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老子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從來凡是得「一」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寧靜;神得到「一」而靈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萬物得到「一」而生長;侯王得到「一」而使天下安定。

  推而言之,天不能保持清明,難免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寧靜,難免要震潰;神不能保持靈妙,難免要消失;河谷不能保持充盈,難免要涸竭;萬物不能保持生長,難免要絕滅;侯王不能保持清靜,難免要顛覆。

  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寡」、「不穀」。這不是把低賤當作根本嗎?豈不是嗎?所以最高的稱譽是無須誇譽的。因此不願象玉的華麗,寧可如石塊般的堅實。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真實的言詞不華美,華美的言詞不真實。

  行為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

  真正瞭解的人不廣博,廣博的人不能深入瞭解。

  「聖人」不私自積藏,他儘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

  他盡雖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自然的規律,利物而無害,人間的法則,施為而不爭奪。

  文歸正題。尹關令得到老聃先生寫下的《道德經》,分外高興,看了之後,驚喜萬分,贊不停口,拍案叫絕。為怕保存一份萬一丟失,萬一失傳,就重新買了絹帛,吩咐兒子和那錢糧師爺以及所有能掂動筆的人快快謄抄。

  上午,老聃先生再次提出要走。尹喜再次挽留說:「先生,別走了,晚輩是實在實的不想讓您再走了!住下吧,這裡就是您的家,如若您嫌這裡房舍不好,以後晚輩會給您老重建住宅的。此一去,不知啥時還能再見,晚輩實在是和您不捨得離開呀!」說到此,眼裡噙滿淚水了。不管咋說,老聃先生還是不願再在這裡逗留下去,他說:「大侄子一片真情,我是永遠也忘不了的,十多天來,你對我的熱情招待,太使我感激了!然而我實在是不能不走啊,以後我還回來的,不長的時間我就要回來看你啦。不要再留我了,反正我是決意要走了。」見無論如何也留不住,尹喜就說啦:「既然先生執意要走,我也無奈,然而請先生等我們將您的著文抄好,而且多抄幾份,送您一份帶著。」「那好吧。」

  第二天上午,老聃先生又一次提出要走。尹喜只好忍淚送別了。

  徐甲給青牛背上那帶著黃邊的紫色鞍墊。尹關令特意給他們送一包蒸饃、一包「鹽」(鹽裡藏的是黃金),讓徐甲放在牛身上。老聃先生推辭不要。尹喜說不要不行,如若不要,就不讓您走。老聃先生只好答應了。

  在這黃葉飄落,易於傷別之時,尹喜騎馬,親自送他出關。接著,往西又送老遠。老聃先生再三辭送,尹喜才依依不捨地站下,由不得自己地流淚了。老聃先生深為朋友的真情所感動,兩顆淚珠滾落了。就這樣,他們灑淚而別了。

  別過尹喜,老聃主僕踏上秦國土地,驅青牛繼續西行。只見後邊不遠的地方有個人騎一匹馬不緊不慢地跟隨。老聃他們走快,那騎馬的人走快;老聃他們走慢,那騎馬的人也走慢。老聃先生讓徐甲牽牛向南,沿著一條南北小路往南走;這一來,那騎馬人也讓馬順著南北小路往南走。老聃他們轉臉又往東走;那騎馬人也勒轉馬頭往東走。老聃他們又往南走,然後又往西走;那人也往南走,然後又往西走。

  老聃先生完全明白了,他讓徐甲牽轉牛頭,向著騎馬人走。來到那人面前猛然站住。老聃先生感激地笑著說:「朋友,這位尹君派來的朋友,請留步吧,不要再送了。函穀澗水深百丈,不及尹君待我情。你們的情義我都領了。」

  那人也笑了,他不得不說實話了:「先生,瞞不住了,俺只好實說了,這是尹大人派我跟蹤的,他要我探清您們的去處和下落,以後好去照看,好去送點什麼。沒想到叫您看出來了。」

  老聃先生更加感激,說尹喜是世上第一個最夠朋友的。說,「他對我太好了,別讓他再往我身上施恩了。如若恩情過重,使我心上負荷太大,反會不能輕鬆了。我們的感情已經記入五千言語之中了。再者我永遠不忘友情就是了。朋友,回去吧。告訴尹君,反正我會回來的。」說到此,深情地凝了一會兒眸子。那騎馬人只好慢慢回去了。

  老聃先生西去了,帶著深情西去了。

  兩進咸陽

  八百里莽莽秦川,盡披晚秋之色。老聃先生的牛馱在富庶的秋川之上走著。秋色雖老,但是那樹叢之中染起的簇簇紅葉,卻能使你心頭興起一點春花俏美之感呢。

  他們又象以往那樣,一路行走,經歷了不少的地方。這一次他們是直線西行的。他們要直去咸陽,直接去見秦悼公。他要勸說悼公,請他實行德政,以道治國。這樣,天下歸心,秦可觀矣。此時,他的心情是振奮的,胸懷裡是雄偉壯闊、波瀾起伏的。他竟于暮年之時直接走上了挽救蒼生,挽救紅塵的萬里大程。試想,一個人在年輕時就常懷對人間的慈悲之心,就立志救世,到了這樣的時候,能不振奮!能不壯懷起濤!

  他猜想,悼公是會採納他的建議的。他知道,悼公的祖先秦穆公就是個能接受建議的賢德之人。

  這穆公,曾為他自己的不能接受建議而悔恨過。那是公元前六二七年。一次,秦穆公派遣大將孟明視以及西乞術、白乙丙率領軍隊去襲擊鄭國。老臣蹇叔和百里奚出來勸說。穆公不聽。軍隊行到崤山(今河南洛寧縣西北),遭到了晉軍的伏擊,竟至全軍覆滅。當秦軍將帥回國時,穆公對自己進行了痛心的責備。秦穆公說:「啊!我的官員們,聽著,不要喧嘩!我有重要的話告訴你們。古人說,『人只順從自己,就會多出差錯。』責備別人不是難事,受到別人責備,聽從它如流水一樣的順暢,這就困難啊!我心裡的憂慮,在於時間過去,就不回來了。往日的謀臣,卻說『不能順從我的教導』;現在的謀臣,我願意以他們為親人。雖說這樣,還是要請教黃髮老人,才沒有失誤。……國家的危險不安,由於一人;國家的繁榮安定,也許是由一人的善良啊!」

  「能真心悔改,秦穆公能真心悔改。」老聃先生在心裡說,「即如有錯,能真心回改者,不亦賢人乎?」

  夏曆九月底,老聃主僕進入咸陽,住進一家姓劉的館舍。和別的館舍相比,這劉家館舍是離秦宮最近的一家。在當時,這咸陽確實是個好生了得的城市。和周都洛陽相比,它雖說沒有洛陽規模廣大,人口眾多,但是它卻給人以新興之城的感覺。乾淨古樸之街道,別具一格之建築,那給人老樹新花之感的城市風貌,都是其他諸侯國的國都所不能比擬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