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則徐 | 上頁 下頁 |
七 |
|
這一年,林則徐40歲,江南官紳、門生在他40初度之際,吟詩作文吹捧他,其中張應昌的一首是: 一疏無慚諫議臣,綠衣來蔭五湖濱, 波恬河海舟能濟,草鞠圜扉牘不塵。 平糴頓蘓鴻集野,深耕仍聽犢呼春, 恩威淪挾江南北,婦孺歡臚壽者仁。 劉冀程的一首是: 赤緊雄繁是此都,昨秋霖潦盛三吳, 勸分檄待監河粟,得請籌寬石戶租。 盡撤扃魚通市舶,全收待犢散平蕪, 桑經酈注煩疏析,疏到豳風七月圖。 在一片讚譽聲中,林則徐躊躇滿志,卸去江蘇按察使職事,準備專辦江浙七府水利。 林則徐奉旨總辦江浙七府水利後,首先督促查勘吳淞江、黃浦江和婁江三江水道,研究疏浚方案。他認為三江水道淤塞,「蓄泄無資,旱澇皆足為害, 如上年被水成災,蠲緩賑貸,不但無入,而又上耗國用,下損民財,貽患匪淺」,疏浚工程必須趕緊動工。按慣例,河工費用由沾水利的州縣分攤,但因去年水災,不宜馬上征攤,故建議督撫先行由藩庫借墊以應挑浚之需。9月24日,林則徐接到母喪噩耗,立即請假奔喪。 1824年12月30日和31日,江南「高家堰十三堡、山盱六堡被大風掣坍萬餘丈,洪澤湖水外注,附近5州縣及下游之泰州等多處均被水淹」,高家堰決口還引起淮河水位下降,一時「黃強淮弱,漕艘稽阻」,清廷為之震動,1825年2月,道光帝革除南河河道總督張文浩職,遣戍新疆。3月,複下特旨,命林則徐「奪情」,趕到南河督修堤工。 按照封建禮教,林則徐因喪母要在家鄉丁內艱三年。但是,他知道河工關係到朝廷的漕運大務和千萬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得為忠,安得為孝 ?!」他毅然接受了「奪情」的諭旨,身著素服,不用頂戴,於4月離鄉北上。 5月18日,林則徐來到高堰六堡二堤工次,具體差事還未派定,卻立即毫不遲怠地出門四處查工,最後折回六堡。他沿途駐紮工地,「與僚佐孜孜講畫,竟無倦容」。返回六堡寓所後,他又天天往迤北或迤南一帶工地查看。 6月8日,林則徐到清江謁見署兩江總督魏元煜,第二天便接到諭旨,令與鄒錫淳、陳雲分段督催,由他具體負責山盱工段。 他急速返回工地, 由高堰六堡移寓山盱蔣家壩,住二帝宮內。他一絲不苟,連下雨天也堅持查工,素服徒步於泥濘中,修堤的老百姓竟忘掉這是一位三品大僚。 高家堰決口後,道光帝以河、漕交敝,詔令江、浙督撫籌議海運,林則徐等極力主張改行海運,道光帝遂命新任江蘇巡撫陶澍籌辦明年海運。陶澍奏請由林則徐負責,「往上洋籌辦」。 林則徐在高堰、山盱雖只做些督催之事,並未經手工程,但由於不避嫌怨,刻苦任事,工竣時已經十分疲憊,舊病發作,但仍欣然趕往上洋籌辦海運,不幸「舊疾大作」,只得辭退。這年10月,林則徐得到道光帝允准,回福州養屙,繼續守制丁內艱。 1826年6月15日,林則徐在家奉旨,以三品卿署兩淮鹽政。他以「病瘧日久,身體軟弱,不克支持,一時實難就道」為由呈辭。直至1827年3月16日,守孝三年即將屆滿,才帶著眷屬,動身進京。5月20日抵京,26日,奉命出任陝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事。關中距閩較遠,迎養老父不便,道光帝察其衷情,告訴他只是暫時去一下,林則徐便於6月1日出京,26日抵達西安,果然奉到擢授江寧布政使的恩旨,只是新任陝西布政使方載豫還未到職,必須留陝暫代。他於8、9月間前往略陽縣勘災,兼勘移建縣城。那時, 略陽水災。「居民尚未安輯,加給一月口糧」,他在陝時先派人將老父與弟弟一併接到南京準備團聚。12月7日,林則徐得悉父親在赴甯途中病亡於浙江衢州,便星夜從陝南奔喪,1828年1月到衢州,扶柩返回福州,守制丁憂三年。 丁憂期間,林則徐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披圖經史,並與舊日師友話談桑梓,作文賦詩,有時也和他們徘徊于幼時釣遊之地。林則徐關心家鄉水利建設,看到福州西湖嚴重失修,山水衝激,加上沿湖西北鄉的強梁豪右,又經將岸上積土推入湖中,圍占田園,以致湖身漸趨堙塞。林則徐不忍「縱豪右之並兼,而致良農之坐困」,便向閩浙總督孫爾准、福建巡撫韓克均備陳利害,提出重浚西湖的建議,被採納,並請他與海防同知陸我嵩、閩縣知縣陳銑分任其事。工竣後,林則徐又在岸堤上種了1000株梅樹,還精製了兩隻遊艇,供人湖上玩賞。他賦詩描繪工竣後湖光的景致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風物蠻鄉也足誇,楓亭丹荔幔亭茶, 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橋宿藕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