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清照 | 上頁 下頁 |
四 |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就一直奉行以高官厚祿換取兵權的政策,公開鼓勵朝廷官員,「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同時,宋王朝又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農業、手工業及商業迅速發展,都市繁榮興旺。聚斂了百姓大量錢財的富商大賈、大官僚、大地主在此時的汴京隨處可見,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各類供達官貴人奢侈享樂的物品紛紛聚往此地。奢侈風的蔓延,使得都市文藝也發展神速。巨大樂隊伴奏著繁縟樂曲的豪華場面隨處可見,舞榭歌台賞宴遊樂成為文人時尚,而勾欄瓦肆更為淺斟低唱的市民情趣推波助瀾。 在市民文藝迅速發展的同時,封建文化呈現出空前的隆盛。宋代的文化,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發展的高峰。宋代的文明,居於當時世界文明的前列。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發明以及社會上的「人才鼎盛」,是宋代文明的重要標誌。正如著名文史學家陳寅恪所說:「華夏民族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金明館館叢稿二編》)〕日本學者宮崎市定甚至稱宋代是「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宋代的煤和鐵》) 宋代的文人,「效官之外,更勵精文采」。(《宋史》卷155《選舉一》)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大多是進士及第,身居要職,兼官僚政客、詩人騷客于一體,諸多才華集於一身。如清照父親李格非的老師蘇軾,就首開了中國完美的藝術家必須兼備詩、文、書、畫「四絕」標準的先河。眾才兼備,已經成為宋代文人自覺追求的目標。 當世第一流的文學家中,有不少人與清照的父親往來甚密。如蘇軾門人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陳師道等,他們都是詩人而兼詞人。聽著他們談古論今、吟詠詩文,少年清照滿心嚮往。 有時,閒暇下來,李格非會給清照和她的弟弟李闍出出題,要姐弟倆做些詩文。結果,每每是清照出色得多。望著聰明伶俐的女兒,李格非欣喜之餘又不免心中遺憾:清照要是個兒子,說不定將來會成為可堪重任的經世緯國之良才。 心情舒暢之時,李格非會把女兒做得出色的詩文拿給朋友們看。一個小小年紀的女孩子,能寫出一般庸常文人難及的詩文,使他們驚歎不已。 往後,論詩談文的時候,他們便時常把小清照叫來。這些當世的一流文人,比起一般世上的迂腐之輩來,他們更具欣賞眼光,更重才學,也較少世俗偏見。 他們的讚揚和鼓勵,使清照對文學創作的興趣更濃了,寫作也更勤了。 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的一段話可證明晁補之對李清照非常欣賞:「李清照善屬文,于詩尤工。 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之句,頗膾炙人口。」當李清照長到16歲左右時,曾為張耒詩《浯溪中興頌》作了兩首和詩,詩作流傳了下來。 這也充分證明少年清照的詩文創作與這些當時著名文人聯繫密切。他們對於少年清照的成長起了不少積極作用。 少年清照不知不覺間依照著這些當世一流文人的標準來塑造自己。她如饑似渴地閱讀家藏的浩繁文史卷帙,同時,習字、練畫、理琴、鬥棋、寫詩、作詞,充實了她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