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乾隆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當然,在他牢牢地把握著主要權力的同時,由於不少禮儀活動已為嘉慶皇帝所分擔,和傳位以前相比較,他肩上的擔子還是大有減輕。因而,處理要務之外,空餘時間相對增多。利用這些閒暇時間,他有時長時間地靜坐沉思,陷入對自己童年生活深深地回憶之中:自己如何在父親面前一字不遺地背誦經書,祖父如何開槍打死正在向自己瘋狂撲來的大熊,又是如何誇獎自己和自己的母親。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宛然如昨,教人難以忘懷。試錄二首,足見其當時之心情: 乘涼每愛倚長松,無礙翻來天籟重。 會久不知時與刻,梵樓遙報午時鐘。 寅歲隨來侍宴辰,分別一瞬七旬浚。 命皇妣領聖母覲,恩諭曾稱有福人。 回憶往事之外,有時,他也想到了將來。嘉慶三年春,他的嫡親玄孫載錫成婚,因而,他極盼其來年生子,好使自己于玄孫之外再見來孫。當時他已經88歲高齡。他也很希望再活上12年,湊成一個整數,開創一代帝王年齡史上的新紀錄。嘉慶三年八月,他在一首詩中道出了自己的這種心情: 仰望如霄上,俯臨欣目前。 一身親七代,百歲待旬年。 願謂元者勉,喜瞻來者連。 自謂不知足,又願庶應然。 太上皇帝雖然祈求長壽,但是,對於自己的後事,他也作了一些安排。其一是再行修葺陵寢。乾隆七年,他下令於遵化勝水峪選址建陵。乾隆十七年,建陵工程初步告竣。是年七月,他親送孝賢皇后梓棺奉移地宮,並對工程修建之「堅固宏整」甚表滿意。從此,陵工轉入歲修階段。傳位之後,他又派戶部尚書范宜賓等再次對陵寢加以修葺。此外,對於自己身後的喪禮、諡典,他也都作了一些佈置。關於喪禮,他指示只須依照歷代帝王先例,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除服和百日之內不剃髮,而不得仿行古禮,行三年之喪。關於身後諡典,他指示只能諡之為「宗」而不能諡之為「祖」。就是在這些活動中,嘉慶四年正月,他進入了他的生命旅程中的最後時刻。 由於年事越來越高,進入嘉慶三年以後,太上皇帝的健康狀況愈來愈差,失眠健忘症也更加嚴重。據當時朝鮮使者觀察的情況是:「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身體如此虛弱,自然易於感染疾病。當年十一月,就在臣下計劃為他籌辦九旬慶典之際,他卻因籌辦平定白蓮教起義事務過於疲勞而感受風寒。雖經御醫盡力調護,不久就愈,但卻留下了頭昏目眩的後遺症,「飲食漸減,視聽不能如常,老態頓增」,精力也大不如前。嘉慶四年正月新正,他尚出禦乾清宮,接受嘉慶以下文武百官的朝賀。次日早晨,又作了一首題為《望捷》的詩篇,盼望著鎮壓白蓮教起義能夠早日獲得勝利。而後不久,他的病情突然惡化。聞知此信,嘉慶急率御醫趨至養心殿進行搶救。這時,已經進入彌留之際的乾隆皇帝握住自己指定的這個嗣皇帝的雙手,「眷愛拳拳弗忍釋」,隨後即進入昏迷之中。延至次日淩晨,這個89歲的老皇帝滿懷著在位周甲、眼通七代的滿足和未至百齡、不見來孫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因為乾隆皇帝去世時已達89歲高齡,超過了自古以來的所有帝王,兼之三年以前已經舉行了傳位大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對此都不覺得意外和突然。「皇城之內,晏如平日,少有驚動之意。皆曰,此近百歲老人常事,且新皇帝至仁至孝,太上皇真稀古有福之太平天子雲」。與此同時,朝廷之上關於喪事的處理也循例進行。當天,乾隆皇帝遺體移殯乾清宮,嘉慶皇帝以下所有王公、妃嬪、公主、福晉以及文武百官皆剪髮成服,並成立了由睿親王淳穎、成親王永瑆、儀郡王永璿和大學士和珅、王傑等共同組成的治喪機構。幾天之後,和珅雖被捕拿治罪,但是,各種治喪仍然照常進行。三月,將其陵寢定名為裕陵。從此,乾隆皇帝長眠于自己生前最崇敬的祖父康熙皇帝陵墓的西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