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七七


  每月初七日,林靈素升高正坐,在宮內講道經。皇上在他的旁邊坐聽,表示虛心求道。座下有宰執、親王、百官、大內侍,還允許百姓在宮外遠處圍觀。所講的是《三洞道經》,所謂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是道家經教的祖師。洞真教主是天寶君,洞玄教主是靈寶君,洞神教主是神寶君。每洞有經書十二部,三洞合有三十六部真經。靈素講經不局限于本文含意,經常穿插自己上自遨遊天府、下至浪跡天涯時所見到的奇聞軼事,講經深入淺出,形象生動,使聽眾聽得如癡如醉,都佩服他有極高的授道藝術。

  最使靈素感到風光的一件事,是他奉旨在寶籙宮宣講青華帝君夜降宮城的特大喜訊。這喜訊當時震動全國,可謂五嶽歡笑,四海歡騰。靈素說:「那天子夜過後,陣陣香風飄到宮城,時而有紅色的光芒,大如彈丸,在東方的太空中上下往來,忽離忽合。過了不久,電光四出,只聽得雷聲隆隆,佩玉聲清脆琳琅,有兩位天神躡空乘雲,冉冉上下。穿青衣的儼然是青華大帝君,前面有個黃衣道人作導引,面貌與通元先生張虛白完全相同,也是長著大鬍子。侍從們或朱或紫,不可勝數。降臨宣和殿后,將昊天上帝的聖旨、天書、雲篆賜予皇上,事畢向西迤邐而去。根據仙版考查,青華帝君是天上神霄玉清王的弟弟。玉清王以天神之尊自願下凡,是明應帝王之興。雖動而不失其清靜,雖靜而不失其無為。心清就不會受外物的干擾,氣靜就不會生邪念。無為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按道行事,治理天下一切順其自然,使普天下百姓都永享太平!」

  皇上聽後覺得靈素把道教教旨中兩個重要內容都說清楚了,邊聽邊點頭贊許,並插話說:「朕治理天下,就是根據這兩條教旨!」

  隨後靈素洩露天機,言明在座的達官們原來的身份。他自己是神霄玉清王府的仙卿褚慧,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華吏,範致虛和王孝迪分別是東台、西台典籍,盛章、王革是園苑寶華吏,鄭居中、童貫、楊戩、梁師成等人原來也在天上任仙職,劉貴妃是九華玉真安妃。他在宣講完畢之後,寶籙宮內歡聲雷動,人人知道自己在仙籍中的地位和身份,現在可享受榮華富貴,今後可回到天府,仍過快樂逍遙的神仙生活。

  當時只有蔡太師感到很不舒服,心想:這個溫州野道士信口開河,隨意封人仙職,誰知道他是怎麼編造出來的。但這個人很聰明,會討好現在皇上身邊的紅人。太師回想前幾年得志的道士王老志和王仔昔,原都住在自己的府第,受自己的控制。而這個野道士卻由皇上親自安排,善於說大話和假話,滿足了皇上神化自己、神化王朝的迫切願望,因而得到空前的禮遇。看來這傢伙野心勃勃,工於心計,須要認真對付,不能等閒視之。

  林靈素確實野心勃勃、工於心計。在宮廷中初步站穩腳跟之後,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竭力爭取京城中的民眾。他選定日子,在上清寶籙宮的仁濟亭施捨符水,免費為人治病,而且手到病除,簡直神乎其神。耳聞是虛,皇上就親自在景龍門複道上看他如何治病。只見仁濟亭前來了幾十個病人,有脊樑彎曲的老駝背,有只會哇哇叫的啞巴,有靠竹杖探路的盲女,還有歪面孔的、跛腳的、肩膀一高一低的,等等。令人大為驚奇的是:這些病人喝了林道士的符水之後,頓時百病全消,駝背脊樑挺直,盲女拋棄竹杖,啞巴開始說話,跛子能飛奔。大家歡天喜地,叩頭作揖,說幾十年的老病,一碗符水就治好了。大家祝願皇帝萬壽無疆,是萬歲爺從天上請來神仙,治好了他們的疾病。

  皇上親眼見到這一動人的場面,感到稱心如意,對身邊的侍從們說:「元始天尊曾言: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本,欣樂太平。朕讓林道士為民治病,為的是愛護子民,共享太平。」

  侍從們自然讚頌不止。其中也有人知道林道士導演的是滑稽劇。他讓自己的弟子暗中召募市井無賴共幾十人,讓他們扮演各種病人,事先還進行過排練,所以演出很精彩,演員們事後也得到賞錢。但知情者並不想去揭穿內幕,誰不知道皇上熱衷於振興道教的偉業,上下做事都是真真假假,好像都在演滑稽劇。如果你去揭內幕,那是吃飽了飯撐得慌,沒有事去找事:林道士下知地府,如果他宣佈你是地獄裡的什麼惡鬼,那你連同一家老小都得去見閻王。

  二十多年來,靈素浪跡天涯,在水裡滾,泥裡爬,嘗夠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煉就了頑強的特殊的生活能力,具有精湛的誆騙藝術,能把死人哄得活過來。他知道皇上最憂慮的是道教未能廣泛深入人心,而在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佛教仍然占主要地位。如果自己想繼續受寵倖,就必須為皇上分憂,驚天動地地去幹一番事業。他仍以上清寶籙宮為基地,經常舉行齋醮,每次都大量施捨,用錢幾萬貫甚至幾十萬貫。貧苦百姓也可以赴會,只要獻上一塊青布或一條幅巾,就能進入神聖的寶殿,進殿后可求道、學道,還能嘗到一頓豐盛的聖餐,得到不少施捨錢。他向皇上建議,普遍向京城中的官吏和百姓傳度《玉清神霄符籙》。符籙是入道的憑證:官員得到它,可以快速晉升;儒生得到它,可以謀得一官半職;百姓得到它,可以消弭災禍。除了他本人傳度符籙外,有一次竟能搬動萬歲爺,親自去向與會的八百臣民傳度符籙。當時人人感激涕零,感到全映流真,神滿天香,是千載難逢的仙遇。從此之後,京城官民普遍奉道,宮觀中燈火長明。每逢講經、齋醮或傳度符籙的日子,寶籙宮前車馬塞路,萬人空巷。皇上夢寐以求的狂熱的求道風氣,終於在京城形成了。

  「當年先生臥道邊,世人誰識是真仙?只因學得飛升術,雞犬相隨也上天。」這首諷刺靈素的小詩,首先出現在通真宮落成之日。此宮是皇上特意為靈素建造的,朱門雕砌,回廊繞軒,畫棟飛雲,建築宏偉,名花珍木錯落于假山秀石之間。主殿內有長生帝君、青華帝君塑像;香煙繚繞,宮壁上畫著帝君聖母像,有玉女侍奉,儀仗簇擁。

  靈素最喜歡這宮中的飲酒堂和入靜室,每逢皇上駕臨,兩人常在廳內閒談,有時邀請通元沖妙先生張虛白,一齊飲酒論道。張虛白,南陽人,擅長算卦,卜凶吉,自稱不言朝政,與世無爭。當年靈素來京,虛白曾友好接待,靈素報之以李,在宣諭青華帝君降臨時,讓他當了個穿黃袍子的導遊神仙的角色。皇上稱虛白為張鬍子,稱靈素為聰敏神仙。三個神仙在一起飲酒,就不像凡俗那樣拘泥於禮節,常常什麼樣的話都說,相互枕膝而眠,不過總說別人喝醉了,唯獨自己很清醒。皇上還命名飲酒堂為「箬下春」,取意于他們常飲的一種名酒,此酒產於湖州箬溪。靈素飛升後,靠著截留齋醮錢發了大財,收錄了道徒近二萬人,他們都美衣玉食,一些大徒弟還封了官職,領有俸祿,在外娶妻養妾。上述的諷刺詩指出,「雞犬相隨也上天」,那一點兒也不假。

  皇上決心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崇奉道教的熱潮。他親自下詔給道籙院,稱自己是昊天玉皇大帝的長子,下凡當人主是要使天下歸於正道,道籙院應該上表,冊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後人會以為這種自請自封、自欺欺人的舉動荒唐可笑,可在當時卻是朝廷乃至全國的頭等大事,群臣和道籙院曾經大大地忙碌了一番。

  冊封教主的典禮莊嚴而又隆重,朝野載歌載舞。官府反復教誨百姓們,說現在有了一位天神、人君、教主三位一體的皇帝,由他來主宰天上、人間和地獄的禍福,天下一定能歸於正道。百姓們生逢盛世,生在福中要知福,只要忠誠于道君皇帝,今後一定能過上像神仙那樣美好的生活。

  接著皇上又親自下詔,責令各州府都要建造神霄玉清萬壽宮。也可以在原有的天寧觀的基礎上加以改建,用來供奉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的聖像和神位。皇上又任命蔡京、鄭居中、童貫等人為萬壽宮使,鄧洵武、王黼、蔡攸等人為副使。各路的漕臣任萬壽宮提舉,各路的提刑、廉訪使者則負責檢查督促,詳細奏告。各地的萬壽宮建設必須按照規格,宮內的寶蓋、珠幢、玉斧等威儀,都由朝廷統一頒發,保持其嚴肅性。各萬壽宮都撥給田產,少則千畝,多則數萬畝。

  令下之日,全國各州府聞風而動,絕大部分都能按時、按質量完成這一神聖的使命。只有少數州府官員因態度不虔誠,修造不合規格而受到懲處。如登州知州宗澤就被除名編管。他曾上奏道:「道教教義在於清靜無為,使萬民得益。老子曾說,『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現在朝廷不思富國強兵,鞏固根本,卻大興土木,困竭民力,崇尚虛無,使得百姓缺衣少食,惶恐不安。這豈不是無中生有?豈不是變治為亂?登州地瘠民貧,全州四個縣只有十七萬人口,除種種賦稅外,還得進貢金銀和牛黃,進貢御用海狗、海馬和花石。高麗使者每年都整批地路經登州,主要為經商發財,卻享受外賓待遇,而百姓則苦於接待。現在朝廷又屢次遣使從登州跨海去女真,想聯合女真去夾攻結盟一百多年的兄弟之國——遼國,臣恐天下從此多事,百姓可能雪上加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