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秀成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4月9日,李秀成在石澗埠碰上曾國藩的駐軍。 曾國藩的湘軍一個勁地固守營盤,嚴守不出戰,欲以逸待勞,拖垮太平軍。老謀深算的曾國藩此計果真有效。太平軍連續攻擊幾天也沒攻下。此時,由於連日來降大雨,軍中疾疫流行。很多太平軍將士受到傳染,一病不起。眼看與曾軍戰又不成,攻又不下,身後清援軍就要逼近太平軍後路,李秀成經過分析,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如果受腹背夾擊,那太平軍的形勢將十分不利,便當機立斷,從江浦撤軍,率兵向廬江、無為州進攻。乘敵人聞聲驚懼之際,迅速截斷無為州的清軍的後路。無為州守將李連捷接到指示,死守無為州。雖然李秀成對其進行猛烈攻擊,殺死、殺傷大量清軍,但仍未能迅速地拿下城池。曾國藩又調來援軍向無為州增援。李秀成只好中途而廢,放棄無為州,將矛頭指向廬江。5月6日,開始對廬江發動進攻,沒過幾天,又有清將鮑超率兵前來增援。李秀成又被迫改變進攻對象,突擊舒城,打敗城中守軍,於5月10日率軍到達六安。 李秀成原打算與扶王陳得才在此會軍,但當李秀成軍到達六安時,才知道陳得才已率軍進入陝西,李秀成的聯合作戰計劃已成泡影。此時,六安正值是水稻未成熟的青黃不接時期,同時李秀成所帶軍糧已所剩無幾,當地居民家也很貧窮困苦,度日艱難。因此,軍隊的供糧就成了問題。 面對這種種困難,李秀成無法迅速解決,天京也在等候救援。他只好從六安回軍。5月19日,開始撤軍,途中經過壽州。壽州周圍三百里,一片荒涼,主要原因是清將苗沛霖在此騷擾多年,燒殺搶掠,強征穀糧,胡作非為,農民紛紛逃走,使該地人煙稀疏,原來肥沃的土地盡是荒草或不毛之地。太平軍撤到此地時,糧草將無,軍士一路上以食草根充饑,沿途餓死了很多士兵。冒著生命危險,太平軍終於過了這是非之地,到達天長。 正在此時,清將曾國荃率軍攻破太平軍鎮守的要隘雨花臺;在巢縣鎮守的洪元春也被湘軍鮑超部打敗,被迫退出巢縣;而在1863年5月,英國著名的「吸血」艦隊已經開到上海,很快就要到達天京江面。 天京局勢由於種種軍事失利,立刻變得十分嚴峻起來。 洪秀全急忙派人火速召忠王李秀成率軍返回天京解救。 忠王接到命令後,當即收割沿途尚未成熟的稻穀,徵集一切可以食用的東西,雖然軍中錢餉十分充足,卻無法購得糧食。然後,就踏上了極其艱難的行軍路途。軍中一點點糧食,實際上還不夠一半的行軍路程所用,再加上一路上清軍的堵擊,事實上是遠遠不夠的。在行程中,太平軍只好忍饑挨餓,日夜兼程南進天京。經過二十多天的艱難行軍,到達離天京僅有二百多裡的長江北岸附近。但這最後的一段路程,更難前進。由於連日降下大暴雨,雨水淹沒了長江以北許多窪地,成為一片澤國。太平軍每通過這些不毛之地與沼澤,到達一處乾燥的地方,就必須要擊敗駐守在那裡的清軍才能通過。這些清軍糧食充足,軍備齊全,又有眾多的船隻,佔有有利的地勢,他們像蜜蜂一樣,成千上萬地湧向太平軍,死死地咬著不放,在路途中,饑餓勞累得奄奄一息的李秀成撤軍,每到一處旱地,都要付出一批批太平軍的屍體,這樣慘重的代價一次又一次重複著。 越靠近長江北岸邊,太平軍所遭受到的苦難更多。 長江旁的一條條小河也成了太平軍戰士的葬身之地。 他們為了過河,不能乘船渡過,而要遊過去,這就是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清軍軍艦的炮彈攻擊之下,殘遭轟擊還有什麼不幸比這些悲慘的愛國志士所處的境地更加可怕的呢? 由於饑餓,在近一個月內,太平軍戰士完全靠吃地上的青草和綠色的竹筍,甚至吃屍體充饑,暫時維持生命。在撤軍的途中,太平軍的前鋒和兩翼,不斷地遭受兇惡的清軍的襲擊,成百上千精疲力盡的太平軍將士遭到清軍殘酷的屠殺、任意的宰割。在太平軍到達長江北岸時,已有幾千太平軍死在清軍的襲擊之下。幾千人陷沒在沼澤中而不能自拔,淹沒在水中而不能動彈!什麼人應對這一切生命的損失負責呢?是洪秀全的戰略決策失誤?是李秀成的無能?不,都不是!這是英、法侵略軍的軍事干涉,是英美侵略者把一批批殺害太平軍戰士的戰略物資運送給清軍所造成的,外國侵略者應對此負責任。李秀成在以後寫的《自述》中也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干涉,清政府早已慘敗而滅亡了。 渡江又是一個難題。清軍炮艦幾乎全部控制了天京附近的江面,太平軍則只控制江北炮臺和九華洲炮臺,及該兩炮臺所控制的長江江面。而且,江面上的清軍戰艦不斷地轟擊這僅有的兩個炮臺,給長江北岸製造了很多危機。 當忠王軍趕到江邊,密集在江岸邊,排列成長約五六裡的縱隊時,清軍炮艦和炮隊對太平軍橫加轟擊,太平軍仍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屹立在自己的陣地上,給敵人以同樣頑強的抵抗。 最悲慘的是在太平軍過江時,出現的一幕幕慘劇。 許多身體過於衰弱,完全不能動彈的士兵,眼看就要到達目的地,他們為回到這裡,曾經付出了多少艱辛與血汗,忍受了多少痛苦,可現在卻不得不留下來等死,即使有小部分士兵被救過江去,那只是少得可憐的幾個;敵人無情的炮火向著這些擁擠在江邊無援的人群轟擊,炸死一排又一排人,一切都只能逆來順受;渡江時,小船在江中眼睜睜地看著被洪水沖走,卻無可奈何;對清軍的進攻,殘弱士兵儘管作著最後的殊死的拼搏,仍無濟於事忠王李秀成將自己的殘存部隊絕大部分安全地渡過江之後,才隨軍一同坐大木船,渡進天京城內。 這樣悲慘的局面整整持續了二十天。一切可以得到援救的兵士全都渡過了揚子江,回到天京城內,他們重新投入友好、熱烈的氣氛之中。對岸,只留下九華洲炮臺的守軍和無數餓死或被敵人殺害的屍體。最後,似乎所有人都沉睡在死亡的寂靜之中時,只有幾個可憐的人爬到江邊投入滾滾的急流裡面,去結束自己的痛苦。在隨後的日子裡,那些死亡的太平軍的屍體變成了一片寒光閃閃的白骨,似乎仍在訴說他們悲慘的遭遇和他們的功績! 這支久經沙場的部隊,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得到磨練,成為太平軍的精華。剛開始撤退時,尚有可作戰的士兵五萬多人,此外,軍中還有眾多俘虜和其他隨從人員。當這支曾有十幾萬人馬浩浩蕩蕩的隊伍回到天京城裡時,只剩下一萬五千人。這支幾乎從來沒打過敗仗的軍隊,在這次回返南京的大撤退中,遭到重創。將士的自信和士氣開始動搖。李秀成也深深感到,這次退軍前後共損失數萬太平軍精兵,太平天國已岌岌可危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