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秀成 | 上頁 下頁
一七


  §十四、回救天京

  且說天京被湘軍所圍,洪秀全召李秀成回兵救京,李秀成立即搬來松江之兵,回到蘇州。在蘇州與眾商議,準備在兩年裡把蘇州的糧食、槍炮全部解回天京,準備持久戰,同時避免與湘軍正面作戰,以避其銳氣,等湘軍包圍天京不耐煩的時候,再進行衝擊突圍。眾將表示同意,就要實施這一計劃時,洪秀全又派使奉詔急催李秀成回軍。秀全之詔大意如此:「三次下詔要你回救天京,為什麼還不啟程呢?你到底想幹什麼,如果你不按詔行事,天國之法難以容忍。」天王之詔如此嚴厲,李秀成不能再在蘇州呆下去了,原來所商議的計劃也落空了。李秀成當即點兵將,派部分軍隊先行,自己又將蘇州的事務交與部將管理,為了表示對洪秀全的忠誠,將在蘇州的母親及家眷送到天京作抵押。

  李秀成將蘇州事務交待好之後,統軍於9月14日,從蘇州出發,經過溧陽、溧水,到達天京城南,另一路向秣陵關雨花臺進軍,由板橋進攻天京西南清軍營壘。從10月13日起,對西南曾國荃的守軍,發動猛烈的進攻。城內太平軍也乘機出擊。太平軍勇猛進攻,前仆後繼,在混戰中,曾國荃的面額被太平軍的流彈所擊傷,湘軍傷亡慘重。10月23日,李世賢也帶領浙江的三四萬太平軍趕到,參加戰鬥。經過幾次猛烈的攻擊,由於湘軍憑營壘和溝壕死守,太平軍沒占到半點便宜,非但沒攻下敵人的營盤,而且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進攻的銳氣大減,不再如前那樣強烈,這給曾國荃以喘息之機,急忙從外調入援兵。

  11月3日,太平軍用炮轟開雨花臺敵營壘的兩個大缺口,太平軍將士乘機發起總攻,個個踴躍爭先,但敵營內有好幾道壕溝,剛衝開缺口,就立刻遭到營內湘軍的射擊和強烈的抵抗。最後,李秀成未能攻下敵營。到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賢見攻營沒多大希望,就分別撤軍,另作打算。

  這次圍攻曾國荃湘軍,戰爭相當激烈,把守軍打得焦頭爛額,在曾國荃本人的臉上也可見一斑。直把曾國荃軍搞得寸步難行,孤軍無援。就是曾國藩,對此戰也是「心已用爛,膽已驚碎,實在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怕的」。但太平軍由於沒攻下曾國荃的營壘,並沒解天京之圍,在戰略上實際是失敗了。這次圍攻,太平軍在兵力和武器上都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最後卻失敗了,原因在哪裡呢?李秀成對這次失敗,客觀上認為是由於9月14日出兵,已是秋季,行軍時並沒有帶冬衣出來,遇上10月、11月份,天氣寒冷;同時,糧食運輸困難,供應不上,使士兵受饑餓威脅,影響戰鬥力。不過,還有一些主觀上的原因不能忽略,由於洪秀全緊急下詔召李秀成回京,當時許多將士,包括李秀成本人,都很不願意,而且將士連日來奔波在各戰場上,沒得到休息,引起軍心渙散,削弱了戰鬥力,不能形成統一的默契配合作戰。

  李秀成撤兵之後,天王對他的失敗當著眾臣的面,加以指責,並革了他的爵位,命他統兵渡過長江,向安徽北部進攻。李秀成此次同樣懷著無奈的心情,調集數萬兵馬,冒著風雪嚴寒,渡江北上。派林紹章、洪春元、郜永寬等部將於12月8日從天京北岸九州出發,分路圍攻清將李世忠的軍營;一邊率軍日夜兼程,乘清軍增援不及,攻下浦口、江浦,打開向北進軍的通道。再向和州進攻,於12月21日佔領和州,繼續北進。李秀成並沒有當即隨先頭部隊進軍,由於他時時掛念蘇、浙一帶的太平軍戰事,逕自回到蘇州,處理蘇杭的軍政要務。等他陸續調集陳坤書和黃崇發、吳如孝兩軍分別於2月27日、3月16日率軍渡江北上後,才率領各將士隨後出發,從含山、和州經過,3月31日到達巢縣,打算進攻安徽北部,以解天京之圍。從巢縣出發,進軍到江浦縣。江浦縣守軍是原太平軍部將李昭壽(此時已投降清軍改名為李世忠)率兵把守。太平軍一邊圍城,一邊對江浦縣進行激烈的攻擊,李世忠戰敗,太平軍當即攻下江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