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女人慈禧 | 上頁 下頁 |
六九 |
|
清宮經常演戲的地方有多處,太極殿與長春宮之間的一座,西六宮北部重華宮一帶的漱芳齋戲臺,都是慈禧太后常用的戲臺,宮內使用率最高的戲臺,就是漱芳齋戲臺,而規模宏大的暢音閣大戲臺,則是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的。 暢音閣上下三層:最上一層的匾額是"暢音閣"三字,中間的匾額是"導和怡泰",下層的匾額是"壺天宣豫"。 在暢音閣演出的戲曲節目,大多數都是歌舞昇平的吉祥神仙戲,戲臺的每一層,都可以同時表演戲目。 這三層戲臺,俗稱為福台、祿台和壽台。最高一層的福台,中間設一個大天井,連接中層的祿台。祿台和壽台之間,有三個圓井相連通。上演節目時,演升仙、下凡的戲目,用轆轤將幕景和演員吊上吊下,十分逼真。 清宮重大節慶的日子,經常上演福、祿、壽三星捧福、獻壽、添祿的吉祥戲目,喜慶祥和的三星,在三層檯面之上此升彼降,正是為這三台設計的歡慶吉祥之戲。 中國的戲典活動,經過宋、元、明的發展,到康、乾時期,達到極盛。 自康熙以後,以戲劇創作,形成了南洪北孔的雙盛局面:南洪,就是錢塘人洪升,代表作是《長生殿》;北孔,就是曲阜人孔尚任,代表作是《桃花扇》。南洪、北孔,對上流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戲曲也從此開始正式進入清宮,佔據一席之地。 康、乾時期,京腔盛行,各地戲班雲集京師,最走紅的就是六大名班,最有名就是十三位藝人,畫家賀世魁曾特地繪畫《京腔十三絕》,轟動一時。 清宮之中,演戲活動十分頻繁,戲本堆積如山,主要是南戲、升平署戲本。 清宮上演戲本,主要有如下四類: 月令承應戲——按照時令節氣上演的戲曲,又稱為應節戲、節令戲,大約有二百餘種戲目。 法宮雅奏戲——內廷喜慶之時演出的戲目,如皇帝訂婚,上演《璧月呈祥》;皇帝大婚,上演《雙星永慶》等。 九九大慶戲——皇帝、太后、皇后生日之時,上演的戲曲慶壽,稱為九九大慶。上演時,通常是數日至十余日連演,劇本包括《九如頌歌》、《群仙祝壽》、《靈山稱慶》等。 歷史類大戲——主要是大臣、親王們撰寫的歷史故事之類的戲目,包括《西遊記》、《封神榜》、《水滸傳》、《戲善金科》、《目連救母》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西遊記》、《封神榜》改編的戲目,雖然內容上沒有什麼思想性而言,但在大戲臺三層檯面上進行表演,其動感和可視性極強,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 大戲臺寬大的壽台,是表演戲曲的主要場地。壽台的下面,還有一層暗室,壽台中間和四角,開設了五個圓井,與暗室相通。 平時的時候,這些圓井,是用木板蓋著的,表演需要場景的時候,打開井蓋,用絞盤將奇異的物事拉到臺上。 《地湧金蓮》一場戲,從井中升起碩大的蓮花五朵,升到臺上後,花瓣開放,每朵花中現出坐佛一尊。 "魚龍漫舞",又稱為"魚龍漫衍",是傳自秦漢的融雜技、幻術、歌舞於一爐的中國歷代宮廷的保留節目。 內廷上演此戲的演藝太監,在暢音閣表演的時候,從天井上吊下奇妙的雲霧飄渺的海市蜃樓,扮演魚龍的演員,則藏在魚龍的肚子裡,裡面有噴水的激筒,魚龍肚子下面還有小輪。戲到高潮之時,演員從魚龍嘴裡向看場中噴水。此節目非常神奇,也很吸引人。 看戲的人們,圍在太后或者皇帝兩邊,都坐在閱是樓裡,看見此場景,自然十分歡悅。不過,外面戲班進宮演出,習慣了平臺表演,很少用到上升下吊演員的技術。 乾隆皇帝以風雅自居,成立南府,地點在皇城南長街南口,又令詞臣編寫劇本,供不同的節慶上演。 到了道光年間,建立新的音樂戲曲機構升平署,取代南府,從藝人員也全部是太監。 當時戲曲按雅俗劃分為雅部、花部,雅部是指昆曲和弋陽腔,花部則為亂彈。 清中期以前,宮廷崇雅斥俗,上演的傳統戲多是用昆曲演唱,其它新創作的劇目用京腔演唱。 京腔是弋陽腔與北京語言結合成的高腔,在乾隆年間曾盛行,清末幾乎絕跡。 清代皇帝自乾隆開始,無一不是戲曲愛好者。 最醉心於演戲活動,並把看戲當作一種消遣和享受的,就是慈禧太后。 這幾出戲,是宮裡經常上演的戲目,從乾隆到嘉慶到清末,長演不衰: 《九九大慶》,供萬壽節上演,表演群仙神道添籌賜禧,黃童白叟含脯鼓腹; 《勸善金科》,在歲暮上演,內容為佛教傳說目連救母故事; 《升平寶筏》,在上元節前後上演,內容是唐玄奘西域取經故事; 《百花獻壽》,花朝節前後上演,內容是百花祝壽,恭賀長命百歲。 由民間發展起來並逐漸成熟的京劇,在慈禧太后統治期間得到了皇家的承認,京劇藝人得以入宮表演。 清代的皇帝、後妃們都喜愛看戲,對於宮中的演戲行頭、砌末的製作,也要求精美、完備,以使演戲逼真而精彩。 行頭、砌末,是南府、升平署對演戲所用戲裝、道具之總稱,通常是按照戲班分類裝箱,分成四類:盔箱、衣箱、靠箱,統稱為行頭;雜箱,稱為砌末。 慈禧太后時期,由於演戲活動太過頻繁,行頭、砌末的添置竟然成為宮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消費項目。為了讓太后高興,有些太后特別關注的東西,就要高價添置,甚至於備用兩三套。 據記載,慈禧太后50大壽之時,就大量添置行頭砌末,糜費奢侈,竟然耗銀達11萬兩之多!到她70大壽時,其所添置的行頭砌末,無論種類、數量,還是奢侈程度,都令人驚歎和嘖舌,達到50多萬兩銀之巨! 慈禧太后的一生,作為女人來說,確實是不容易的一生。 她26歲的時候,就成為寡婦,開始在政治的權力角逐之中拼殺,並一步步獲得成功,成為世人矚目的女皇。 白天的時光很充實,也很短暫,因為,有眾多大臣的簇擁,有堆積如山的奏章。 一到夜晚,宮廷之中,萬籟俱寂,只有寂寞的清風在宮院之間遊蕩。高懸在天邊的月亮,將如水的月輝,盡情地傾瀉在宮殿深處,天階夜色,冰涼如水,一股難言的苦痛和寂寞,在胸中膨脹,如同有無數個小蟲子,在不停地蠕動,在心底最軟弱的地方,輕輕地撕咬。 曾經是御前小太監的信修明,回憶說: 如果有人問:慈禧何如人也? 答曰:天地間最痛苦之人也! 慈禧太后好看戲,這是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都心知肚明的;慈禧西太后愛看淫戲,則只有她寵愛的心腹內侍們清楚地知道,其他的人則即使是知道,也不敢妄自揣測,只能裝作不知道。 信修明回憶說: 太后五十大壽時,各王大臣進戲,於四大徽班,選其名角進內承應。 有程長庚、小叫天、譚鑫培、老楊猴(楊月樓)、汪大頭(汪桂芬)、老鄉親(孫菊仙)、龍長勝、餘三勝、黃胖兒,皆為一時之名老生。 青衣則史小福、陳得霖、孫逸雲;花旦則楊桂雲、桂雲之子小朵兒;刀馬旦則余莊兒、朱四十兒;小生則王桂官、陸華雲等等,都是梨園中一時盛者! 慈禧太后一生,就好淫戲,特別愛看楊雄之妻潘巧雲偷情的《翠屏山》,以及男歡女愛縱情尋樂的《思凡》、《捉姦》、《合歡圖》、《狐狸緣》等。 慈禧太后太愛看淫戲了,看得不能自拔。已經長大成人的同治皇帝,對此感到十分羞愧,也深以為恥,可是,皇帝又無法阻止母后觀看淫戲。怎麼辦? 有一次,慈禧太后看戲,又是點的淫戲《翠屏山》。同治皇帝得知之後,無計可施的年輕兒子,自己親自粉墨登場,戲詞減去一大半,將石秀的戲草草結束,淫婦潘巧雲的戲也不得不草草收場。 第二天,慈禧太后又點淫戲《雙搖會》,忍無可忍的同治皇帝,又一次登臺演出,扮一個勸架的鄰居,自己現編戲詞,一字一頓地說:你我兩家鄰居,相處多年,你家大爺,年紀也不小了,家庭裡若是這樣常常鬧笑話,鬧個不了,非但不成體統,也未免太不給年輕人留地步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