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則徐 | 上頁 下頁
一八


  8月4日,林則徐和怡良研究了定海失陷局勢,當天起草密陳恢復定海機宜的折片,並建議道光帝允許並鼓勵村民誅殺英軍,收復定海。

  隨著英軍攻佔定海的消息傳來,留在廣東的英軍也漸形猖獗。廣東軍民憤切同仇,6日清晨,澳門群眾指引弁兵活捉了英國人士擔頓,押往廣州。9日,士密獲悉,立即趕到澳門,叫嚷「將要採取強硬的步驟」,林則徐斷然拒絕,並添調2000人進澳門防堵增援,配備炮火,操練水勇。

  早已蓄謀進犯的士密,果然採取「最強硬步驟」,18日,3艘英艦竄至澳門港外,當晚,中國水師師船和運兵小船奉命紛紛駛進澳門內港,準備嚴加防堵。

  19日中午,英軍出其不意地偷襲關閘炮臺,由於我兵武器低劣,「回炮多不能及」,關閘被占, 並攻新廟,敵強我弱,損失較大。同一天,水師官兵和水勇在獅子洋上開始大規模的聯合演習,整整兩天,林則徐逐一親加校閱,對兵勇們的高昂士氣大為滿意。校閱期間,林則徐重新規定賞格,又頒佈了《剿夷兵勇約法七章》,詳細制訂戰術戰法, 是當時條件下樸素的海上抗英遊擊戰術的理論概括。

  關閘之戰的失利,大出林則徐意料。他對守軍未能力戰、失陷炮臺又氣又惱,一面劄令易中孚等人對潰逃官兵「必得斬一二人以徇於軍」,一面鼓勵援兵「激發天良」,為國立功。關閘戰後,英軍放出謠言,某刻攻前山,某刻攻香山,甚至「欲犯虎門」,不少縣、營官弁驚魂未定,紛紛求援,林則徐冷靜分析局勢,反對株守徒攻,主張主動出擊。水師出洋,接連4日,未見敵人蹤跡,「日來澳門、 前山等處絕無動靜」,取得「稍壓夷氛」的效果,與敵海戰的決心更為堅定。

  31日 , 出洋水師連連擊敗英軍1只火輪船和「架曆」號艦,將「架曆」號頭鼻打壞,英軍紛紛滾跌落海。9月1日,把總黃者華從礬石洋趕來報捷,但「眾船會攻一船,既得勝仗而未能將船奪獲,殊為可惜!」中國官兵和武裝群眾——水勇, 雖然沒有取得赫赫戰功,但它雄辯地說明:中國儘管在定海戰場敗北,但在廣東戰場,有抵抗派指揮,和廣大群眾密切支持配合,能夠和已經抗擊了兇暴的英軍,為捍衛祖國的尊嚴作出了貢獻。如沿海官吏都能像林則徐已經做到的那樣,英軍就難得逞。

  英軍攻陷定海後,立即大肆屠殺掠奪,城垣炮臺及近城10數裡之內,人民廬舍,無不殘毀,幾於雞犬不留。7月6日,懿律和義律抵定海,接著,又宣佈封鎖寧波港口,並在定海城內設立偽政權。封鎖寧波的英艦肆無忌憚地在甬江口劫奪沙船,且把搶劫範圍擴大到其他沿海地區。11日、16日,英艦兩次直窺鎮海,均被擊退。由於舟山群島各島居民的抵制,英軍定於14日在定海開市的計劃遭破產,食物和用水都遇到困難。28日,懿律、義律乘船先後駛離定海北犯,留下的艦船繼續對甬江口和長江口實行封鎖。

  7月24日,定海失陷的奏報到京,道光帝當即下令革除烏爾恭額和浙江提督祝廷彪的職務,又令鄧廷楨派福建舟師赴浙會剿英軍。英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出道光帝意外,他慌忙調兵遣將。這時反禁煙派造謠說 :「夷兵之來,系由禁煙而起」,也有說是因「絕其貿易」引起的,於是,道光帝對林則徐的信任發生了動搖,在派伊裡布赴浙查辦時,特別指示他要密行查訪「致寇根由」。沿海督撫害怕失事受斥,群起攻擊林則徐的「肇釁」,高唱「議和」論調,道光帝害怕戰火蔓延天津 , 於8月9日下令馳往天津「籌防」的直隸總督琦善:如該夷船駛至海口不必遽行開槍開炮。

  8月11日,懿律等率英艦進迫大沽口,駛近口岸投書並要求購買食物,琦善害怕英軍「藉詞滋釁」,即滿口答應代買食物。9月1日,懿律、義律複照琦善,堅持英國提出的各項勒索條件,琦善根據道光帝「隨機應變,設法勸說英軍退兵」的旨意,于13日向懿律等表示:如同意南返粵東,則中國欽派大臣到粵會談。懿律于15日複文琦善同意返回廣州談判。17日,道光帝接到琦善關於英軍南返的奏報,「朕心嘉悅之至」,當即降旨,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事件,並飛諭沿海各省督撫,英船經過不必開放槍炮。18日,林則徐關於擇日出洋剿辦英軍的奏報到京,被道光帝嚴切指責。19日,又令調查鄧廷楨奏報廈門抗英一役軍實。

  隨著道光帝態度的轉變,主和派完全得勢。為了替赴粵的議和活動打開坦道,琦善於20日上奏道光帝,吹噓英軍船堅炮利,中國斷難決勝,並千方百計誣陷林、鄧二人。

  這時的道光帝對琦善所陳當然完全相信,對其所請無不依從。 28日, 下旨譴責林則徐禁煙抗英,「內而奸民犯法,不能淨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絕」,「辦理終無實濟,轉致別生事端,誤國病民,莫此為甚」,將林則徐、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林則徐即行來京聽候部議,兩廣總督由琦善署理。琦善自天津趕回北京聽訓後,於10月3日離京赴粵。同一天,道光帝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下旨將林則徐革職,並命林則徐折回,鄧廷楨從福建前赴廣東,以備查問原委。

  形勢急轉直下,在軍事上沒有被英軍的炮艦所打敗的林則徐,卻在政治上被主和派的讒言打倒了。

  9月14日夜,林則徐知道英艦「至天津遞呈,琦善奏入,奉旨准其呈訴,並將公文等件進呈」,心情十分沉重,「徹夕為之不寐」, 擔憂時局「若以一著之差,致成滿盤之錯, 如何維挽耶 ?」允准英軍「呈訴」,不准籌計制船造炮,朝廷的用心十分顯然,林則徐怎不心寒呢?但他沒有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禍福,為了「無傷國體,可敬後來」, 打定主意, 在不得不上表辭官的同時,也要「不識事宜」地力陳制船造炮的抗敵主張。22日起,林則徐化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寫折稿,他一面自請處分,一面寫了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的附片,大膽地陳述自己的抗英主張,理直氣壯地駁斥了主和派攻擊他的謬論,並建議「以通夷之銀量為防夷之用」,從海關收入的稅銀中抽出一部分來制船造炮,改變軍事技術和裝備遠遠落後於英國的狀況。

  奏摺和附片於24日拜發後,林則徐仍專心一意地加強廣東的防務。 29日,「午後赴箭道校射」,30日,「清晨出往小北門永康炮臺演放炮位」,同日,還決定撥調海珠炮臺大炮加強虎門炮臺的火力。

  這時,林則徐感冒生病,天天延醫治療。病中接到道光帝「欲蓋彌彰,可稱僨兵」的指責,並要他迅速馳奏水師出洋後接仗情形。9日,林則徐病癒,強忍心頭鬱憤,當晚提筆作複折,詳細說明了廣東抗英戰略從「以守為戰」向「出洋剿辦」轉變的理由,以擺事實的方式,婉轉地反駁了道光帝「前後自相矛盾」的譴責。然而,道光帝以重治林、鄧來換取英軍退兵的議和方針早已決定,申辯是枉然的。20日,林則徐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諭旨交部嚴加議處, 來京聽候部議,以直督琦署廣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撫怡暫行護理」。當天,林則徐交卸總督、鹽政兩篆,移送怡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