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戚繼光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各路兵分乘船只,按照編好的次序出發。 一連刮了一二十天颶風,直到10月15日風才停。就在風停的這天微明時,戚家軍開始行動。戰船載著陸兵渡海,在龍眼沙登岸成功。登岸地點山深林密,處處有吳平設置的障礙物。戚家軍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面伐林開路,因地結營;一面嚴待以待,防備偷襲。大隊人馬陸續登陸,海灘一帶被戚家軍控制,老營一登岸,就修了木柵欄城。第二天,衝鋒兵也修好木柵欄城。灘頭陣地很快就建立而且鞏固下來。 16日,2000敵人設伏誘戰,戚家軍出兵交鋒,敵人禁不住戚家軍的猛烈衝擊,棄甲逃走。18日,吳平親自率眾反攻,戚家軍迎頭還擊。戚繼光命人把事先印製的勸告脅從分子投降的文告到處散發,吳平軍隊人心不齊,許多人就是強迫進來的,所以看了文告,發生動搖,紛紛向戚家軍投降。戚家軍乘勢奮勇攻擊,大獲全勝。 余大猷、湯克寬、許朝光率領廣東軍隊,分別乘大小船隻3000多艘趕到南澳,與戚家軍會師。官軍聲勢大振,吳平賊寇從此落魄喪膽,藏在深山密林中,再不敢出來。 10月月末,又是幾天颶風,海中卷起山一般的巨浪,大軍無法出擊。27日,風平浪靜,兵士們都在積極作進攻準備。第二天早晨,戚繼光率領陸軍,俞大猷率領水軍,合力向南澳島展開猛烈的攻勢。陸軍首先登陸,以雷霆之勢直取吳平老巢,左路軍攻打敵人身後,右路軍攻敵東邊。賊寇們四散而逃,賊巢、賊船都被燒毀。吳平帶領800人坐小船40艘,死裡逃生。 吳平殘部狼狽向潮州、饒平地區流竄,沿途受到當地人民一系列沉重打擊。不久,逃到雷州(今海康縣)、廉州(今合浦縣)一帶,又被傅應嘉和湯克寬部隊擊敗。吳平走投無路,投海自殺。 吳平死後的一年多時間內,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戚家軍防守的地區裡,除零星小股的流倭偶然騷擾外,再也不像以前,有大股倭寇猖狂入侵了。到這時候,東南沿海各地倭寇,經過沿海軍民十幾年的艱苦奮戰,以及戚繼光、餘大猷等抗倭將領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平息了。 戚繼光24歲走上山東抗倭戰場,就立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宏圖大志。歷經14年的艱苦轉戰,他的足跡踏遍了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四省沿海。他率領戚家軍,屢戰屢勝,令倭寇聞名喪膽。14年之後,在中國的疆土上,倭寇終於銷聲匿跡,戚繼光的宏願實現了。 這年,戚繼光39歲,已是一個威嚴持重的將帥。 他把目光移向中國北方,期待在那裡大展宏圖。 §二十二、戚繼光北調 我國北方有一個很重要的民族,就是蒙古族。12世紀,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遊牧部落,經過逐漸發展,形成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起強大而統一的元朝,由於統治不善,農民紛紛起義,元朝很快被推翻。朱元璋做了皇帝,從而有了明朝。原來的元貴族逃到北方,不甘心失去在中國的地位,便組織蒙古騎兵,經常向明北方邊境進攻。16世紀中期,蒙古處於諸侯割據狀態,幾十個部落中,最強的是俺答汗,他擁有十多萬騎兵,領地在今呼和浩特一帶,靠近長城。俺答汗多次要求和明朝互通貿易,明政府卻總以蒙古諸侯忽戰忽和、不守信用為理由,拒絕俺答汗的要求。俺答汗十分氣惱,時常派蒙古騎兵越過長城,騷擾邊境。 1562年,歷史上有名的昏官嚴嵩被罷免官職。 不久,昏庸的明世宗也死去。新繼位的明穆宗還比較開明,意識到國家所處的危險處境,決心採取策施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加強北方防禦力量是很重要的問題。 他採納了吳事來的建議,打算把在南方抗倭鬥爭中屢建奇功的譚綸、餘大猷、戚繼光調到北方,以訓練邊防軍,抵禦蒙古騎兵。 調令傳到南方,南方政府都不大願意。譚綸、戚繼光、餘大猷都是名震東南的名將,如果一齊調走,勢必削弱南方軍事力量。他們紛紛上書,請求朝廷不要一齊調走。 明穆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決定只調譚綸一人。 譚綸上任之後,目睹北方防務的鬆弛。長城年久失修,處處破爛不堪,幾乎失去了防禦功能。各地軍營年久失修,非常破。士兵們鬆鬆垮垮,紀律鬆弛,許多都是老弱殘兵。這樣的條件,這樣的軍隊,怎能防禦蒙古鐵騎?譚綸深深意識到,北方的軍隊太差了,和戚家軍、俞家軍根本沒法比。要使北方防務堅固,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所以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訓練軍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