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戚繼光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二十七、英雄的晚年 歷史上許多忠臣良將都遭受過不幸待遇,與他們相比,戚繼光是比較幸運的。南宋岳飛,抗金屢建奇功,最後屈死於風波亭;明代於謙,擊敗攻打京城的蒙古騎兵,卻被皇帝處死;朱紈抗倭,受到誣諂,含恨而死;張經、李天寵抗倭有功,也難免一死;他的好友余大猷,屢立戰功,卻遭到不平待遇戚繼光比較幸運,從山東到浙江,從浙江到福建,從福建到薊州,他一直比較順利。 在浙江,他的上級李天寵、張經為官清廉,不巴結奸相嚴嵩。他們重用余大猷、湯克寬等抗倭名將,後來又重用戚繼光,並盡力支持和保護他們。在浙江,總督胡宗憲雖辦事圓滑,是官場老手,但對戚繼光是偏愛的。岑港之戰後,餘大猷被捕入獄,而戚繼光在胡宗憲的保護下,一點事也沒有。1562年,嚴嵩罪行敗露,其黨羽受到制裁,胡宗憲因與嚴嵩有勾結而被罷職。有人攻擊戚繼光和胡宗憲有關係,試圖誣諂他。這時的執政大臣徐階是個比較清廉的官,對他十分信任,沒有追究。福建抗倭中,譚綸是他的好朋友,在各方面給他很大的支持。北調薊州後,譚綸、劉應節、梁夢龍對他非常關心和支持。譚綸任兵部尚書後,對戚繼光的支持更大。總督劉應節與戚繼光是同鄉,關係密切,相互信任,感情融洽。總督梁夢龍對戚繼光非常賞識,後來調任兵部尚書,成為戚繼光的有力支持者。特別是張居正,身居高位16年,對戚繼光關心倍至,將那些誹謗或為難他的官員調開,甚至免職,為他施展才能、發揮特長創造了良好環境。 歲月流逝,戚繼光到北方已經十幾年了。他已年過半百,兩鬢斑白,飽經風霜的臉上刻下許多皺紋。 早晨練武是他的習慣,每次練完武,總要喘息一陣子,身體大不如以前了。長年征戰,留下許多病,沒得到及時治療,伏下病根。到了薊州,操勞過度,調理不周,得了肺病,經常吐血,晚上常睡不著,勞累過度時,常暈過去。「老了!」他常自言自語地說。他是要強的人,雖體力下降,身染重病,仍堅持處理軍務,有時還去軍營巡視,看看長城,看看營房,和士兵聊天。士兵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都記得這位名震南北的老將軍。有人勸他休息,他說:「武將本來應該為國捐軀,我僥倖沒死,就應盡好一個武將的責任。」 1577年的一天。戚繼光正在處理公務,衛士進來說北京來了使者,他急忙讓使者進來。那人一路風塵,十分疲勞,遞上一封信。戚繼光命人安排他休息。 戚繼光拆開信,讀完,眼中已滿含熱淚,繼而失聲痛哭。衛士不知什麼事,上來勸他。他說:「沒事,你們下去吧。」這信是譚綸兒子寫來的,告訴他家父已經去世,臨終前還掂記著他,勸他保重身體。 譚綸是戚繼光的老朋友、老戰友、老上級。他忘不了當年並肩作戰,當年共商軍機,當年促膝談心,當年互相勉勵許多往事湧上戚繼光心頭。譚綸給予過他很大的支持,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功績。在浙江、在福建、在廣東、在薊州,有多少是他們並肩作戰的地方,戚繼光又怎能忘記。 戚繼光沖北京方向拜了三拜,心中默默禱告,希望好友靈魂能上天堂,等他死後,再一起飲酒、賦詩、並肩作戰。 幾年之後,又得到好友余大猷去世的消息,他又悲痛了好幾天。以後這樣的打擊接踵而來,他的老部下陳大成、王如龍、丁邦彥、陳子鑾、金科、朱鈺等人,先後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他蒼老許多。他常在夢裡回到過去的歲月,與好友、老部下們在一塊,共同殺敵,一塊飲酒。醒了之後,十分失望,過去的就是過去了,他甚至想到,自己可能也快死了。 更大的打擊來了。1582年,張居正與世長辭。 他執政16年之久,在位期間,實施改革,整頓吏治,使明末的腐敗氣象有了轉機。但他的改革觸動了許多保守官員的利益,他們紛紛反對張居正的改革。張居正死後,反對派們紛紛起來,惡毒攻擊他。這些攻擊自然也牽涉到為張居正改革極力支持的戚繼光。戚繼光部下有個將領,叫楊四畏,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 他攻擊最凶,到處散佈戚繼光的謠言,企圖取其位而代之。 一個叫張鼎思的官員上書說,戚繼光在南方打了許多勝仗,而在北方卻沒有什麼成效,所以可見戚繼光是適合南方的,請求把他調到南方。這真是無稽之談。北方邊境多年安定,是誰的功勞。如果只因沒有明顯的戰功,就說治理北方沒有效果,簡直是胡說八道。但這個荒唐的請求被朝廷允許了。1583年春,下旨調戚繼光鎮守廣東。 張居正死後,戚繼光十分痛苦,料到失去他的支持,早晚會受到排擠。這次調任對他不算什麼意外,但終究是一個打擊。這時南方倭寇已平定,到南方也無事可做。君命難違,戚繼光無可奈何地與薊州軍民告別。 薊州軍民都十分愛戴戚繼光,不想讓他走,計多人專門去北京請求朝廷讓他留任,但誰也改變不了這個決定,戚繼光不得不整裝上路。 他走這天,薊州軍民夾道相送。百姓們為表示心願,送給他許多東西,戚繼光十分感動,說:「鄉親們的盛情我收下,但東西不能收,我拿不了這麼多。」 有人拉住他的手,眼中含淚,「你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再能見到,你要保重身體啊。」戚繼光滿眼熱淚,點了點頭,「鄉親們,後會有期。」「祝你一路順風」 人們紛紛說。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少人送到境外很遠,還依依不捨。戚繼光感慨萬分,為了這樣的百姓,就是血染疆場,馬革裹屍,也是值得的。戚繼光老淚橫流,沖著送行的人深施一禮,跨上戰馬,揚鞭而走。人們眼中含淚,望著戚繼光一行人漸漸遠去。 詩人陳弟的送別詩說:「誰將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無邊!」就是當日情景的寫照。 這年初夏,戚繼光回到闊別20年的故鄉。人越到老,越對故鄉有種難言的牽掛。戚繼光幾十年戎馬生涯,戰事繁忙,沒時間回故鄉看看。這次南行,再不能不去家鄉看看了。故鄉的一切都吸引著他,熟悉的老宅,兒時的夥伴,好吃的特產,敦厚的風俗,淳樸的鄉情,都使戚繼光感到欣慰,他甚至想歸隱山水,在故鄉養老,不再入仕。 朝命在身,他不能久留,又匆忙啟程,到廣東上任。到廣東後不久,他上書請求隱退,沒被批准。這時廣東局勢比較寧靜,倭寇早已平定,廣東有兵四萬,其實只要三四千就能維持局面了。戚繼光是個閒不住的人,在這裡任職,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1585年春,戚繼光舊病復發,再次上書,請求隱退。這次得到批准。十月,他回到家鄉山東,從此不打算出山。 到家鄉後,他過上安閒的生活,這與他的性格是不符的,常有壯志未酬的失望。表面上,他卻裝出悠閒的樣子,對親朋好友說:「現在國家太平了,用不著我們打仗了,我們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咱們登州海上有海市蜃樓,據說還有蓬萊仙境。我打算去登州的蓬萊閣,人們說那兒有仙境,說不定我會遇上神仙,那時就可與神仙一塊悠哉悠哉,享享神仙之樂了。」 其實他是不安於這種生活的。過去的事業,他忘不了;過去的戰友,他忘不了;塞上的將士,他忘不了這時,他又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地念叨念叨。 無大事可做,他只好做些小事,排遣煩惱。他修建家廟,招收弟子,教育孩子,整理自己多年的公文信函,捐款修蓬萊閣等等,用以排遣晚年的寂寞。 1587年初秋,家廟修成了,60歲的戚繼光把歷代祖宗的神位安放在裡面,並且寫了一篇長長的祝文,向祖先敘述了他一生的經歷。這也是他自己一生的總結,也等於是他的遺囑。 這年冬,戚繼光的病情越來越嚴重。12月28日半夜,戚繼光突然發病,一時十分嚴重,一躺下就不省人事,家裡人求他囑託後事,他已經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雞叫三遍,天色將明的時候,這位老將軍最後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