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努爾哈赤 | 上頁 下頁 |
九九 |
|
西路,即撫順路,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林、都司劉遇節、原任參將龔念遂等官兵二萬余人,以分巡兵備副使張銓為監軍,由瀋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右岸(北岸),入蘇克素滸河谷,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 南路,既清河路,以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管遼陽副總兵事參將賀世賢,都司張應昌,管義州參將事副總兵李懷忠,遊擊尤世功等官兵二萬余人,以分守兵備參議閻明泰為監軍,推官鄭之範為贊理,由靖河出鴉鵑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 北路,即開原路,以原任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開原管副總兵事遊擊麻岩、都司鄭國良、遊擊了碧、原任遊擊葛世鳳等官兵二萬余人,以開原兵備道金事潘宗顏為監軍,岫岩通判董爾利為贊理。開原路由清安堡出,趨開原、鐵嶺,從北面進攻赫圖阿拉。 東路,即寬甸路,以總兵官劉蜒為主將,率管寬甸遊擊事都司祖天定、南京六營都司姚國輔、山東管都司事周文、浙兵勞備禦周翼明等官兵一萬余人,以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為監軍,同知黃宗周為贊理。 同時,明朝脅迫朝鮮國王李澤,派都元帥姜弘立、副元帥金景瑞領兵一萬三千人,受總兵官劉綎節制,並以管鎮江遊擊事都司喬一琦為監軍。寬甸路由涼馬佃出,會合朝鮮軍,從東面進攻赫圖阿拉。 遼陽和廣甯為明朝遼東的根本重鎮,派原任總兵官前府企書官秉忠,遼東都司張承基領兵駐守遼陽;又派總兵官李光榮戍守廣寧,以防蒙古貴族旗兵。並以管屯都司王治勳總管督運各路糧草。 明朝四路兵馬,合計八萬多人,加上朝鮮援兵,共十萬多人馬。 卻說明軍各路官兵部署就緒,經略楊鎬宣佈軍紀、軍令如下: 若有遲誤軍期或逗留不進的,大將以下者論斬; 官軍有臨戰不前的,立即斬首; 各軍兵卒以衝鋒陷陣、破敵立功為主; 不許臨陣爭割首級; 當敵人敗走以後,准許割取敵人首級報功; 若是敵軍未敗,就先行爭割首級的,無論官兵,立即處斬;等等。 共申明軍令、軍紀一十四項,官兵有違令者,立即斬首。 為了殺一儆百,以振軍威,楊鎬拿出尚方寶劍,命令道:「將那個在撫順關失守時,臨陣脫逃的指揮——白雲龍梟首示眾!」 這時候,在演武場的東南角上,有一個斷頭臺,劊子手把白雲龍綁在柱子上,只見那劊子手的大刀一揮,忽聽卟哧一聲,白雲龍的人頭骨碌碌滾到斷頭臺下邊去了,有一個傳令的兵士,急急忙忙走上前,把白雲龍的人頭掛在柱子上。 演武場上的官兵們,親眼目睹了這一場面,那鮮血淋瀝的人頭,給在場的每一個官兵,以極大地教育和警告。 楊鎬又帶領全體將領祭告大地,只是在宰殺牛馬時,那屠牛刀竟然不鋒利,一連割了三次,氣管才被割斷,弄得全場官兵非常掃興。 楊鎬又派他的副將劉招生,在演武場馳馬試槊,以振雄風。 可是,當劉招生馳馬轉了一圈,舞動那混天槊時,由於這槊長年不用,保管又不慎,那槊的木柄已被蠹朽了。只見劉招生揮舞了也不過三兩下,木柄突然斷了,架頭嗵的一聲,落在地上。全場官兵又是一個掃興! 且說明廷得到經略楊鎬的奏報以後,知道徵調的四路大軍已經雲集遼陽。朝廷的文武百官以為作戰方案已經決定,軍中的立功賞格已經宣佈,恐怕拖延太久,會師老財匾。所以,大學士方從哲不斷地移文遼東督促出師。 萬曆皇帝也下決心說道:「庶幾滅虜安邊,在此一舉。」 經略楊鎬鑒於各路官兵已經誓師,都在整裝待發,也覺得勝利在握,視後金兵不在話下。 楊鎬竟公開揚言說:「韃子如要與官軍相抗,勢必以卵擊石,如飛蛾之投火也。」 於是,二月二十四日,即在出師前夕,楊鎬頭腦發熱,竟派遣女真人一名,前往後金去下戰書。書中號稱出動大軍四十七萬,三月十五日,將分路挺進,公然將進軍日期通知努爾哈赤。 卻說後金國汗王努爾哈赤,不僅老於用兵,而且善於謀略。 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四月十五日,在攻克撫順關、東州、馬根丹城以後,他就及時召開軍事會議,制定出對明朝作戰的方案了。他在會上說道:「大金國一定要與明朝打仗了,希望各貝勒大臣們作好充分準備,是厲兵襪馬的時候到了!朕的原則還是那句話:恁爾幾路來,朕只一路去!」 為了弄清情報,他把苟得利、何和理找來,要求他們把撫順關裡掠來的漢人,選出一部分,進行認真訓練,讓他們化裝成生意人,或是貨郎擔子等,到關內外明朝的各地瞭解、搜集軍事情報。 努爾哈赤知道:取得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還是靠實力。因此,他一方面命令兵器場日夜打造盔甲、兵器等,另一方面又召開軍事座談會,組織討論反擊明軍的進攻方案。 他親自帶領各貝勒、大臣們去察看地形,在明朝軍隊將要進軍的東路牛毛嶺一帶,佈置士兵砍伐大樹,設置路障。根據地勢的險易,分別佈置不同的兵力。 在渾河邊上,他親自下水測試河水的深度和河水的流速。 他對部下說道:「西路軍是明軍的主力。這渾河是他們的必經之道,咱要讓這渾河成為埋葬明軍的墳墓!」 皇太極當場提出道:「咱在渾河上游築壩攔水,當明軍涉水時,再掘壩放水;另在附近埋伏一支人馬,趁他們渡河時,襲擊一下,不只可以擊殺他們的人馬,也挫傷了他們的銳氣!」 努爾哈赤聽了,興奮地說道:「皇兒與朕的想法一樣,就這麼辦!」 作為軍事家的努爾哈赤,他深深知道「機密」對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性。 於是,他在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五月,向國中人民發佈命令道:「不許任何人私自外出,或是與外界人員擅自往來,不許洩露消息,未經允許不准出入國界。」 因此,後金的戰備情況,得到了嚴密的封鎖。明朝派來的探子、刺客,只能望建州而興歎,誰也進不來了。 在這同時,後金國的哨探,卻源源不斷地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連明朝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認說:「遼人久為努爾哈赤所用,凡是官軍的一舉一動,甚至遼兵、遼馬、遼切,努爾哈赤無不熟知,結果是:明師未出,彼防已備。」 戰前,努爾哈赤又積極開展了外交爭奪戰。他派重臣到朝鮮王國去,並帶去了重禮,目的是希望朝鮮能持觀望態度,不要直接出兵援助明朝。後來,朝鮮王國怯于明朝的壓力,雖然出了兵,但是在戰爭開始階段的遲疑態度,已是努爾哈赤積極的外交活動所產生的良好後果和重大勝利。 卻說明軍於二月十一日,在遼陽誓師以後,決定二十一日開始,各路大軍先後出邊。 不巧,天公不作美,十六日,天色突變,烏雲密佈,紛紛揚揚飄下漫天的鵝毛大雪。東北的大地上,一夜之間,換上了銀裝。 這時候,面對著茫茫白雪,銀山起伏,寒風凜冽,按計劃出兵進剿,已有困難。 在各路將領請求下,經略楊鎬不得不緊急寫表上奏,懇請改期。於是,出師的日期又往後推到二十五日。 再說明軍的出師日期儘管一拖再拖,而仍然是困難重重,軍事準備工作一直拖著後腿。總兵官劉挺曾經在四川任事,很得川兵的信賴。他對川、貴士兵的戰鬥力,極有信心。因此屢次申請徵調川兵。然而兵部總是置之不理,不予急辦,致使劉綎遲遲不能出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