、天文地理報告及其他有關國運吉凶的預測。

  ▲地方行政組織方面,共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琊、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钜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與內史(秦國本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