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雍齒早已嚇得靈魂出竅,他一聽見皇上問他「知罪否?」就知道劉邦要給他算舊賬了,今日必死無疑了。心裡一橫乾脆回答: 「自張耳派臣領兵來助陛下滅楚,大小征戰從未怯陣,斬殺、俘獲楚軍士卒甚多,不知臣罪從何來?」 劉邦氣極了,你還敢不認帳?便毫不留情面地揭他的老底:「雍齒,豐邑背我降魏算不算罪惡?」 「陛下,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就象季布當年攻擊陛下,今日仍為陛下所用,難道臣還不如一個季布麼?」 劉邦的情緒緩和過來,本來不過是想嚇唬他一下,不必把事情弄僵,更何況還是兒時的夥伴,便轉而含笑問道:「你求朕有何封賞?」 這一問反倒讓雍齒滿腹委屈地失聲痛哭起來:「臣身犯不赦之罪,哪裡還敢向皇上求封賞?只求皇上准臣革職還鄉就算萬幸了!」 劉邦表現出一派寬容大度地開懷大笑起來:「這麼大把年紀了,還哭什麼?你雍齒雖然曾有負於朕,但朕卻以德報怨,仍封你為益州的什方侯!」 雍齒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趕緊叩謝皇上。 劉邦又當著群臣的面,催促丞相、禦史加緊定功行封,不得有誤。 散朝以後,群臣走出南宮,一個個臉上泛起笑容,心裡踏實多了。 張良乘車回家,突然從後馳來一輛高車駟馬,只聽見馭者高聲喝道:「閃開!什方侯駕到!」 馬車駛過時,張良掉過頭來,看見雍齒正襟危坐,凜不可犯的樣子,心裡罵道: 「無恥小人!」 第二十七章 帝者師封萬戶侯 〖劉邦坦率地承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不如張良,因此封張良「自擇齊三萬戶」,當群臣正爭功不已,而張良卻堅辭不受,只選中了一個小小的留縣,被封為留侯。〗 還是劉邦剛從定陶率軍進駐洛陽的時候,那時他在垓下最後徹底戰勝了項羽,而且還在定陶奪了韓信的兵權,並將他的齊王改封楚王,使他的一大心病暫時得以緩解。因此,這些日子他的心情特別好。 一日,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宴會大宴群臣。 經過八年血戰終於活下來,並以勝利者的姿態來赴宴的群臣,心裡當然別是一般欣喜。在那個時代,連科舉都還沒有建立,一個人未來的命運,貴族還可以世襲,而對於多數平民百姓來說,要想取得榮華富貴,唯一的機會就是戰功,只要有戰功就可以封侯拜相。如今終於取得了勝利,只等皇上分封功臣了,大家怎麼不興高彩烈呢?所以今天的宴會氣氛特別熱烈,大碗大碗的酒,大盤大盤的肉,如倒海翻江,如風捲殘雲。這與當年在向漢中進發的途中,在秦嶺大山裡為送別張良回陽翟,舉行的那個淒涼壓抑的酒宴相比,豪華多了,氣派多了,氣氛和情緒更是今非昔比了。 劉邦也和大家一道,痛痛快快地開懷暢飲,喝到酒酣耳熱,心裡就有說不完的話往外直湧。於是,劉邦覺得與其這樣喝悶酒,還不如出個題目讓大家談談。 的確,楚漢相爭已經結束,自己終於奪得了天下,這已經是鐵定的事實。然而回首往事,漢究竟怎樣才奪得了天下的?他想出這樣一個題目來讓大家討論討論,當然他還有一個目的,要讓有些人的頭腦清醒清醒,別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以為天下是老子一個人打下來的。 劉邦大聲地說了一句:「列侯諸將們!」 皇上要發話了,大家頓時肅靜下來。 劉邦繼續說道:「朕如今已得天下,今召大家歡聚一堂,君臣同飲。在這裡,朕想說一個問題讓大家議論議論,好不好?」 「好、好!」 「討論什麼?大王你說吧!」 「好,朕說!但是朕沒說之前先講清楚,朕提出的問題,你們有啥說啥,怎麼想就怎麼說,一定要說實話,不要有什麼顧忌,說錯了朕也決不怪罪大家!」 「好、好,大王請講吧!」 反正劉邦還沒有正式登基,更沒有一個規矩,講話都還十分隨便。 劉邦終於出題了:「大家說說看,朕為什麼緣故能夠得到天下?」 話音剛落,便有人站起來說:「我來說,這個問題還不簡單?古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大王能當皇帝是天命決定的!」 一遍贊同之聲。天命,誰說不是天命?不是天命能當得了皇帝嗎?在那樣的年代,從官方哲學家到普通老百姓,都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最權威的解釋。正因為如此,每位開國皇帝的出生,都會與一段神話傳說附會在一起。 有一位劉邦沛縣的同鄉補充道:「可不是嗎?大王之母有一天,在山坡上打盹,夢見了神仙與她相會。一會兒雷雨大風從天而降,太公上山去看她,只見一條龍纏在她的身上,從此,就懷上大王,這不是龍的命嗎?」 「不錯,當初我們與大王在芒碭山上,後來呂後帶著兒子找來了。大家都十分詫異,在這深山野地裡,她怎麼找得到呢?呂後說,凡是大王居住的地方,頭頂的天空都有五彩祥雲籠罩,這不是當皇帝的命麼?」 「還有!」又一位同鄉哥們兒補充說,「你們知不知道!大王左邊屁股上,有七十二顆黑痣,所以他能當皇帝!你們有麼?還在大王穿開襠褲時,我們一起玩耍,就曾親眼看見過!」 笑聲哄然而起。 越說越離譜了,劉邦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但又不好發作,因為是自己讓大家不用忌諱的,能馬上翻臉麼? 還有一位贊同「天命」之說的人,不過他是從相反的角度來加以論證的。他說,項羽可以說得上是天下勇武。所向無敵的人了吧!為什麼項羽最後走投無路,終於被漢王消滅了呢?據說項羽烏江自刎前,多次對他隨行的部下說,他之所以滅亡,並不是在武力上戰不勝大王,而因為天意要亡他! 這似乎成了一個定論。 這時,有一個文臣想討得劉邦的歡心,他又提出了一個說法:「大王稱帝當然是天意,然而更主要還決定於他的天縱英明。聖哲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大王正是應運而生的王者。大王天資聰惠,智慧超凡,文韜武略堪與堯舜相比,所以大王能輕取天下。」 劉邦特地掉過頭來,看了看講這話的究竟是何人。此刻他的心中,真如淳醪下肚,透體舒爽,臉上頓時露出得意的笑容。 對於刀槍不入的威猛的強者,一句奉承話都可以使他能解除武裝。難怪世界上有一支用「吹捧」這種無堅不摧的銳利武器,武裝起來的大軍。 這句話一下子把許多人點醒了,於是一哄而上,揀最好聽的話,最誇張的話,最聳人聽聞的話,最使人心坎熨貼的話,往劉邦的耳朵擲去。很快便把劉邦說得笑容滿面,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了! 當然也有聽不慣這種話的頭腦清醒的人。 這時一個更加離奇古怪的說法出現了。一位獐頭鼠目的文官,閃著一對自以為聰明的狡黠的眼珠,聳人聽聞地說,前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一位神仙對他說,漢王也是天上神仙下凡,是為救民于水火、解民於倒懸來的,他會成為真龍天子…… 這時,有兩個人同時一下子站了起來,一個是高起,另一個是王陵。 王陵面帶憤憤不平之色,厲聲喝道:「真是胡言亂語、妖言惑眾!陛下要群臣議漢王得天下的原因,是要以史為鑒,對照古今,知曉得失。」 高起贊同王陵的說法:「史有興亡、人有得失,如不善於洞察興亡得失,就象一個人在白天閉著眼睛走路一樣。因此今天漢王廣開言路,鼓勵大家講真話,作鉅子的就應當開誠佈公,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君王,而決不是信口開河、癡人說夢!」 王陵又接過話頭:「的確,楚漢相爭難分難解,為何最終漢勝楚滅,是該好好深思,對於今人和後人都是有好處的。我以為,如果以大王平日待人,恕我不恭地說句實話,陛下未免怠慢了些,還不及項羽寬厚待人!」 整個南宮裡,突然變得鴉雀無聲,朝臣們一個個瞠目結舌。今天這王陵發瘋了嗎?竟敢當著當今天子的面,指責他待人接物還不如項羽,是活得不耐煩,不想要腦袋了嗎?你老兒居功自傲,別以為自己是個可以封侯的角色,便以老賣老的胡說八道。若君王一怒,砍下你那顆腦袋,不比挑去一個燈花更容易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