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二三三


  孫敏汶一驚,但馬上換了一副笑臉說道:「我只是來看看薛大人一向可好,並沒有別的什麼事。」

  「快請屋裡坐,屋裡坐。」薛見升口裡說著,但卻在心裡想道,「我知道你是李蓮英他們一夥的,准是受了李蓮英的指使,來給李貴和他們說情的。既然你說沒有別的事,我今天就不提這件事,看你能憋住多久?」

  「薛大人近來都忙些什麼呀?」兩人坐定後,孫敏汶開口問道。

  「無非是忙些公務,審理些案件,也沒有什麼大的事情。」

  薛見升就是不提那件事。

  「近來有什麼棘手的案件嗎?」薛見升若有所指的問道。

  「無所謂棘手不棘手,反正都是一樣。」

  孫敏汶聽了,不禁在心裡暗暗罵道:「看來這個老狐狸是知道我此行的目的,自己不先說出來,他是不會說出來的。李大總管親自交代的事情,自己無論如何也要辦成功。說出來就說吧,沒有必要一直兜圈子。」

  「薛大人現在不正在審理一樁太監行兇的案子嗎?」孫敏汶問道。

  「是正在審理。」薛見升先發制人地說道,「殺人不償命,於法律上說不過去。再說,太監在街上行兇殺人,許多民眾都看見了。不對他們有個交代,搞得民怨沸騰的,也怕是於朝廷不利。孫大人,你說呢?」

  「唔,是,是!」孫敏汶沒想到薛見升會來這一手,支吾其辭地說道。不過他想起李蓮英的交代,還是硬著頭皮說,「不過,薛大人在審理這個案件時還是小心為好。不然的話,怕是於己不利呀!」

  「于己不利,孫大人此話怎講?」

  「薛大人難道不知道,其中的一個名叫李貴和的,可是當朝李大總管的得力幹將。處死了他,恐怕李大總管不會善罷干休。」

  「難道殺了人就這樣白白放了他?」

  「薛大人可以變通一點嘛,譬如在案情上稍作一下改動。」

  「可是那樣怎能對得起死去的趙雲起?又怎能對得起那麼多憤怒的民眾呢?」

  「我勸薛大人還是想想清楚,」孫敏汶突然正色道,「李大總管說了,只要薛大人能變通一下,他可以在老佛爺面前保舉薛大人再高升一步,並且還能得到——」孫敏汶說著遞上一張銀票,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五萬兩」。

  薛見升看了看銀票,不禁勃然作色說:「如果我不呢?」

  孫敏汶忽地站起來,也不禁憤憤地說道:「如果不,那就請薛大人小心地等著吧。如果薛大人為自己的前途考慮的話,就不要一意孤行!」說完,連聲告辭也沒有,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孫敏汶走後,薛見升陷入了沉思:自己如果一意孤行,非要判處殺人的太監死刑的話,那李蓮英肯定不會放過自己,自己肯定會受到李蓮英的打擊。如果自己稍微變通一下的話,那就不但可以升官,而且還得到五萬兩銀子。但那樣怎能對得起冤死的趙雲起,又怎能面對那麼多民眾的期待的目光呢?又怎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呢?不行,我就是丟了官也要把這件事負責到底,也要把殺人的太監送上刑場!

  想到這兒,薛見升毅然奮筆疾書,向慈禧太后上了一個奏摺,先從順治入關說起,時至今日,已綿至二百餘年。又說到大清法律,殺人償命。現在朝廷為了一個小小的太監,無視大清法律,徇私舞弊,不但令全國人民失望,而且令滿朝文武在大臣失望,並提出嚴正警告:到那時,將亡國有日矣!

  並斷言這些徇私舞弊者將是亡國的千古罪人!

  慈禧太后覽奏後,雖心中不悅,但她也不能不替自己考慮一下:這樣毫無道理的干涉,只會損害自己的形象,說不定最後引起公憤,殺人犯還是被判處死刑的。最後,只得勉強同意處斬殺死趙雲起的太監李貴和,把李萇著、閆葆維、范連源改判斬監侯,司後又到入緩決。其他罪犯,依議流放。

  李蓮英雖對判決不滿意,但見慈禧太后已經同意,也不敢再向慈禧太后求情,怕引起她的不快。

  事後,薛見升遭到慈禧太后和李蓮英的一系列打擊,被降三級調用,擔任內閣侍讀的兒子薛沒也被罰俸九個月。薛見升見狀,乾脆以養病為名,攜家回陝西長安老家賦閑去了。

  八、李蓮英想當國舅爺

  〖光緒帝遵旨來拜見慈禧,不想受到了一位嫵媚女子的多情「款待」……光緒帝把佳人摟在懷中連聲允諾:「我一定納你為妃!」但卻不想這女子竟是……〗

  一八九四年十月初十為慈禧太后的六十壽辰。在她五十歲生日時,正值中法戰爭時期,形勢嚴峻,沒有能好好地慶祝一下。因此,她早就準備在六十歲生日時好好地舉辦一次「大慶」。她提前一年就任命禮親王世鐸為「萬壽慶典」的總辦,到處搜刮民脂民膏,積極操辦準備。雖然禮親王是名義上的總辦,但一切主意還是出在慈禧太后的寵兒李蓮英身上,因為慈禧太后曾傳諭各部,在萬壽節期間,內務府統由李蓮英指揮。整個萬壽節的安排部署,也都由李蓮英設計督辦。李蓮英也想乘萬壽節之機,顯露一下他的才華,並借機敲詐勒索,中飽私囊。

  然而正當李蓮英興致勃勃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大張旗鼓地做準備之時,有一天卻突然發現慈禧太后對著一張電文呆呆地發愣。敏感的直覺告訴李蓮英:准是又出了什麼事了!

  不錯,是出了大事了。電文是李鴻章從天津發來的,內中略稱日軍襲擊牙山清軍,光緒皇帝已代表清政府向日本正式宣戰了!中日開戰,是從朝鮮事變最先引起的。這年春天,朝鮮發生了以車學覺人起義,並打敗了鎮壓他們的招討使洪啟勳。朝鮮統治者驚慌失措,就請清政府駐朝鮮的商務總辦袁世凱轉達北洋大臣李鴻章,請中國出名援助,鎮壓起義,清政府遂命李鴻章全權處理朝鮮事變。李鴻章於是命令直隸提督、淮軍將領葉志超,太原總兵聶士成率淮軍四營赴朝,於五月初九全部到達朝鮮,屯軍漢城西南一百五十餘裡的牙山。

  日本自從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以後,力量迅速壯大,這時已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和朝鮮。就在中國出兵赴朝的同時,日本內閣也決定出兵朝鮮,並由日本駐天津領事通知了李鴻章。

  「日本政府為保護朝鮮通商口岸的日本僑民,已決定出兵朝鮮。」日本領事對李鴻章說道。

  「中國出兵是專為朝鮮剿匪的,不進入漢城,也不到通商口岸,日本政府沒有必要出兵朝鮮。」李鴻章說道。

  「兵已經派出了。」日本領事說。

  「如果只是為了保護商民,日本政府切不可多派。而且,朝鮮政府沒有邀請你們,你們的兵也不能進入朝鮮內地,否則,中國與日本軍隊相遇,可能發生矛盾。」李鴻章警告說。

  但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方針已定,在中國出兵以前就命將出師了,在中國軍隊到達牙山之前兩天,日本駐朝鮮公使大島圭介率四百名海陸軍士兵闖入漢城,其大隊人馬陸續進發,到五月十二日,入朝總兵力已達八千餘人。清政府和朝鮮政府在這期間曾多次與日方交涉,並不奏效。李鴻章只得派丁汝昌率軍艦數艘,前往仁川,以助軍威。

  日本蓄意決心挑起中日之間的戰爭,於六月二十三日在本島附近悍然向中國派往朝鮮的運兵船英國商輪高升號襲擊,致使中國官兵八百七十一人遇難,六月二十七日,日軍又攻擊牙山清軍,聶士成敗走,葉志超見死不救,逃往平壤。

  日軍襲擊高升號運兵船和牙山清軍的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對日軍給以痛擊。朝中大臣也紛紛上書光緒皇帝,要求對日宣戰。光緒皇帝不顧慈禧太后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在七月一日正式向日本宣戰。日本也于同一天向中國宣戰。

  慈禧太后拿著李鴻章的電文,不禁唉聲歎氣地說道:「難道我的命竟是如此之苦,五十整壽由於中法戰爭沒有好好地過一次,六十整壽還要因為戰爭不得好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