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
三一四 |
|
李蓮英忙說:「老佛爺,奴才不知道他竟是我的同鄉。」說著給劉友石使了個眼色。 「是嗎?」慈禧轉而問劉友石。 「是。」劉友石又顫顫地答道。 「劉林立,我來問你,你冷落聖駕,輕視朝廷。你知罪嗎?」 「臣罪該萬死。」劉友石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算了吧!聽說你能體恤民情,予民生息。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能做到這些,真難為你了。」 「身為民之父母官,應當處處為民著想,使之安居樂業。 這是臣的職責所在。」 「聖駕幸臨,為何不出城相迎?」慈禧提起這件事就來氣。 「啟稟太后,華陰全境連續三年遭災,黎民生活苦不堪言,向民間征斂,無異于置民於死地,故迎送之物極簡。臣思皇恩浩蕩,今日聖駕有幸至此,以此等簡陋之物迎駕,枉為人臣,故不敢面見天顏。」 「你倒也算個忠臣!」 「既為朝廷命官,就須效忠朝廷。」 「你下去吧!」 劉友石如釋重任,也顧不上跪麻木了的腳和腿,匆匆地退了出來,出了宮門,才站定了身子,掏出了手帕,擦了擦兩肋的汗珠。總算把這條小命保住了。 次日清晨,慈禧太后及其隨從們吃了頓再簡單不過的早飯,準備啟程。 李蓮英天未亮就起床,忙裡忙外,總算一切都停當了,只剩下啟駕了。他找了個藉口,出來找劉友石說話。兩人來到僻靜之處,劉友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多虧總管大人鼎力相救,如果沒有您老人家,晚生的小命早就沒了。」 李蓮英忙拉起他,說:「起來,起來,別讓別人看見。都是故鄉人,這點小忙,還是能幫的。別說那些感謝我的話,說到底要算你小子命大。」 劉友石站了起來,哈腰說道:「晚生這條命是總管給的,以後有用得著晚生的時候,只需招呼一聲,晚生隨呼隨到。」 說著他從懷裡摸一方硯臺。看此硯通體透明,外觀精緻,做工獨具匠心。乍一看,與普遍硯臺差不多,但細細看來,那差異可就大了。李蓮英在宮中這麼多年,什麼稀世珍品沒有見過,但像這樣的硯臺卻從未見過。 原來,這劉知縣原籍安徽端州。這端州是出硯臺的地方,所出之硯,皆為禦品。一般的讀書人如果能得到一方端硯,那一定會感到十分榮耀。北宋末年,宋徽宗喜好書法,其「瘦金體」可以說是自成一家。書法都有獵奇的癖好,這宋徽宗尤好收藏各地的寶硯。當年,劉友石的祖上是端州一帶遐邇聞名的工匠。一日在宋石場得到了一塊剔透無瑕的玉石,他打算將這塊玉打製成硯,進獻天子,於是精琢細磨,然再雕以各種圖案,為了取悅皇帝,他就在硯臺之上刻上了宋太祖趙匡胤南征北戰統一天下的圖案,以讚揚大宋的美好河山。辛辛苦苦整花了一年心血,才製成此硯,但恰在此時,北方的金國南犯,攻破了東京汴梁,天下大亂,於是,這方寶硯就留了下來。全家人視為命根,珍藏在家中。後來,舉家遷居河北,這硯臺也就到了河北。等劉友石長大成人,中了舉,做了官,這方寶硯就由他保存著。由於過於珍惜,自己從未用過。這次李蓮英救了他一命,他知道應該知恩圖報,而且他明白這李蓮英也不是省油的燈,好對付的主,所以就把這家底給拿了出來。 「這方寶硯是晚生的傳家之寶,小的都從未捨得用過,總管大人救了小的一條狗命,小的無以為謝,以此權作報答,不成敬意,您老人家笑納。」 李蓮英都看呆了,抓住寶硯,愛不釋手,讚不絕口:「好硯!好硯!……既然你誠心相贈,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說著笑咪咪地拿起那硯臺,就往懷裡揣。然後,又笑了笑,對劉友石說:「縣太爺,我找你是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兒晚上我聽得老佛爺很高興,說你會辦事,又說你是個忠臣,說你是個愛民如子,體察民情的父母官,為了獎勵你,要免你縣三年的皇糧呢!」 劉友石聞聽此言,真是感動,正欲再次跪倒,被李蓮英一把拉住了。「別,別這樣。親不親故鄉人呢!——我跟你說,馬上就要起駕啦,你得好生侍候著,聖駕出門,你得在門口跪送聖駕。第一乘出來的是老佛爺的轎子,第二乘是萬歲爺的轎子,你可記住了。前兩乘轎子一出門,你就可以站起來了。這就再沒有你的事啦。」 「多謝總管大人指點!」 重複了不知多少遍的起駕程序,又匆匆忙忙地重複了一遍。在這次起駕的過程中,劉縣令的表現不錯,不僅跪姿端莊,而且聲音洪亮,使慈禧太后非常滿意。鑾駕遠去了,劉友石心中的一塊石總算落地了,他心中暗自慶倖,多虧遇到了李蓮英,要不他哪裡還有命呀,好險啊!轉念一想,真好笑,這堂堂慈禧太后,舉國之尊,竟讓他給耍了一把,好笑。 事後慈禧太后果然降下旨來,許華陰縣免繳三年皇糧。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雖然慈禧太后免了華陰三年皇糧,但這劉錢串劉老爺卻沒有免百姓的租稅。他分文不爽,把全縣的租稅收起來,裝進了自己的腰包。人民雖怒,哪裡敢言。 「吃水不忘挖井人」,劉友石能有今天,全憑慈禧身邊的李蓮英。所以他就用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去孝敬李蓮英。李蓮英當然少不得在慈禧太后面前給他說好話,使他的官越坐越穩,越坐越大。 劉友石冒了次險,他因禍得福;而華陰縣的老百姓卻生活苦了又苦,難了又難。這到底是福呢?還是禍呢? 二、西安是個好地方! 〖慈禧逃到了西安,原先在紫禁城裡的太后架子又重新擺了出來,李大總管一看主子來了神氣兒,也跟著威風十足地昂起了頭……〗 自華陰縣往西,數日到達渭南縣。再往西走,便是臨潼,臨潼西五六十裡,便是古都西安。 快到西安了,慈禧太后的心裡是越來越坦然了。她思謀著從現在開始就得享享清福了,京城裡的架子也要擺出來,咱畢竟是皇太后嘛。計劃著到西安後首先得好好歇一陣子。可不是嗎?自七月來愴惶出京,到如今已經快兩個月了。在這兩個月裡,走走停停,為了活命而勞累。本來滿可以就住在太原不走了,誰料那該死的洋鬼子又從背後追了過來,雖然從太原出來往陝西奔逃比出京時舒服多了,但畢竟是逃啊。哎!真累人!到了西安後可得好好歇口氣。也不知道西安那邊的行宮修得怎麼樣了。 「蓮英,蓮英,這是到哪兒啦?」老佛爺看到路旁出現了店鋪,就叫住了轎旁的李蓮英問道。 「回老佛爺,這只是個小鎮,前面不遠就是渭南縣。」 「渭南,離西安還有多遠?」 「最多不過一百八十裡。」李蓮英想了想說。 「我思謀著到了渭南我們得在那裡稍稍歇口氣,養養精神,才好進西安。得先叫個人到西安去看看,看行宮收拾的怎麼樣了。」 「老佛爺所言極是,我們是聖駕,就得有聖駕的氣派……」這些喪家之犬,還想裝大,好在關中百姓面前顯顯皇家的威風。中國人總是這樣,尤其他慈禧太后這樣的人,在洋人面前折了面子,被洋人打得落荒而逃,這失去的面子不去到洋人那裡去要,反而在自己的臣民面前趾高氣揚。其實關中自古民風純樸,百姓對朝廷始終是極其尊重的,不論是暴虐的秦始皇,還是奸詐的漢劉邦,更何況這詭計多端、手段毒辣的西太后呢!何必在黔首百姓面前如此裝腔作勢,真是多此一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