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臣等於十一月二十七日,齊驅戰士,直取孤城。奸臣無漏于網中,李煜生擒於麾下。千里之氛霾頓息,萬家之生聚尋安。其在城官吏、僧道、軍人、百姓等久在偏方,困於虐政,喜逢蕩定,皆遂舒蘇。望天朝而無不涕,樂皇化而惟知鼓舞。有以見穹助順,海嶽知歸。當聖朝臨禦之期,是文軌混同之日。卷甲而兵鋒永戢,垂衣而帝祚無窮。臣等俱乏將材,謬司戎律。遙稟一人之睿略,幸成九伐之微勞。其江南國主煜並偽命臣寮已下若干人,既就生擒,合將獻捷。臣等無任歌時樂聖,慶快歡呼之至,謹奉露布以聞。 閱畢露布,趙匡胤若有所思,沉默片刻,隨即吩咐門使:「念李煜對朕即位以來一向稱臣納貢,不懷貳心。近年雖有不恭之處,但最後尚能迷途知返,納土歸順。故可既往不咎,勿宣露布。為了褒其歸順我朝,朕有另詔赦免並加恩惠。」接著一揮手,加重語氣道:「宣詔!」 門使得令,當即走下明德樓,來到俯伏闕下的李煜面前,手展事先擬好的黃綾詔書高聲宣讀: 上天之德,本於好生;為君之心,貴乎含垢。自亂離之雲瘼,致跨據之相承,諭文告而弗賓,申吊伐而斯在。慶茲混一,加以寵綏。 江南偽主李煜,承奕世之遺基,據偏方而竊號。惟乃先父早荷朝恩,當爾襲位之初,示嘗稟命。朕方示以寬大,每為含容。雖陳內附之言,罔效駿奔之禮,聚兵峻壘,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終,去其疑間,雖頒召節,亦冀來朝,庶成玉帛之儀,豈顧干戈之役。蹇然弗顧,潛蓄陰謀。勞銳旅以徂征,傅孤城而問罪。洎聞危迫,累示招攜,何迷複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昔者唐堯克宅,非無丹浦之師;夏禹泣辜,不赦防風之罪。稽諸古典,諒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惡殺。在昔騾車出蜀,青蓋辭吳,彼皆閏位之降君,不預中朝之正朔,及頒爵命,方列公侯。爾實為外臣,戾我恩德,比禪與皓,又非其倫。特升拱極之班,賜以列侯之號,式優待遇,盡舍尤違。可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仍封違命侯。 李煜對這道詔書的內容,特別是那個帶有極大侮辱性的封爵「違命侯」,感到怏怏不快,但一轉念,又覺得有幾分自豪,因為這是倔強不朝的反映。因此,他叩頭謝恩,高呼萬歲。 隨後,趙匡胤又命有司宣詔,對跟隨李煜同來汴梁歸順的南唐皇室成員和臣僚,參照原有官爵,分別賞賜不等的冠帶、器幣、鞍馬。封小周後為鄭國夫人,授仲寓為左千牛衛大將軍。 然而,當趙匡胤從「獻俘」的花名冊上看到徐鉉和張洎兩個熟悉的名字時,臉色突然陰沉起來,大聲吼道:「傳徐鉉、張洎登樓!其餘退下。」 在有司的引導下,身著白衣、頭戴襆頭的徐鉉和張洎,戰戰兢兢地登上城樓,並排跪在趙匡胤的面前。 趙匡胤厲聲責問;「徐鉉,你可知罪!李煜屢次違命不朝,爾身為江南重臣,為何不勸其儘早歸順,反而為其辯解,要朕自江南退兵?」 同所有受審的囚犯在刑訊前後的心理變化一樣,徐鉉登樓之初精神頗為緊張,經趙匡胤威懾之後,反倒鎮靜下來。他神態自若地回答說:「臣身為江南重臣,理應效忠國主,與故國共存亡。焉有勸主獻土伏降之理?當日江南滅國之時,臣本擬為國盡忠,但念及國主無人護駕,臣只好暫緩死國。而今國主已蒙陛下寬恕,授官封爵,臣盡可釋念而去,伏乞陛下容臣全節,不須再問其他。」 徐鉉這番回答,完全出乎趙匡胤的意料。他原以為徐鉉會屈膝求生,甚至痛駡李煜而為自己開脫,沒想到徐鉉竟說出了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趙匡胤深為徐鉉的錚錚骨氣和對李煜的忠誠所感動。接著,他用眼睛掃了一下跪在徐鉉身旁的張洎,順手剖開一個蠟丸,取出一份帛書,高聲喝道: 「張洎!你可知罪?當初李煜昏庸無道,朕以王師弔民伐罪。圍城之日,爾身為重臣,非但不教李煜早降,反而製作蠟丸帛書,求救契丹,難道想同我朝對抗到底不成?」 由於有徐鉉的先例可循,張洎也以坦然的語調回答說:「臣以為,事君者當以忠為大。昔日江南危在旦夕,臣為樞密副使,重任在肩,安能坐視不救?蠟丸帛書確實為臣所作,而且不止一份。倘若陛下依此定臣死罪,臣則死得其所矣。」 趙匡胤聽了二人的回答,欽佩之情自內心油然而生,旋即轉換語氣稱讚道:「爾等忠臣也!朕要破例重用。爾等今後事朕亦當如事李煜。」由是,分別授二人為太子率更令和太子中允。 當年十月,戎馬一生的趙匡胤在皇家內部豆萁相煎的爭鬥中突然身死。關於趙匡胤之死,史載不一,人言殊異,至今仍是疑案。在紛紜的眾說中,《湘山野錄·續錄》敘述的「燭影斧聲」說,從者居多。 據說,趙匡胤在發跡之前,與一位無名道士結為酒友,二人常在一起促膝暢談,狂飲浩歌。一次,道士喝得酩酊大醉,手舞足蹈地信口唱起歌來。在令人莫名其妙的歌詞中,有兩句是:「金猴虎頭四,真龍得其位。」行伍出身的趙匡胤,當時對道士歌詞中深藏的微言大義並未理解,故而也未介意。直到「黃袍加身」後,才猛然領悟到歌詞的美言吉兆。於是,他緊急降旨宣召道士入宮,擬行重謝,然而差人訪遍境內,不見道士蹤影。 十六年後,趙匡胤巡幸洛陽,不想竟在途中與道士邂逅。道士笑問趙匡胤:「別來喜安?」趙匡胤與道士久別重逢,喜出望外,當即將他接到行宮,以上賓招待,仍如既往,縱酒敘舊。 席間,趙匡胤對道士說:「朕想請汝預卜一樁要事,誠望直言相告。汝可知朕的壽命尚有幾何?」 道士閉目沉思片刻,莊重地回答:「關鍵在於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屆時天氣晴朗,陛下的壽命可延一紀(十二年);不然,則請陛下火速安排後事。」 趙匡胤牢記道士這番充滿宿命色彩的話語,於十月二十日夜準時登臨太清閣觀察天象,只見晴空星斗滿天,心中不禁大喜。不料,好景轉瞬即逝。頃刻間陰霾四起,天地陡變,冰雹驟降。趙匡胤急忙下閣,令有司宣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入宮到福寧殿議事。趙光義奉旨趕到,趙匡胤屏退所有內侍和宮女,然後兄弟二人密謀皇位繼承大事。 站在遠處守衛寢殿的侍衛,從映在窗紙上的身影,發現趙光義幾次離座避讓,估計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沒過多久,又趨向了緩和。此時三更已過,殿外悄悄地下起鵝毛大雪。二人交談結束,趙匡胤將趙光義送到殿外。分手之際,趙匡胤用鑲玉劍鞘戳著地下積雪,叮囑趙光義:「好自為之!」隨後轉身回殿,令人更衣就寢,不久便響起鼾聲。 當夜,趙光義沒有回府,留宿宮中。天近五更,宮內鴉雀無聲,突然傳出了趙匡胤駕崩的噩耗。趙光義火速趕到靈前,出示趙匡胤「遺詔」即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