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頁 下頁
四〇


  馮澥是個不怕死的直臣,從容答道:「臣蒙皇恩任秦風路鳳翔知府三年,前不久才入京任職,所奏句句是實話!西夏與吐蕃用騎兵機動作戰,自帶乾糧十餘日,無須後勤。我方以步兵為主,輜重供應十分艱難。熙河雖號稱一路,可並無餘糧。前年攻湟州,用兵將近十萬,每月用糧七萬石,主要靠秦風路及其鄰近地區供應。僅鳳翔府就出動民夫四萬人,自帶驢騾和駱駝,糧草自備,又耽誤了秋收。去年攻西寧州,用兵十余萬,本府出動丁夫七萬餘人。民夫負重致遠,風餐露宿,很多人都因凍餓而死在路旁。牲畜—半瘦死,一半充作軍食。春耕時村無壯男,只剩下婦幼老弱,致使農田半荒蕪。不僅風翔一府如此,遠近各郡也苦不堪言!今年春天,西夏、吐蕃聯軍十萬侵邊,朝廷抽調陝西五路勁兵近二十萬人,所需糧草比往年多了一倍。本府已無驢騾運糧,只能動用耕牛。丁夫不足,甚至差遣婦女。行經蘭州京玉關以西,突然遭到敵軍襲擊,護糧軍敗走,丁夫自相踐踏,死了幾千人,糧草與耕牛反而被敵軍擄掠。鳳翔與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有鄭渠等水利灌溉,百姓勤勞,風俗純厚,過去豐衣足食。現在牲畜已盡,耕桑半失,城鄉蕭條,民不卿生,長此以往,恐怕會發生變亂!」

  皇上見馮澥情辭懇切,所說的即使一半是事實,也夠觸目驚心的了,於是變怒容為愁容,憂鬱地說道:「恢復河湟故地,本來是為西部邊民安享太平,誰知如此擾民。但外敵屢次侵邊,才不得不用兵。」馮懈見皇上態度有所改變,就進一步陳言:「一百多年以來,西夏不斷侵邊,朝廷興兵征討,深得民心。而吐番過去歸順朝廷,屢次助天兵征討西夏,建有功勳。神宗皇帝收復隴右地區,是為平定吐蕃內亂,靖邊安民,生前並無攻佔湟、廓、西寧三州之意。章惇執政時才進軍湟、鄯,迫使吐蕃由皇宋屬國變為敵國,確實太不明智。陛下以四海九州之大,德被萬方,威震四夷,為何因吐蕃幾個部落而困撓關陝數百萬黎民呢?不如仍讓這三州為羈縻之地,使朝廷有得地之名,無廢財之患,兵戰不興,藩籬永遠鞏固。蕃民能返回家園,必然會遵守誓約,與朝廷共同對付西夏。這是一舉數得,才算是上策!」

  皇上本想耐著性子等他把話說完,保持著聖君從諫如流的風度,誰知他膽大妄為,竟敢胡言亂語,於是就厲聲呵叱,令人將他趕出殿外。隨即寫了御批:「朕嗣承父兄之志,開拓湟、廓新疆。太常少卿馮澥上書,邪言謬論,以羈縻之請行棄地之謀,誣衊討逆平叛為勞民傷財,詆毀效命疆場為謀取爵祿,動搖國政,蠱惑民眾。令吏部選一偏遠小城安置,並頒告中外,使人人皆知其奸邪!」朝中大小官吏群起譴責,有的說他罪大責輕,應更加嚴厲懲處;有的說太常寺職掌禮樂、社稷、郊廟之事,神聖之處豈能讓奸邪藏身。一時之間人人口誅筆伐,義憤填膺。最後由於皇上寬厚,馮澥只貶為永州別駕,編管於道州。

  皇上一心想使王朝長治久安,自己和子孫能永遠享用天下的財賦,所以特別關注九鼎和雅樂的製作。雖說是日理萬機,他每天仍要抽出很多時間詢問工程進展,及時解決經費、物資等各種困難,還要審查圖形設計以及新製成的各種樂器等等,事必親躬,宵衣旰食。滿朝文武官員聞訊後深受感動,紛紛上表請求皇上保護聖體,不要「過分勞累」,務必以天下蒼生為重。具體負責此事的蔡丞相和楊都知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儘量在事先把每件事都做得完滿,安排得細緻,自覺地為皇上分憂。主管部門太常寺的大小官員更是廢寢忘食,不敢稍有懈怠,在舉朝都沉迷于鑄鼎作樂的狂熱浪潮中,最令人注目的自然是鑄造官魏漢津了。這位皇上遠道請來的活神仙,據說已辟穀幾十年,每天只飲蜜酒數杯,外加一些鮮果,竟然是精神百倍,不但能及時交出鑄件、製件的圖樣設計,對太常寺的協律郎所提出各種樂器改作方案,他也能提出中肯的意見。在工地上,在作坊中,工匠們常能看到他的仙姿神采,從他那裡學到古代聖王傳下的秘術。人們紛紛傳說他有分身之術,不然的話他同時能做那麼多的事情嗎?

  有一天,皇上從景靈宮祭祖後回來,發現魏神仙站在路邊觀看儀仗和車駕,就派一個小內侍傳達自己的慰問之意,神仙也用鞠躬禮表示感謝。回宮後楊戩忙來侍侯,皇上問:「朕乘車出行,道旁行人必須回避,魏漢津能隨便出來觀看嗎?」楊戩忙說:「那絕不准許!早上車駕出行後,臣與漢津同去視察鑄工現場,回來後正同飲酒,聽到皇上已回,臣丟下筷子就趕來了,漢津足未出戶,怎能站在路邊?」皇上不相信自己會看錯了,就把那個小內侍叫來對證,證明剛才魏神仙確實是在道旁。楊戩驚愕地說:「人們傳說漢津有分身術,今天這件事可證明傳說是真!」皇上原來就認為漢津非同尋常,是天帝派來幫助他的使者,從此以後,對他就更為敬重。可惜的是宮中不是仙山,食無仙果,飲無瓊漿,只能請神仙飲食皇家的鮮果和人參湯之類了,真是太委曲老神仙了。

  由於君臣上下齊心合力,鑄九鼎與制雅樂的宏偉事業,終於在崇寧四年的三月和七月先後完成了。君臣齊上賀表,說此項偉業可以同三代聖王所作先後比美。九鼎共計用銅二十二萬斤,每尊都碩大無比。皇上親自選定中太一宮前的一塊空地,先按規定安置了九鼎,然後在鼎上蓋成九成宮。

  當年八月舉行隆重的奉安九鼎典禮,由蔡丞相任奉安禮儀使,皇上親自到九成宮行祭奠禮。中間一鼎最大,名叫帝鼎,黃色。上層鑄有日月、星辰、雲物,中間鑄有宗廟、朝廷、臣民,下面鑄有山川、河流、平原,鼎足由神象支承,有蛟龍盤繞,黃金緣飾。此鼎規模也最大。北方一鼎名叫寶鼎,黑色。東北方一鼎名叫牡鼎,青色。東方一鼎名叫蒼鼎,碧色。東南方一鼎名叫岡鼎,綠色。南方一鼎名叫彤鼎,紫色。西南方一鼎名叫阜鼎,黑色。西方一鼎名叫皛鼎,赤色。西北方一鼎名叫魁鼎,白色。八方的八鼎比中央的帝鼎體積要小,鼎上的圖案也較簡單,八宮的規模也比中央的帝鼎宮小。

  鑄鼎的方法據說都依照漢津所獻的天書,書上有圖樣,有文字說明。有些文字是黃帝賜予夏禹的隱文,普通人看不懂,但魏神仙從道家經典中受到啟示,逐一進行「破譯」,絕大部分的隱文都能理解。完全可以這樣說,鑄鼎全部符合天帝的原意,奠儀也與夏禹當年完全相同。祭奠剛完畢,有鶴群飛臨九成宮上空,大約有一千多隻,君臣仰望天空,只見金光萬道,彩浪滔天,就像神仙們駕鶴來賀。大臣們山呼萬歲,皇上也神情激動,再次走進帝鼎宮焚香膜拜。

  當年九月,太常寺大司樂劉昺啟奏,新的雅樂、樂舞、樂鐘,八音中各部的樂器都全部製成。皇上駕臨大慶殿受賀,蔡丞相率領百官報喜,齊祝皇上萬壽無疆。皇上滿面春風,神采奕奕。為了進行新舊對比,皇上先讓樂隊演奏舊雅樂三首,君臣覺得樂聲如哭泣哀鳴,與當代豐亨豫大、威震四夷的隆盛國勢極不相稱。接著演奏新雅樂,這新雅樂據稱是依照黃帝、夏禹時制樂之法,以當今皇上手指為律,簡捷徑直,以聲為本,天然渾成。殿上殿下,人人都覺得八音和諧,盡善盡美。遙想當年孔夫子在齊國聽到韶音,三月不知肉味,當時的情景如今已在大慶殿上重現了。在雅樂聲中,經過劉昺精心改編的文舞和武舞也先後上演了。這二舞各有六十四人,均設隊長。文舞隊長頭戴進賢冠,裹白絹帶,身穿紫繡袍,系金銅革帶,腳登烏皮履。樂師、歌工和舞者均著新制服。樂聲抑揚頓挫,舞步進退疾徐,都給人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文舞以中和之聲為度,以垂衣拱手為結尾,象徵著無為而治。武舞以金鼓為節,舞者被金甲執戟,英俊威武。結尾是偃武修文,意味著天下太平。

  君臣們觀瞻神聖的雅樂剛停,中書舍人張閣、許光疑聯名進奏,說西南夜郎等蠻夷主動納土進貢,該地與大理國交界,是最荒遠不化之地,現在未動干戈就劃入版圖,全憑陛下文德化育之功。

  皇上問:「新樂如何?」

  張閣說:「樂器初按,已有翔鶴來賀,接著就像見到鳳凰來儀,鳥獸同舞。真是盛世聖樂!」

  許光疑也說:「這是盛世之音,陛下收復湟、廓三州,夜郎二千餘裡內附,現在正是功成奏樂的時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