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謀聖張良 | 上頁 下頁 |
五七 |
|
因此他下決心要以一種奇特方式說動他。 他與韓信閒聊時故意對他說道:「我曾經遇到一位奇士,傳授給我相人之法。」 韓信前程未蔔,心情抑鬱,便頗感興趣地問道:「先生是怎麼樣相人的呢?」 蒯通便乘機而入:「相人有三句話:貴與賤看骨法,喜與憂看臉色,成與敗看決斷,用這三點去推究一個人,往往萬無一失。」 韓信高興地說:「不錯,那麼請先生為我看看如何?」 蒯通欣然從命:「請排除左右的干擾!」 左右去後,韓信迫不及待地問:「我的面相如何?先生快請講!」 蒯通說:「說實話,如果看將軍之面,不過封侯而已,而且還多難。但是如果看將軍之背……」 他欲擒故縱,不肯往下說。 韓信急切地問:「看背又怎麼樣?」 「將軍之背,則貴不可言!」 蒯通故意把「背」字說得特別重,似乎另有深意。 韓信想弄個明白,何為貴不可言? 蒯通答曰,天機不可洩漏,一笑了之。 他又故弄玄虛地審視良久之後,才繼續說道:「在天下剛開始舉義反秦時,所有的英雄豪傑都互相聯絡、齊聲響應。那時,天下各路英雄風雲際會,如魚鱗雜遝、火星飛濺,那個時候大家考慮的只是怎樣才能推翻秦朝。」 韓信不解地問道:「先生替我面相,怎麼又扯到滅秦的事上去了呢?」 「將軍請耐心地聽下去,」蒯通又繼續說下去:「如今楚漢相爭,使天下數不清的人肝腦塗地,屍橫遍野。楚軍從彭城南北轉戰、乘勝掃蕩,威震天下!然而卻長期困于京、索之間毫無進展。」 韓信以一位傑出統帥的犀利目光贊同地說:「說實話,項王想要短期內取得絕對優勢,是不可能的!」 蒯通說:「那麼,漢王又怎麼樣呢?他統率著數十萬人馬,依仗山河的險要,拒守鞏、洛,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敗滎陽、潰成皋、走宛、葉,他真正算得上是一個乏智少勇的人。目前,他的銳氣為險塞所挫,而糧食又一天天匱乏,百姓怨聲載道,真不知道依靠誰好!」 韓信似乎已忘卻相面之事,問道:「那麼,先生以為這種局面將怎麼收拾呢?」 蒯通說:「我以為只有出一位聖賢,才能收拾這種局面。當今天下一個明擺著的事實,劉項二人的命運都系于將軍,將軍站在漢,那麼漢就勝,站在楚就楚勝。今天,我願披肝瀝膽,誠心誠意地為將軍獻策,但恐怕將軍不會採納,還是不講罷了!」 「先生但講無妨!」 「如果將軍能夠採納我的計策,就不如脫身楚漢之外,既不像武涉所言依附項王,也不像目前受制于漢王,乾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這種情勢下,楚漢誰也不敢先來攻打你。將軍你賦有聖賢之才,又擁有眾多甲兵,佔據著富熟的齊地,再加上燕趙,從劉項難以控制的地方後發制人,順從百姓渴望安寧的願望,打為民請命的旗號西征,天下必然聞風而動響應將軍,誰敢不聽從你的號令?到時候將軍可抑強扶弱以立諸侯,諸侯重新立起來以後,天下都會聽從將軍的指揮,都會感激將軍的盛德。對於齊國來說,擁有膠、泗之地,而又有著各諸侯共同尊崇的盛德踞諸侯之上,而又對各諸侯安撫謙讓,這樣天下的君王們都會一到齊國朝拜。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給你你不取得,就會反受其害;碰上了機遇你不行動,就反而給自己帶來災禍。』願將軍深思!」 韓信仍然用前日對武涉說過的話對蒯通說:「漢王對我有知遇之恩。他讓我乘坐他坐的車,乘坐過別人的車就應該與他共患難;他讓我穿他穿的衣裳,穿過別人的衣就應該分擔他的憂愁;他讓我吃他吃的飯食,吃過別人的飯食就應該為他的事效命,我怎能見利而忘義呢?」 蒯通仍不死心,繼續向韓信進言:「將軍自是忠心耿耿幫助漢王,想為他建立起萬世基業,但我以為你打錯了主意。將軍最清楚陳余和張耳,他們原是最好的朋友,結為生死之交。他倆同在趙國,張耳做右丞相,陳余做大將軍。後來秦兵圍趙,張耳派部將張黶與陳澤去催促在外的陳餘,卻為秦兵所殺。從此二人之間產生猜疑而終於決裂。後來陳余攻張耳,張耳投奔漢王,終於借將軍之兵滅殺陳餘,叫他身首異處為天下笑。二人由朋友變為敵人,互相殘殺,是因為災難生於多欲,人心難測。如果將軍認為漢王不會加害於你,這是一種誤解。就像大夫種和范蠡,他們在越亡國之時,幫助勾踐成為霸主,當立功成名之後結局如何呢?野獸滅盡就要烹殺獵狗了。我聽說,一個人的勇膽和膽略超過了他的君王,性命就危險了;他的功勞超過了天下的人,就難以得到獎賞。如今將軍的征戰所向披靡,將軍的謀略世上少有,擁有威脅君主的力量,贏得功蓋天下的奇勳。你若歸楚,楚人不會相信你;歸漢,漢王害怕你,那麼何處是你的歸宿呢?我真是暗自為將軍捏一把汗啊!」 韓信仍不但不為他所動,還制止他說:「先生請不要再講了,讓我再好好想一想吧!」 這個蒯通,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等了幾天,他又去見韓信,繼續勸說他道: 「一個人只有聽從別人的勸告,才能預先看到事變的徵兆;善於謀劃,才能抓住良好的時機。如果不採納別人的意見,謀劃有誤而又能長久不發生災禍的人,真是太少了!能夠採納別人意見的人,考慮問題就能不為流言所擾亂。一個人只安心做賤微的工作,必然會失掉進取心,安心微小官職的人,必然會失去高位。堅決果斷是明智之舉,猶疑不決往往會壞事的。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放不開,肯定會貽誤事關天下的大計。心裡明白應該這麼幹,而又不敢付諸於行動,這是很多事情幹不成的原因。有這樣一種說法,遲疑的猛虎,還不如一隻小小的蜜蜂;裹足不前的千里馬,還不如慢步的弩馬;像孟賁這樣的大力士猶豫不決,還不如辦事認真的庸夫;堯舜雖然有超人之智,如果緘口不語,還不如打手勢的啞巴聾子。這些話都說明貴在行動。建功立業,難於成功,容易失敗。機會緣份,難於得到,更容易失去。錯過了這個機會就不會再來,還是請將軍仔細思考一下吧!」 韓信這幾日來都睡不好覺,翻來覆去的想了又想,始終下不了這樣的決心。他既覺得自己畢竟靠了漢王才有今天,還是不忍心背漢;又感到自己為漢立下了這麼大的戰功,總不至於加害於我吧! 最後,他還是婉言謝絕了蒯通的意見。 一個統帥可以在強敵鏖兵中所向披靡,卻難於在縱橫捭闔中得心應手。 張良和韓信的特使,在何肩的護送下,往韓信的駐地城陽匆匆趕去。 一天,他們在途中突然與一支來歷不明的隊伍遭遇。這只護送張良的隊伍進入一個山谷之中,突然發現前後的山上旌旗恍動,喊聲四起,他們已經陷入了重圍之中。何肩雖然領著一隻千把人的精兵,但若陷入萬軍重圍,還是難以應敵的。 何肩首先派出幾個人前後去偵察,再把張良等人引入山岩的一處凹陷的地方,躲避山上飛射的矢石。 張良側耳傾聽了一陣,對何肩說;「山上的敵軍顯然知道我們是誰,什麼時候經過這裡,基本可以肯定是楚軍,但是這只隊伍的人數不會很多,因此不必驚慌,看看再說。」 何肩命士卒分成幾路,監視前後敵軍,嚴陣以待。 突然山上敵軍向山谷中被圍困的隊伍喊話:「山下的人聽著,你們已被我們包圍了!我們是齊王韓信的隊伍,趕快出來投降,不然就沒有活命了!」 山下有人大聲回應道:「誤會了!我們是漢王派來的,要到城陽去見韓大將軍,趕快讓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