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
九六 |
|
12 光緒二十年春天,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日本人認為入侵的時機成熟了,悍然出兵,打算先吞併朝鮮,然後入侵中國。 面對朝鮮的危局,中國政府毅然作出反應:派遣太原總兵聶士成,率精兵900,開赴朝鮮首都漢城。五月初五日,清兵進抵牙山。隨後,直隸提督葉志超,率精兵700,從山海關水道開赴牙山。 五月初七日,日本第一支軍隊400人由大島圭介率領,抵達朝鮮漢城,隨後各支部隊陸續到達,組成混成旅,大約8000餘人。 清廷文武大臣們都知道唇寒齒依的古訓,面對日本的侵略,都力主援助朝鮮,共同抗擊日本軍隊。可是,慈禧太后信任的寵臣是李鴻章,他身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兩大要職,並奉旨負責對外事務。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與日本開戰,自然也就沒有積極備戰,只想通過外交手段,借助英國、俄國出面調停解決朝鮮爭端。 李鴻章的言行,自然是慈禧太后所定下的外交方略。這一年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60歲大壽,她的心思不在朝鮮事務上,而是放在萬壽節上,她發誓,一定要彌補損失和遺憾: 20年前,她40歲生日,住在長春宮,本想過一個舒心的萬壽節,想不到的是,兒子同治皇帝鬧什麼梅毒!攪得她日夜不寧,更別說過什麼生日了! 10年前,是她50歲生日,住在儲秀宮。她早就吩咐近侍,將宮室裝修、改造,煥然一新,籌辦一個開心的50大壽生日。想不到,中法之戰,也攪得她晝夜不甯,生日自然過得草率! 好不容易是60歲生日,又是一個大好的日子,怎麼能因為一個小國朝鮮耽誤自己的60大壽的生日?是60大壽重要,還是朝鮮之戰重要?當然是萬壽節重要! 慈禧太后一邊看戲,一邊這樣懷想,吩咐:康熙皇帝不是有六旬萬壽嗎?乾隆皇帝不是也有六旬萬壽?把他們的慶典圖拿出來,按照歷次的慶典籌備,規模要超過他們! 李蓮英回奏:康熙皇帝的六旬慶典圖,有四十多冊,好幾百米長!乾隆爺的六旬慶典,更是豐富,圖也更長! 慈禧太后笑道:好!要超過康熙爺的,要勝過乾隆爺的! 戶部尚書苦笑說:回太后,國庫幾乎無銀可取,前方戰事緊急,軍費還沒著落,正在籌措,這麼大規模地慶壽,錢從何而來? 慈禧太后冷笑:錢從何來?你是幹什麼的?戶部尚書!讓你管的就是錢,錢從何來?沒有錢,你還做什麼尚書! 大臣們憂心如焚。錢從何來?誰也不知道。 李蓮英進奏:回太后,60大壽,是喜慶日子,百官們都沾太后恩澤,應該報效太后,上貢銀兩!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還是小李子聰明,你當戶部尚書綽綽有餘!好,讓他們上報效銀!還有,各地方要上壽禮貢單! 李蓮英問:萬壽盛典,在哪裡舉行? 慈禧太后覺得奇怪:康熙、乾隆在哪裡舉行? 李蓮英說:都在宮裡舉行,從禦園圓明園到皇宮,一路全是經柵、彩台,說書、唱戲、市井雜技、工商買賣,應有盡有! 慈禧太后說:好!他們在宮裡舉行,我就在禦園頤和園舉行!從宮裡到禦園,也要遍搭彩柵彩台,都寫上楹聯,一切遊樂項目,應有盡有! 僅僅3天,李蓮英就收到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上交的報效銀120余萬兩! 面對內憂外患,光緒皇帝憂心如焚。他第一次鄭重地面見慈禧太后,流著眼淚,直言進諫:形勢危急,伏請太后停修頤和園工程,以充軍費!暫緩壽典,援救朝鮮! 慈禧太后哼一聲,揚長而去。 慈禧指示以外交和解。李鴻章相信外交,他乞求英國領事,請英國政府派艦隊赴日,勒令撤兵。 光緒皇帝大怒,向李鴻章發去諭旨,明確訓示:中朝自應大張撻伐!不宜借助他邦,致異日別生枝節! 六月二十三日,日本艦隊悍然攻擊豐島海面的中國運兵船,中國船隊損失慘重。 七月一日,義憤填膺的光緒皇帝發佈上諭,正式對日宣戰:(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囂張,專行詭計!……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 光緒皇帝的強硬姿態,讓朝野大臣們感到振奮,人們奔走相告,中國正式與日開戰。 慈禧太后依然持外交解決朝鮮問題的態度,日本襲擊中國軍隊,她仍然認為不宜對日宣戰。太后反戰,京師王公大臣都不敢公然表態,支持對日戰爭。決策層猶豫不決,手握兵權的大臣們,不知所從,軍事上開始顯出敗象。 軍費告急。軍用物資匱乏。 漢城失守。黃海大戰,中國海軍慘敗! 慈禧太后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八月二十二日,匆忙發佈懿旨:著由宮中節省項下,發出內幣銀300萬兩,交由戶部陸續撥用,以收士飽馬騰之效! 敗報頻傳。4天后,八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再發懿旨: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 黃海大戰慘敗,李鴻章經營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光緒皇帝痛哭失聲,捶胸頓足,竟然昏死過去。 慈禧太后依然很冷靜,她從禦園回到紫禁城,住進了甯壽宮,還吩咐侍從收拾好儲秀宮,供隨時居住。一天之內,慈禧連發數道諭旨,重新啟用恭親王:著恭親王在內廷行走;著恭親王管理總理事務衙門事務,並添派總理海軍事務,會同辦理事務;著恭親王督辦軍務,所有各路領兵大員,均歸節制! 恭親王已經不是辛酉政變的恭親王了,他此時疾病纏身,全無治國平天下之銳氣,只是聽命于慈禧太后的應聲蟲而已。 帝党中堅人物志銳,是光緒皇帝珍妃的哥哥,身任禮部右侍郎。志銳深感黃海之戰慘敗,痛不欲生,堅決主張嚴懲負責對日戰事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和軍機大臣孫毓汶、徐用儀! 志銳的奏摺十分尖銳,慈禧太后看罷,勃然大怒,一下子把奏摺撕了,扔在地上。 李蓮英悄悄走來,平靜地進奏:回老佛爺,萬歲爺的寵妃犯宮規了,該如何處置? 慈禧太后問:誰? 李蓮英說:珍妃。 慈禧太后按捺不住興奮:犯什麼宮規? 李蓮英從容不迫:勾結外臣,賣官鬻爵。 慈禧太后驚問:外臣是誰? 李蓮英不慌不忙:其兄志銳。 慈禧太后笑了起來:志銳!他想拿下我的大臣,我要收拾他們兄妹!來呀,立即宣旨,瑾妃、珍妃降為貴人,志銳發配烏裡雅蘇台!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日,禦史安維峻上書,大膽指斥皇太后:和議出自皇太后,太監李蓮英實左右之。此等市井之談,臣未敢深信!何者?皇太后既歸政皇上,若仍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至李蓮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 李蓮英哭喪著臉,將安氏摺子遞給慈禧太后。 太后十分憤怒,將摺子扔到地上,叫喊:送皇帝看! 光緒皇帝沒有辦法,只好明發朱諭申斥:本日禦史安維峻,呈進封奏,托諸傳聞,竟有皇太后遇事牽制、何以對祖宗天下之語。肆口妄言,毫無忌憚。若不嚴行懲辦,恐開離間之端。安維峻著即革職,發往軍台效力贖罪,以示懲戒。原折著擲還。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慈禧太后特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割讓中國遼東半島、臺灣全島、澎湖列島,開放通商口岸,賠償軍費白銀二億兩等等。 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醇親王去世後的第9年,醇親王嫡福晉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光緒皇帝的生身母親、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因病離開了人世。醇親王夫婦一直是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之間的調停人和緩沖劑,他們走了,太后與皇帝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甲午之戰慘敗,不平等的《馬關條約》的簽訂,年輕的光緒皇帝倍感屈辱。 他日夜憂憤,認為中國甲午之敗,是在於因循守舊,只有變法圖強,才可保守社稷江山。 光緒皇帝來回踱步,最初幾天,他不斷地叫喊:奇恥大辱!奇恥大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