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五一


  第十三章 犯龍顏蔡京罷相

  蔡太師第二次任左丞相,揮手之間辦成了幾件大事,進位太師。皇上稱讚他是個股肱之臣,可與伊尹、周公比美。但宦海經常風濤驟起,稍一不慎就會陷於滅頂之災,蔡太師也不例外。比較危險的一次是張懷素圖謀造反的事大敗露,此事牽涉到蔡太師。

  張懷素,舒州人,自號落魄野人。崇甯元年入京,以道術通神、能預言人間禍福而游於公卿之門,蔡京、蔡卞、呂惠卿等人都以師禮相待。他曾大言:少年時曾見孔子誅少正卯,並規勸過孔子,說為時太早,可孔子卻聽不進去。項羽與劉邦在河南成皋進行大戰時,他曾幾次登高觀戰,事先就準確地算定誰勝誰敗。達官貴人都想長生不老,對老神仙的大言也就迷而信之。

  他是蔡丞相府中的貴客,人人奉若神明。丞相寫了不少稱頌他的詩和書信,他就將這些詩和書信在兩浙一帶刻碑流傳,依仗大丞相的威名來傳教佈道,信徒猛然大增。和州知州吳儲、蘇州通判呂淵等許多地方官,也成了他的門下弟子。大觀元年。丹陽有個落魄書生名叫范寥,察覺到張懷素想借農民對苛捐雜稅的不滿,鼓動作亂,就採取打進去的辦法。他裝成不識字的奴僕,取得了張懷素的信任,被派到湖廣一帶去聯絡教徒。他乘機到汴京告密,結果張懷素及其助手全部被捕。

  蔡太師事先得知消息,急忙任命親戚宋昪為兩浙路都轉運使,急速趕到當地毀去石碑以滅跡。宋昪還未到兩浙,老謀深算、嗅覺靈敏的呂惠卿,早巳派人把那些碑文拓成文本了,竟然共有六十頁之多。他把一卷拓本送到太師府,以此作為要挾,要求免去他的罪名。把柄既然落到人家手裡,蔡京也只好照辦。他任命自己的黨羽禦史中丞餘深、開封府尹林攄和兩個內侍,秘密審理張懷素謀逆案。經過追查和偵破,繳獲了大量的材料,其中有蔡京所贈的詩文的原件,有官民交往的書信幾百封,有不少書信都涉及到蔡京、蔡卞和呂惠卿。余深和林攄藉口道教活動牽連到的人太多,為了安定京城和兩浙、兩淮民心,奏請焚燒這些書信。皇上崇信道教,天性仁厚,恩准所請。犯人的供詞中凡觸及到蔡京等人的,也同樣悄悄滅跡,犯人被處置後也就死無對證。

  餘深等人這樣做的目的原本為袒護蔡京等人,但消滅了人證、物證,大事化為小事,卻避免了謀逆案件的層層株連,不少達官貴人和大量的道教信徒也因此而倖免於難。余深、林攄等人獲得了「菩薩心腸」的美名,被稱作「審訊公允,存活百姓,功德無量」!

  按照常理常規,蔡太師這樣做簡直是指鹿為馬,瞞天過海。天下人誰個不知張懷素是蔡太師捧紅的?而結案時太師卻成了與他「素不相識」,並「早已洞察其奸謀」,豈不是天大的笑話!而蔡京對自己所扮演的新角色則充滿信心,自我感覺一直良好。須知現在是他第二次擔任左相,如果說在第一次任左相下臺之後尚能左右朝廷局勢,那末現在他已牢牢地控制朝廷了。

  在這件大案結案之後,他用含笑的目光環視朝中百官,並未發現有人敢表示異議,甚至沒有人敢於用目光與他對視。當然,在心中持有異議的也大有人在,但都不敢諫爭,因為你如不識時務,等待你的將是酷刑。余深和林攄馬上能拿出大量的證據,證明你是張懷素的「殘黨餘孽」。蔡太師含笑的目光似乎在說:「如若不信,那你不妨試試看!」

  為了表彰林攄、餘深對自己的忠誠,蔡太師不拘一格,在相府親自為他倆設宴慶功。這在當時是一種殊榮,意味著即將飛黃騰達。事實果然如此,在此後一年多時間裡,林攄從開封府尹晉升為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直到中書侍郎,官品由從六品升為從二品,連續升了九級。余深也由禦史中丞、吏部尚書升為中書侍郎以至門下侍郎。這兩個福建同鄉從此成為蔡黨中的核心人物。

  兩位新貴的大紅大紫,勢必會影響蔡黨中的權力格局,特別是知樞密院事張康國,更是滿腔憤怒。這位眼窩深、鼻子尖、機敏警覺的揚州人,六七年來參與了蔡京的種種密謀:如看詳講議司,彙編舊章奏羅織元祐黨人的罪名,鑄鼎作樂,圖謀黜廢王皇后,設計貶逐張商英和趙挺之,等等,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原來以為蔡京會推舉他任右相,誰知蔡京知恩不報,反而讓餘深奪走了他兄長張康伯的吏部尚書一職,又派林攄同知樞密院,顯然是在牽制他。蔡京習慣於獨攬朝綱,不想有個右相來分享權力,早已覺察到他野心勃勃,就竭力進行扼制,嚴加防範。但張康國並非等閒之輩,豈能讓人隨便擺佈,他想反戈一擊,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張康國的特長是善於先發制人,且每發必中。而這次的對手是王莽、李林甫式的人物,權傾朝野的蔡太師。他不斷提醒自己:必須仔細忖度,精密籌劃,如果輕舉妄動,丟掉知樞密院事的烏紗帽倒是小事,更可能會喪失性命,被株連九族。他先去聯絡資政殿學士鄭居中。這位國戚並不滿足于任閒職,前年冬天曾與他首先為蔡京評功擺好,籲請應恢復其左相之職,當時蔡京也誠懇地許下諾言,複職後一定推薦鄭居中任樞密院事,張康國也會再高升一步。但一年過去了,仍未見動靜。

  在這期間,蔡太師確實想扼制張康國,但對鄭居中還能信守諾言,推薦而未成的原因是由於鄭貴妃出面阻撓。她現在寵冠後宮,無須再像以前那樣要借助于這位堂兄。再說堂兄平時以國戚之尊攬權受賄,經營鹽鈔牟取暴利,為公議所不容。她為人端莊謹慎,不願受到牽連,就奏告皇上,說外戚不應秉政,只能任閒職。蔡太師不知內情,自己也說不清楚,鄭居中卻恨他言而無信。鄭、張二人利害相同,就先後向皇上呈上密奏。這次不是為蔡太師評功擺好,而是說他禍國殃民了,揭露他如何虛報浮誇,誇大政績;如何隱瞞水旱災害,報喜不報憂;如何橫徵暴斂,使生民塗炭;還有結黨營私,排斥忠良,在張懷素一案中蒙混過關,等等,總之是罪惡滔天,磬竹難書。張康國是蔡京的多年心腹,深知內情,現在大殺回馬槍,證據確鑿,文筆又好,就更有說服力。

  皇上看完鄭居中、張康國的秘密奏章,並沒有責備這兩位大臣言論反復,出爾反爾,而是稱讚他們能以直道事君,敢於揭露權臣的不忠之罪。他深深感到蔡太師複相之後雖然作出政績,但驕橫放縱,常不把他放在眼裡。平時制訂政綱法令,任免褒貶大臣,立製造事,蔡太師都說自己的主張符合熙寧新法的精神,迫使他批准施行,如有異議就以對神宗不孝要挾,簡直把他當作小孩子來耍弄。他覺察到蔡太師的內心中包藏奸謀,親戚朋黨盤據中外,擅持威福,而不知君王之尊,長此以往自己不用說當不了一代英主,甚至可能成為一個傀儡。

  皇上聖武果斷,立即召見張康國,美言嘉獎,鼓勵他繼續揭露蔡黨內幕,以便在罷黜太師之前,先剪除其黨羽,並親口答應,即將任命他為右相。皇上下定決心,晉升自己的親信何執中、鄭居中、侯蒙的官職,重新起用被蔡京排擠的張商英和徐勣。

  高官厚祿,歷來是文臣武將生活的真正目標,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衡量學識韜略以至陰謀詭計的具體尺度。皇上的封官許願,使得張康國、鄭居中的才華更盛,驍勇異常。蔡太師雖猝不及防,但藝高人膽大,仍能穩住陣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