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努爾哈赤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一 |
|
「活捉杜松啊!不能讓社松跑了呀!……」 這喊聲在渾河水面迴響,在山谷中回蕩。 此時,杜松才如大夢初醒,知道自己已經是背水陷伏,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他心裡明白:若不當機立斷,必然背水作戰,難以脫身。 於是,這位身經百戰的杜將軍,急中生智,馬上下令全軍集結起來,迎戰敵人。他翻身上馬,親自帶領家丁和渡河軍卒,以及朝鮮王國的近百名鐵手,主動向後金軍衝殺過去。 且說後金國的伏兵,首戰杜松的是大將哈都。杜松一見,挺長槍便刺,二人打戰十幾個回合,哈都敗陣而走。 兩軍混戰在一起,喊殺聲震天地動。杜松雖然年老,但英勇不減當年。只見他奮力廝殺,勇氣倍增。他時而掄動手中的長槍,時而抽出腰間的大刀,使後金軍紛紛敗陣。 正當社松沖出重圍,哈都又過來相戰。杜松一見,分外眼紅,大喊一聲:「賊將看刀!」 二人正在一來一往,廝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只見杜松將手中槍一擰,把哈都的槍擋住,左手抽出大刀,對準哈都的頭部砍去。那哈都只見刀光一閃,知道不好,急忙往左一歪身子,只聽「哢嚓」一聲,哈都的左臂被砍了下來。哈都當時疼得大叫著,拍馬逃走了。 杜松在後面又大喝道:「賊將,往哪裡逃?」 遂在後面緊緊追著,直趕至界藩山下。杜松畢竟是個經歷百戰的老將,他能緊緊地把握戰機,向兵卒下令道:「陣勢要嚴守不亂!對敵兵繼續放銃,放炮,目標儘量要做到穩、准、狠!」 這命令是在戰場上發的,是在相互拼殺過程中發的。由於發揮了火炮的威力,後金軍損失不小,傷亡慘重。 且說哈都兵馬被杜松殺退,哈都本人也負重傷,丟了一隻胳膊逃走了。杜松便乘機向吉林崖衝擊,奮力爭奪山頭。在這同時,後金軍的另一支人馬,在圍攻右翼的明軍右營劉遇節軍。 由於杜松帶領軍隊,把握戰機,率先攻陣,勇猛廝殺,全軍士氣很旺。但是,他部下有些人卻被這小小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誤以為勝局已定,便目無軍紀,不聽號令,各自爭功,無心奮戰了。敵兵一人倒下去,竟有十幾人下馬爭割首級,終於使全軍的戰鬥力大為減弱。杜松發現後,連砍幾人,方使兵卒猛醒過來,但是,已經失去了良好的戰機。 在這關鍵時刻,杜松帶領來兵和朝鮮王國的火銃手,沖到吉林崖下,向吉林崖上衝擊。 這時候,後金軍又沖上來,在爭奪吉林崖中,朝鮮的火銃手多數陣亡,明軍也陣亡好幾千人,戰鬥力進一步減弱了。 三月初一日,東路劉挺軍雖於二月二十五日出寬甸,但因在涼馬佃會朝鮮軍,尚在馬家口一帶行進中。 北路馬林軍二月二十九日出鐵嶺,由於道路被後金砍樹堵塞,行軍受到阻滯,尚在途中。 南路李如柏軍,在三月初一日這一天,剛剛出了清河、鴉鶻關,且行動遲緩,意在拖延行軍時間。 只有養勇喜功的杜松孤軍突出,日夜兼行,夜涉渾河時,被分兵為二——一部在薩爾滸山下紮營;親自帶領另一部,突圍後攻打吉林崖。 也是三月一日這一天,四大貝勒、各大臣們都集中在努爾哈赤的大衙門裡,聽著明軍各路兵馬行軍情況的報告,以及社松軍戰鬥情況的介紹。努爾哈赤向大家說:「明朝經略楊鎬是一個徒有虛名的人物。他對朕的大金國,兵分四路,分進合擊。朕堅持一個原則——攥成一個拳頭,去迎擊來勢洶洶的明軍。首先,朕並沒有分散兵力,去四面出擊。而是集中兵力,圍殲杜松軍。」 講到這裡,努爾哈赤停了下來,看了看大家,又接著說道:「前天,咱們撒下了一面天羅地網,杜松這條大魚,因為他爭功心切,日趨百里,已經鑽到那天羅地網裡了。現在,已經到該收網的時刻了。」 努爾哈赤講到這裡,遂命令大貝勒代善率領眾貝勒,各位大臣和城中兵西征,去接應渾河岸邊包圍杜松兵馬的後金兵將。 努爾哈赤看得清楚,明軍雖然四路進攻;實際上,杜松一路為進軍主力。社松又是明軍中的有名將領,努爾哈赤一向敬畏杜總兵,口稱「太師」。 過去杜松守陝西時,曾與胡人交鋒一百余戰,無不克捷,使敵人聞風喪膽,都喊他「杜太師」。卻沒有人喊他的名字。 一次,杜松奉皇帝詔還回京時,經過潞河。有個朋友說道:「聽說杜將軍身上傷疤多得像疹字一般,能否一看?」 杜松一聽,不覺大聲笑著,脫去衣衫,光著脊背讓大家看,果真如此,全身傷疤壘迭,一個連著一個,人們看了,不禁流下淚來。 杜松哈哈笑著,說道:「俺杜松不識字,但是不像一些讀書人那樣怕死!」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三月,努爾哈赤最後一次往北京「朝貢」路過山海關時,曾受到杜松的熱情招待。二人酒後,杜松曾帶領努爾哈赤登上山海關城樓,背倚萬里長城,面對大海洶湧澎湃的潮水,發思古之幽情。二人談得非常投契,至今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如今兩個人兵戈相見,已成戰場上的對手了。想到此,努爾哈赤不禁嗟歎幾聲。 卻說後金國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帶領八旗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到戰場時,杜松正在率兵爭奪吉林崖界藩山城,甚想控制那制高點。兩方戰鬥激烈。 由於後金軍居高臨下,佔據著有利地勢,明朝軍隊死傷慘重,朝鮮王國的火銃手,幾乎全部戰死了。杜松處在欲攻而不能得,想退也不可能的境地。 正在此時,四大貝勒立刻召開戰地會議,討論後決定先攻吉林崖。便立即派兵一千人登山,協助山上守軍向下衝擊。又派右翼四旗兵,配合山上兵夾攻杜松軍,以左翼四旗監視薩爾滸軍大營。 在這關鍵時刻,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後繼部隊匆匆趕到。他瞭解情況以後,向眾貝勒說道:「你們這種打法,固然能削弱敵方兵力,但打的是消耗戰,所花時間也很長,一旦明軍再有援軍趕到,咱們將處於不利地位。何況,這一仗打下去,並不能動搖明朝軍隊的根本,更不能亂其軍心。因此,必須改變攻擊方向,更換戰略部署。」 努爾哈赤說到這裡,停下來看看大家,然後才說道:「現在讓右翼二旗兵,增援左翼四旗兵,先將薩爾滸大營攻破,將其吃掉。這樣,吉林崖下的杜松軍,自然喪膽。」 努爾哈赤說到這裡,皇太極接著說道:「攻破薩爾滸營之後,再讓右翼兩白旗軍監視吉林崖的杜松的兵馬,待吉林崖上兵馬沖下之時,再前後夾擊。就可以活捉杜松了。」 俗話說:「生薑還是老的辣。」努爾哈赤在這關鍵時刻,作出這一有著決定戰爭命運的重大決策,加速了兩部戰場的作戰進程。 這時候,努爾哈赤親自率領不少於六旗的精銳兵馬,約四萬五千人;當時明朝的薩爾滸大營僅有一萬五千人左右,集中兩倍以上的優勢兵力,進行圍攻。因此,後金軍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且說明朝的薩爾答大營由總兵王宣,趙夢林等主持,他們用戰車環陣,並在外面挖塹樹柵、外面布列著銃、炮,用旗鼓壯威,準備與後金軍進行一場廝殺。 開始,努爾哈赤命令先鋒軍衝殺。明軍立即施放火銃、燃放大炮。眨眼之間,炸彈爆發,血肉橫飛,八旗兵仰面扣射,萬矢如雨,紛紛落下。那鐵甲騎兵,奮力拼殺,反復衝擊,銳不可擋。 由於八旗兵熟知地形,勇敢衝擊,在震撼山嶽的呐喊聲中,疾如風暴,猛似雷霆,狂撲明軍的薩爾滸大營。 再說王宣、趙夢林等,緊守營門,指揮兵卒與八旗兵激戰。由於八旗兵兇悍異常,那種有進無退的戰鬥作風,令明朝士兵膽寒,特別是那鐵騎,只突破其一點,逐漸擴大,然後再攻陷方陣,突破戰線,粉碎聯隊,驅散步兵,使全軍瓦解。這是八旗雄風的威力。王宣說道:「如今杜將軍那邊消息不通,咱的火銃手,炮手已傷亡不少。這八旗兵馬的縱橫馳突,一旦衝垮咱的方陣,後果不堪設想。」 趙夢林聽了,不無憂慮地說道:「咱們的步兵可以編成梯隊,去迎擊騎兵,並在方陣周圍裝上絆馬繩索,一旦援兵趕到,就可以裡外夾攻了。」 二人正在商討對策,侍衛進來報告:「努爾哈赤的騎兵又沖來了。」 二人急忙從營裡走出來,只見後金國的騎兵,如洶湧的波濤,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由於八旗兵馬人數眾多,他們縱橫馳突,越塹破柵,戰車怎能阻擋住!儘管明朝的軍隊反擊很猛,但是在狂奔而來的鐵騎衝擊下,陣腳已亂,砍殺蹂躪,所向披靡,有被刀砍死的,有被馬蹄踩死的,人馬死傷無數。 雙方拼殺不多時,薩爾滸大營的明兵就土崩瓦解了,潰不成軍,紛紛逃竄了。 攻下薩爾滸營的八旗兵馬,又揮師去增援吉林崖的戰鬥。 當時,杜松所率領的軍隊,雖然暫時在吉林崖下獲得了喘息機會,但是聽到薩爾滸營被攻陷的消息,軍心已動搖。又遭到從吉林崖上沖下來的八旗士兵的進攻,士氣更加低落。但是總兵杜松又帶領兵卒衝殺十幾陣,還想佔領山頭。不料背後林中又有兩支白旗軍衝擊過來,杜松將軍又搶動長槍迎戰,這時天已正午,兩軍對壘鏖戰,彼此混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