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從紀聞中皇上看出:繼位是不合法的,如果合法,同大臣們以及家人們商量後再登基也不晚。開寶皇后當時才二十五歲,無權無勢,甚至不能直接召見前皇后所生的兒子,連唯一可信的王繼恩,竟然也是晉王的同謀,故見晉王進宮,先是「驚愕」,後是「哀求」。再說擅長天文學的馬韶,為何能在太祖駕崩之前三四個時辰,就能預測到晉王次日就要登基?他向老友程德玄「洩露天機」,是不是知道這位晉王的心腹也參與密謀?程德玄為何與王繼恩一起勸駕,怕晚了皇位將為他人所有?兩書也有不同之處,司馬光所記是晉王當時在王府,而文瑩所記則是「在宮內宿夜」。此事倒無關緊要,既然晉王是太祖最可信賴的大臣,可以隨便出入宮禁,他當時不在宮中或虛稱在王府中,有誰敢去查問? 使皇上困惑不解的事還有不少:如新皇帝即位,一定要等到次年元旦才改年號,而太宗卻在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就改開寶九年為太平興國元年,好像再等七八天就「為時已晚」。開寶皇后是太祖正式冊封的皇后,而死後不以皇后之禮埋葬,可見太宗對她很嫉恨。當年太祖因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主要靠義社十兄弟,這些結義弟兄當時還活著的有北京(大名府)鎮守李繼勳,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殿前都指揮使楊信。他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都先後「暴卒」,宮中傳說是王繼恩在賜酒中做了手腳。如果是合理繼承,為什麼害怕太祖的親信心中不服? 在查遍《太祖起居注》和本朝最早的國史之後,皇上並未發現杜老太后有什麼金匱《約誓書》。此書的內容據說是太后吩咐太祖,說他之所以得天下不是靠祖宗的積德,而是因周世宗讓七歲的小兒子主天下。讓他在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晉王趙光義,說讓年長的人繼位是社稷之福。但此誓書的疑問甚多,無人能自圓其說。自古以來,從來未見過皇帝健在而由太后為將來繼位的事而寫遺詔,何況杜太后死時六十歲,當時太祖三十九歲,光義(太宗)二十七歲,太祖的兒子德昭十歲,德芳也已懂事。太祖身體一直強健,屢次出兵親征,太后為何能預見兒子短命?太祖後來暴死,德昭也已二十一歲了,不會再出現小皇帝主天下的悲劇。如果太祖長壽,那麼光義也已老朽,號稱很有遠見的杜太后為何不希望已是成人的孫子繼位,而要讓位於老朽?再說既有太后遺詔,太宗接位就有了合法根據,即使趙普當時忘記了這件大事,但開寶皇后應該知道,保管這神聖遺詔的內侍也知道。請出遺詔,讓丞相宣讀,接位就合理合法。沈謀英斷的太宗就不必用極其殘酷的手段,去毒殺許多開國功臣和王朝的棟樑,不必先後逼死了侄兒德昭、德芳,逼死了同母弟趙廷美。 皇上邊看國史邊思索,內心中頓時翻江攪海,思潮洶湧。在過去,自己對開創趙家王朝的太祖和太宗,懷著極其尊敬的心情:這兄弟倆精誠友愛,攜手削平四方群雄,解除藩鎮兵權,務農興學,輕斂薄賦,制禮作樂,倡導節儉。皇上每次去景靈宮祭祖,在太祖、太宗的遺像前都受到崇高精神的感召,產生克愛克威的決心。而現在,在鐵的事實面前,自己的嫡親祖先竟是個殺害兄長和侄兒的主謀,雙手沾滿了親人的鮮血!莊嚴與醜惡,崇高與卑劣、仁慈與殘酷,種種複雜而又矛盾的品性相互依存,同時在太宗身上顯現。這才是真實的太宗。而過去心中崇拜的那個偶像,那個聖潔的充滿光環的太宗形象,是家人們和御用文人們用謊言塑造出來的。 司馬光是元祐党罪魁,皇上對他沒有好感,而對他所著的史書卻頗為賞識。他的《涑水紀聞》首先對杜太后《約誓書》提出質疑。趙普是宋朝開國功臣,又以《論語》輔助太祖治天下。後因貪暴專權,接受賄賂,私販木料,開旅店營利,被翰林學士盧多遜告發,太祖罷了他的丞相之職,讓他出任河陽節度使。太宗即位後才重新入汴京,仍鬱鬱不得志。按理說,他既自稱受杜太后遺命寫《約誓書》,那麼在太祖駕崩時就應該呈奏這件關連王朝命運的大事,而且不得志的人正可借此立功。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緘口不言,一直等到六年之後有人誣告秦王趙廷美時,這位前「顧命大臣」才突然想起非常重要的《約誓書》。 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太宗看到趙普的奏章,真是喜從天降,隨即恢復了他的丞相職務。丞相複職後做的第一件事是製造了冤獄,逼死了趙廷美,使太宗從此不再為「傳位給同母弟」而擔憂;又將盧多遜株連進去,使這個政敵貶死于海南島崖州。當時太宗的長子漢王元佐住在東宮,屢次申訴廷美的冤情,請求父親赦免叔父。太宗說自己這樣做,正是為了他將來能繼承皇位。元佐卻說:「兒臣願為平民,也不願登上那個沾滿親人鮮血的寶座!過去父皇與趙丞相不和,說他專權貪暴,為何見到他獻了《約誓書》,就讓他複任丞相?」太宗當時極為震怒,拔劍要殺元佐。而元佐卻引頸就戮,說死了更好受一些。幸虧他是太宗的愛子,太宗怎麼也下不了那個狠心。廷美死後,元佐抑鬱於懷,不久就得了狂癲病,常說宮內不安全,內侍要謀害他,以至夜間縱火燒宮殿,說願與宮城一齊化為灰燼。 皇上細看這些一百多年前的國史和家族史,看到了字裡行間的刀光劍影,似乎看到自己的寢宮——福寧殿仍殘留著祖宗們的血痕,對那些直接或間接死于太宗之手的祖先們,自己深表哀悼和同情,特別是那英武蓋世的太祖皇帝,他打遍天下無敵手,卻死在親弟弟的手裡,的確太輕信了,太大意了!對於太宗,自己不敢也不想去議論,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殺害親兄弟,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能保持皇位。而在目前,皇上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楊戩送來了皇城司關於蔡王狂癲病情的密報。密報中說王爺病情日益嚴重,狂悖的言論更多:謾駡皇上篡位,任用奸臣,調戲過崇恩太后,等等。皇上看了密報怒不可遏,對楊戩說:「星變告誡,太白跟太陽爭光,蔡王一直想自立為王,這是活得不耐煩了!」楊戩心領神會,知道皇上想借星象異常,除去心頭之患。 當天深夜蔡王「病薨」。皇上聞耗極為「震驚」,改封蔡王為楚王,贈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如果說,皇上過去對蔡王有一種內疚感,那麼在弄清《約誓書》是偽造的之後,自己就理直氣壯地當皇帝了。他覺得當年的漢王元佐實在太傻,不願繼承現成的皇位,結果卻成了瘋子。歷史的、現實的教訓,使他感到自己的思想似乎成熟了,他繼承王位是天命攸歸。他要成為一代英主,以求天下之大治;又要及時行樂,盡享人間的尊榮富貴! 汴河、蔡河水仍靜靜地流淌,河上船隻銜尾。汴京城依舊繁華熱鬧,街上車水馬龍,客商萬方雲集。人們早就把星象變異帶來的憂慮置之腦後,皇上也逐步從小心翼翼的心境中解脫出來。一年即將過去,皇上認為趙挺之想全部改變蔡京的施政綱領是得不償失,劉逵與蔡京同樣專橫,故深有懊悔之意。皇上的悔意朝臣中只有鄭紳知道,資政殿學士鄭居中常去鄭紳家,自然就知悉這重要的機密。居中深知蔡京對他並不友好,二年前還想把他列入《元祐黨籍碑》中。這次倒想化敵為友,相互間可以作一筆交易。在這個亦官亦商的大人物心目中,世上一切都可以看成是交易。事情是明擺著的:一個是皇親國戚,一個是廣有羽翼的丞相,鬥則兩敗俱傷,合則互相有利。於是他就讓自己的經紀人唐進才去同榷貨務主管魏伯初商談,進行討價還價。魏伯初是蔡京的心腹,與唐進才常有商務往來,也很有交情。唐進才辦事幹練,已與魏伯初接觸過,現在只等待對方回音。他又預計鹽鈔新法會重新推行,立即捎信給合夥經商的結義兄弟何世隆、吳裕中,請他們迅速來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