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傳 | 上頁 下頁
一七


  在以澄心堂紙為題的詩作中,最能反映詩家情感的莫過於梅堯臣的《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這首詩是他收到歐陽修饋贈的兩幅澄心堂紙以後,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詠物抒情的:

  昨朝人自東郡來,古紙兩軸緘滕開。
  滑如春冰密如繭,把玩驚喜心徘徊。
  蜀箋脆蠹不禁久,剡楮薄慢還可咍。
  書言寄去當寶惜,慎勿亂與人翦裁。
  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
  澄心堂中惟此物,靜幾鋪寫無塵埃。
  當時國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
  但存圖書及此紙,輦大都府非珍瑰。
  至今已逾六十載,棄置大屋牆角堆。
  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粗使供鸞台。
  鸞台天官或好事,持歸秘惜何嫌猜。
  君今轉移重增 媿,無君筆劄無君才。
  心煩收拾乏匱櫝,日畏楮裂防嬰孩。
  不忍揮毫徒有思,依依還起子山哀。

  龍尾石硯泛稱歙硯,又是南唐一寶。歙硯因制硯石材產在黃山、天目山一帶多為歙州管轄的縣份而得名。其中,以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下溪澗中盛產的龍尾石最為珍貴。歙硯石質堅韌細膩,溫潤瑩潔,發墨如油,撫之如柔膚,扣之似金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蝕筆、易洗滌等優點,被喻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歙硯硯石紋理絢麗,神彩天成,主要有眉子、羅紋、金星、金暈、銀星、魚子、刷絲等品種,以清新秀逸見長。這些名品硯材,為硯工因材施刀、巧用紋理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硯工可據硯石形狀、顏色、花紋的殊異,精心設計,刻意雕琢,製成佈局巧妙,造型渾樸,刀法挺拔,多姿多彩的幾何形(以長方形和圓形居多)、仿生形(如牛、鵝、魚、瓜、荷葉等)、隨意形等各式硯,在硯額上刻有神龍戲水、仙猴摘桃、丹鳳朝陽、青蛙蓮葉等圖案。

  從嘉稱帝以後,歙州地方官向他貢獻多方歙硯,並力薦硯工李少微。從嘉將歙硯置於案頭,不時地賞玩品評,覺得名不虛傳,隨即傳諭有司,封李少微為硯務官,令其繼續選善材,制佳品,向禁中進獻。由於歙硯硯石深藏溪底,開採困難,從嘉又下詔截流改道,方便硯工採掘,保證硯石供應,遂使歙硯製作業空前發展,名播海內。

  對於文人墨客,歙硯既是研墨工具,又是書齋雅玩,千百年來深得書畫方家青睞。宋人蔡襄曾以詩贊曰:「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問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在歙硯當中,又以龍尾硯最為名貴。

  一代文豪蘇軾對龍尾硯情有獨鍾,他曾以一柄祖傳銅劍與人交換一方龍尾硯,後來換主反悔,將劍送回,又把硯取走。蘇軾為此事作詩二首,聊以紀實,詩題分別為《張近幾仲有龍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與此同時,蘇軾還寫下了高度讚美龍尾硯的詩篇:

  黃琮白琥天不惜,顧恐貪夫死懷璧。
  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詩成鮑謝石何與,筆落鐘王硯不知。……

  蘇軾晚年,把他使用多年的一方龍尾硯贈與族人,並以《龍尾石硯寄猶子遠》歌之:

  皎皎穿雲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點黝,忠義老研磨。
  偉節何須怒,寬饒要少和。
  吾衰此無用,寄與小東坡。

  自幼酷愛歙硯的從嘉,更是得天獨厚,利用帝王富有四海的特權,收藏了一座南唐獨有也是歷史上罕見的寶石硯山。此硯是李少微利用天然奇石,匠心獨運,精製而成的。這座硯山,徑長不過咫尺,前面參差錯落地聳立著狀如手指大小的三十六座奇峰,兩側傾斜舒緩,其勢如丘陵連綿起伏,中間有一平坦處,金星金暈閃爍,自然排列成龍尾狀。李少微因材設計雕刻,將平坦處琢磨成硯池,與四周峰巒相映成趣。放眼望去:群峰迭翠,山色空蒙,曲流回環,波光瀲灩,既有黃山之雄奇,又具練江之俊俏,可謂巧奪天工。從嘉對這座稀世硯山嗜愛如命,特將山中景觀分別命名為華蓋峰、月岩、翠巒、方壇、玉筍、上洞、下洞、龍池等多處勝境。

  南唐亡國之後,這座無價之寶的硯山,散失到江南民間,轉手多人,數易其主。先為北宋名畫家寶晉齋主人米芾所得,他的友好聞訊驚喜異常,賦詩詠懷:

  硯山不易見,移得沁翠峰。
  潤色裛書幾,隱約煙朦朧。
  巉岩有自古,獨立高崧巃。
  安知無雲霞,造化與天通。
  立璧照春野,當有千丈松。
  崎嶇浮波瀾,偃仰蟠蛟龍。
  蕭蕭生風雨,儼若山林中。
  塵夢忽不到,觸目萬慮空。
  公家富奇石,不許常人同。
  硯山出層碧,崢嶸實天工。
  淋漓上山泉,滴瀝助毫端。
  揮成驚世文,主意皆逢原。
  江南秋色起,風遠洞庭寬。
  往往入佳趣,揮掃出妙言。
  願公珍此石,美與眾物肩。
  何必嵩少隱,可藏為地仙。

  後米芾以硯山與蘇仲恭學士家換取北固山甘露寺下海嶽庵。不久,硯山被朝廷索入禁中,藏於萬歲洞之硯閣。米芾失去硯山,異常惋惜,朝夕懷石,筆想成圖並賦詩雲:

  硯山不復見,哦詩徒歎息。
  惟有玉蟾蜍,向餘頻淚滴。

  北宋亡後,硯山相繼為戴覺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奸臣、宰相賈似道圖謀強行索求,攫為己有,未能得逞。屢經戰亂,至元代,硯山仍為戴氏後人、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所藏。戴氏特請翰林侍講學士、參與編修遼、金、宋三史的名士揭斯題詞,揭氏慨然應允,命筆賦詩,頌揚硯山的價值和歷屆收藏者的功勞:

  何年靈璧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
  峰峰相向如削鐵,祝融紫蓋前後列。
  東南一泓尤可愛,白晝玄雲生霮薱。
  在唐已著群玉賦,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臺 澒洞雲海連,戴氏藏之餘百年。
  護持不汙權貴手,離亂獨與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書招之若還家。
  陰崖洞壑寒谽谺,宛轉細路通褒斜。
  昆侖蓬萊與方壺,坐臥相對神仙居。
  硬黃從寫黃庭帖,汗青或抄鴻寶書。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隨秋草。
  願君穀神長不老,淨幾明窗永相保。

  有明一代,硯山不知去向。至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硯山為翰林院檢討、詞人兼學者朱彝尊所得。詩人王士禎在朱府內曾見硯山,並針對昔日米芾的詠歎題詩雲:

  南唐寶石劫灰餘,能與幽人伴著書。
  青峭數峰無恙在,不須淚滴玉蟾蜍。

  自幼與文房四寶結有不解之緣的從嘉,繼承皇位之後,利用他手中獨有的號令四方大權,傳詔各地官府,徵集翰墨珍奇。他在案牘勞形之餘,面對書齋中幾經遴選的文房珍寶,自鳴得意,大有天下神筆、奇墨、名紙、寶硯,盡為一人佔有之勢。特別是望著禦案上那具銅鑄鎏金的蟾蜍形硯滴,他更是忘情自語:「金蟾蜍呵,金蟾蜍!你捨棄了神間高貴的月宮,下凡來到我的書齋,心安理得地伏在香榧木幾案上,腹中貯滿清水,供我研墨之用。你同這些名貴的硯、紙、墨、筆,像我的臣下一樣,誠惶誠恐地恭候在我的案頭,聽我調遣,任我驅使。若不是我的才華賦予了你們超凡脫俗的靈性,你們將永遠是一堆平庸無奇的什物。」為了表達這種恃才傲物的心情,他在鎏金的銅蟾蜍四足和腹部,用篆書刻了一首《硯滴銘》:

  舍月窟,伏幾。
  為我用,貯清。
  端溪石,澄心紙;
  陳元氏,毛錐子。
  同列無聽驅使,
  微吾潤澤烏用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