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努爾哈赤 | 上頁 下頁
一九三


  努爾哈赤一向是以用兵多謀著稱。但是,這位久經戰陣的常勝將軍,為什麼會敗給初上戰場的明朝年輕將領袁崇煥呢?

  兵書上說:驕兵必敗。努爾哈赤自向明朝開戰以來,不堪一擊的明朝軍隊,屢次敗北。努爾哈赤被獲得的一系列勝利,沖昏了頭腦,產生了輕敵思想,他過低地估計了寧遠城的抵抗能力,沒有認真地制定進攻計劃。

  早在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看准了有才幹的熊廷弼被解職的機會,發兵攻打遼、沈,大獲全勝。

  這次甯遠之戰,努爾哈赤是想利用明朝的孫承宗被解職的機會,用「靴尖踢倒」寧遠城,並率領大軍直取山海關。實在是沒有把寧遠城放在眼裡,可以這樣說,輕敵到了極點。

  當後金大軍渡過遼河的時候,見右屯、錦州、大淩河的明軍紛紛敗退,沒有看清這是袁崇煥等人設下的誘敵深入之計,因此更加輕視明朝的軍隊,甚至無所顧及,率領八旗士卒,直抵寧遠城下。

  努爾哈赤的八旗士卒,只善於平原,曠野拼殺,不善於攻堅拔城。

  戰前,他又被袁崇煥「偃旗息鼓」的迷惑戰術所矇騙,認為寧遠城防守鬆馳,明軍膽怯。

  而袁崇煥在「敵誘不出戰」思想指導下,實行「憑堅城用大炮」的新戰術,堅守城池,用威力強大的炮彈轟擊,使後金兵馬於東西南北四面受擊,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交戰不久,努爾哈赤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以致兵馬損傷慘重,連他自己也身負重傷。

  由於輕敵而不察戰機,不選擇天時,又不顧天寒地凍,強行攻城,更增加了失敗的因素。

  後金攻下遼沈之後,努爾哈赤實行屠殺和奴役廣大漢族人民的政策,在漢族人民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以致遼東漢民對後金政權,既懷著恐懼心理,又深藏著仇視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振臂一呼,甯遠城裡老百姓衷心擁護。他們兵民一心,同仇敵愾,再加上袁崇煥指揮若定,臨戰不慌,又借助大炮的威力,使後金兵馬攻城失敗,努爾哈赤不得不退兵瀋陽。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但是,對於常打勝仗,並享有很高威望的努爾哈赤來說,寧遠之敗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大半生的戰鬥經歷,一系列的勝利紀錄,後金的迅猛發展,已在這位常勝將軍的思想上,培植了一種不可戰勝的信念,而一巳遭受意想不到的失敗時,他就變得垂頭喪氣。

  人馬的損失,在努爾哈赤看來並不重要,最痛心的是一世的英名,由於寧遠的失敗而受到損害。

  努爾哈赤感到自己不可侵犯的自尊心,受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意外撞擊。加上他在指揮攻城時,身負重傷,內心實在難以平靜。

  養傷三十多天,真是煩惱極了。他憤恨,懊喪,陷入長時間的苦悶之中。

  這時,他對於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也大生懷疑,深深地陷入反躬自省當中。他思前想後,對自己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是俺貪圖安逸,倦怠懶惰,不留心治國嗎?

  是國勢安危,民情甘苦,俺不省察嗎?

  那些戰功卓著,為人耿直的人,是俺沒有對他們重用嗎?

  在自己眾多的兒子中,真有像俺這樣捨生忘死、盡心為國的嗎?

  大臣們都能吃苦耐勞、勤勉於政事嗎?

  努爾哈赤又想到了蒙古、明朝等,周圍各國的情形。各種問題,一時都湧上了心頭,使他終日心緒不寧。晝思夜慮,卻不得其解。

  他希望能有一個啟迪自己心靈的人,來開導自己,以排除內心的苦悶。

  正當努爾哈赤思慮寧遠兵敗,反省治國得失時,忽然得到蒙古喀爾喀巴林部,背棄與後金的盟約,同明朝和好的消息。

  於是,努爾哈赤為了轉移和排除寧遠兵敗的苦悶,鼓舞士氣,把廣大將士的不滿引向蒙古。便以巴林部背棄「若征明與之同征,和則與之同和」的盟誓,興師問罪。

  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努爾哈赤召開眾貝勒、大臣們開會。他在會上向大家說:「蒙古各部就像天上的雲一樣。雲集聚起來,必然『致雨』。蒙古各部若是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力量,必然『成兵』。咱們要乘蒙古各部分散的時機,儘快消滅蒙古各部中反對咱的勢力。為將來攻打明朝,消除身後之患。」

  四貝勒皇太極說道:「在蒙古的喀爾喀各部中,反對咱大金制度最堅決的是巴林部的囊奴克。先消滅了這個囊奴克,其他各部便可以各個擊破。」

  二貝勒阿敏說:「他們以騎兵見長,採取突襲辦法,讓他們想跑也來不及才好。」

  軍師範文程說道:「陛下的傷勢稍好一些,還是不要親去蒙古吧?讓幾個大貝勒去,就可以了。」

  努爾哈赤說道:「傷已基本好了。俺不去,放不下心來,還是去吧!」

  四月初四日,努爾哈赤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在傷勢稍好一些的情況下,堅持親自率領眾貝勒,領了兩萬精銳騎兵,出征蒙古。

  初五日,後金大軍到達十方寺,悄悄地渡過遼河,安營紮寨。

  初七日,分兵八路向囊奴克駐牧的地方急馳而去。

  擔任前鋒的四貝勒皇太極、二貝勒,以及阿濟格、碩托等貝勒,帶領隊伍,猝然趕到囊奴克寨子。

  這囊奴克的寨子,其實只是用土壘個圈堤,怎能擋得住後金的騎兵?

  囊奴克事先又不知消息,沒有準備。一見如狼似虎的後金騎兵殺上來了,只得匆忙上馬,率領少數親兵逃走。

  皇太極與阿敏等帶領兵馬,隨後便追。囊奴克竭力打馬奔馳,想擺脫後金追兵。但是後金騎兵緊追不捨,眼看就要追上。

  再說努爾哈赤帶領後繼大隊人馬,趕到囊奴克寨,立即將其包圍起來。寨裡的牲畜,財物,全部奪來。男女牧民,一個也不放過,全部帶走。

  那囊奴克被追得無處藏身,只得且戰且走。他未曾料到四貝勒皇太極,領兵繞道,轉到囊奴克的身後,突然向他放箭,囊奴克當即中箭,跌下馬來,喪了命。

  消滅了囊奴克,努爾哈赤又於四月初九日,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極和濟爾哈朗、阿濟格、嶽托、碩托、薩哈廉等,帶領精銳騎兵一萬,向西喇木倫河一帶進軍。

  沿途,皇太極等把所遇到的各部蒙古的人、畜、財物,全部掠走。

  與此同時,努爾哈赤又派遣三貝勒莽古爾泰與八旗將領,統率二千輕騎,隨後增援,也到了西喇木倫河,把一路掠來的牲畜,全都驅趕到努爾哈赤的大營。

  經過半個多月的征討,努爾哈赤統帥大軍,勝利回師,返回瀋陽。

  在後金的兵威之下,五月初,原來古爾布什的屬下,喀爾喀巴林部的首領拉班塔布囊和他的弟弟得爾格,率領一百多戶部民,趕著牲畜,前來投靠後金。

  經過查點,這次出兵蒙古,後金共掠取蒙古的牲畜、人口五萬六千五百多,其他財物分別等級,分賞給眾位將領和兵士。

  這次出兵蒙古,努爾哈赤既挽回了寧遠兵敗的名聲,重振了軍威,也補充了財力方面的虧空,把喀爾喀部基本上征服了。

  努爾哈赤對貝勒、大臣們說:「物質上的收穫能看得出來,這是明擺著的;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穫,那就是咱們清除了身後的隱患,對明朝作戰的部分牽制沒有了。」

  不久,蒙古科爾沁諸貝勒的大首領奧巴,乘後金出兵囊奴克牧地、兵踏西喇木倫河,大獲全勝的機會,前來朝拜後金國汗王努爾哈赤。

  後金對奧巴前來朝拜很重視,特派遣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等,遠迎至中固城,設大宴款待。一路上,雙方共設大宴三次。

  五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瀋陽城十裡,設立大帳,盛情親迎。

  奧巴進入大帳,叩拜努爾哈赤,互相贈送禮物後,被迎入瀋陽城。

  一連十多日,努爾哈赤帶領眾貝勒、大臣們,每日宴請奧巴,並把圖倫的女兒敦哲,配給奧巴為妻,招為額駙。

  努爾哈赤對奧巴說:「如今,咱們身體都還好,能夠歡聚一起,暢談心裡話,真幸運啊!」

  六月初六日,努爾哈赤命令宰殺烏牛白馬,與奧巴盟誓於渾河岸上。

  二人各自對天盟誓,願世世代代,永結和好,永不興兵

  初七日,努爾哈赤又大宴奧巴。席間,眾人歡歌曼舞,熱鬧異常。

  在這次酒宴上,努爾哈赤賜給奧巴以汗號,名為土謝圖汗。奧巴的哥哥圖為岱達爾汗,弟弟布爾塔齊為紮薩圖都棱,和爾和岱為青單禮克圖。

  同時,努爾哈赤又各賜給盔甲、衣服、銀器、雕鞍、綢緞、帛等。

  初十日,奧巴告辭回蒙古科爾沁,努爾哈赤帶領眾貝勒、大臣長途相送,直到瀋陽東北近四十裡的蒲河。又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等,遠送到鐵嶺城。

  根據蒙古各部對後金的不同態度,努爾哈赤採取「有打有和」的政策,進一步奠定了後金政權對蒙古上層的基本政策,為攻打明朝時解除了後顧之憂。

  六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將大小貝勒喊來,諄諄告誡他們說:「你們一定要相互和睦。分配財物一定要堅持按八份分配,任何人不得擅自私取。一人有了過錯,他人要直面提出來,不准遷就姑息。平日,應該勤理國政,八人必須協力同心。」

  說罷,努爾哈赤又向八個貝勒講述朱元璋創業的經歷: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苦,父母早死。為生活所迫,小時候便人皇覺寺當了和尚。

  元朝末年,各地農民反抗壓迫、剝削,紛紛起義,朱元璋也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隊伍。

  由於他作戰勇敢,又能謀略過人,得到郭子興的信任,視為心腹,並將養女馬氏嫁給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