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一二五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湖廣總督張之洞奉慈禧太后懿旨進京,授任大學士、軍機大臣,參決軍務。43年前,這位河北南皮的青年舉人第一次進京應試,被慈禧太后在保和殿欽點為三甲之一的探花!43年後,他已經70歲了,奉旨進京,住在什刹海白米斜街11號。這位政界巨人和學界巨擘,深得慈禧太后的寵信,人雖然老了,但生活依然很有個性:每天下午2點睡覺,晚上10點以後才正式辦公。辦公之時,還要有許多貓陪伴著!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75歲大壽。慈禧太后白天慶壽,晚上在西苑頤年殿看戲,然後回到儀鑾殿睡覺。慈禧太后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鄭重召見軍機大臣世續和她十分看重的大臣張之洞,徵詢皇帝的立嗣人選。

  慈禧太后問:誰當立?

  世續恭敬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乾脆徑立載灃。

  載灃是醇親王之子,時年25歲。

  慈禧太后悲傷地說:所言極是。然而,不為穆宗立後,終無以對死者。今立溥儀,仍令載灃主持國政,是公義私情兩無所憾也。

  張之洞知道,慈禧太后想好的,無法改變,就說:然則,宜正其名。

  慈禧太后笑一笑,謙虛地問:此事古有之乎?

  張之洞向前一步恭敬地回答:回太后,前明有監國,國初有攝政王,皆可援以為例。

  慈禧太后沉吟片刻:好,可兩用之。

  張之洞緊盯一句問: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慈禧太后點點頭說:是。

  達賴喇嘛進奏慈禧太后,認真地說:東陵有邪氣,應特派專使,送佛像到東陵,可以驅邪。

  慶親王奉旨前往東陵,鄭重地送去佛像。慶親王不解,回京之後,慈禧太后告訴他一切,他默然無語。但是,他知道,將有什麼大事發生。

  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發佈三道諭旨:

  第一道:

  上不豫。諭內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第二道:

  朕欽奉皇太后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

  第三道:

  諭軍機大臣等:朝會大典、常朝班次,攝政王著在諸王之前。

  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于涵元殿去世。

  慈禧太后接著又發佈三道諭旨:

  第一道:

  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第二道:

  欽奉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為嗣。現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貳,不得已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毅皇帝為嗣,並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第三道:

  欽奉皇太后懿旨:現值時事多艱,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歲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

  安排好這一切,慈禧太后突然病危。

  慈禧太后發佈了她一生中的最後兩道懿旨:

  第一道:

  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現命報攝政王載灃監國,所有應行禮節,著內閣各部院會議具奏。

  第二道:

  欽奉皇太后懿旨:昨經降旨,特命攝政王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予之訓示,裁度施行。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懿旨。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慈禧太后病勢沉重,進入彌留狀態。

  御醫們手忙腳亂,開了一劑益氣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兩,人參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

  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後一劑藥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氣,但無法挽救她的老命。一個時辰後,她就命歸黃泉了。

  臨終前,慈禧太后鄭重地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這真是最為奇特的歷史一幕: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太陽落山的酉時,光緒皇帝崩逝于中南海瀛台之涵元殿,終年38歲;

  十多小時之後,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慈禧太后逝世于中南海之儀鸞殿,終年74歲。

  24小時之內,皇帝和皇太后相繼去世,朝野震動,天下震驚。

  慈禧太后去世後,清廷發佈了她事先擬好的遺詔:

  予以薄德,只承文宗顯皇帝(咸豐)冊命,備位宮闈。

  迨穆宗毅皇帝沖齡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撚交訌,回苗交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及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

  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憂外患,紛至遝來,不得不再行訓政。前年,宣佈預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預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憚。

  幸予體心素強,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眠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複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至彌留。

  回念五十年來,憂患迭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漸有端倪。

  嗣皇帝方在沖齡,正資啟迪。攝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力翊贊,固我邦基。

  嗣皇帝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

  喪服二十七而除,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有關史料:

  《光緒帝脈案》稱:光緒三十四,皇帝的病情更加惡化,御醫記錄的脈案,皇帝之病,真正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美國作家荷德蘭先生在《慈禧與光緒》一書中,這樣寫道:

  從慈禧攝政之後所採取的政策看來,人們不會不感到,她完全明白自己曾經做過咸豐皇帝的妻子、現在是同治皇帝的母親的這個皇室,正在腐爛……皇室的腐爛、外國的蠶食,再加上漢人對滿族統治的反抗,使慈禧太后意識到,如想保住她的人民和這個朝代,必須要由一隻比她丈夫有力的手來掌舵!

  這只有力的手,在慈禧太后看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而且也只能是自己。

  慈禧太后很懂得用人,也很懂得政治就是妥協。但是,在她的記憶中,她是一個非常自我的女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打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對手,她總是那樣,堅持己見,難以妥協,直到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和實施。

  她在與恭親王的合作與較量中,她始終就是一個成功者和控制者。

  她的才能,是能夠從成千上萬的官員中,不論是進步的還是保守的官員中,挑選出自己中意的最傑出的政治家、最聰明的顧問、最好的嚮導和最安全的領導人。

  恭親王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一個由慈禧太后物色的傑出政治家,一個位於太后一人之下的操縱紫禁城的首要王朝領導人。

  他很自負,也很聰明。他是26歲時登上政治舞臺的,他的任務是審判一位失職的軍機大臣。他嶄露頭角,表現出了出眾的外交才能,獲得了一致的好評。於是,他就進入了負責外交事務的理藩院。一年後,皇帝帶著後妃們逃往熱河,他就留在了北京,與佔領北京的英國、法國人商訂和平條約。

  外國人評價他:在那種棘手的情況下,恭親王的老練、機智,贏得了他的對手們的欽佩。

  於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時,他就成了第一任行政長官。

  隨著他的才能日益顯露,聲望也隨之而起。恭親王看著滿朝文武,一個個對自己無不畢恭畢敬,他一時有些昏昏然,不知天高地厚。他忘記了什麼是功高蓋主,有意無意之間,他甚至於在太后面前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地恭敬了。

  奇怪的是,慈禧太后也是26歲時走上政治舞臺的,那一年,她的夫君咸豐皇帝去世了,她和恭親王聯合發動政變,奪取權力。這個時候,皇權穩固了,合作者的恭親王,成了她的對手。

  位於恭親王之上的慈禧太后,一想起他,心中就不痛快,覺得是該收拾這小子了。

  一天早上,一覺醒來,恭親王突然發現,自己的所有權力和職位,被一道聖旨完全剝奪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