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小說 > 李蓮英 | 上頁 下頁
一八七


  醇親王這會哪有更好的辦法,思索了陣,便點頭應允下來。

  李鴻章何嘗不知道此舉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可不借,這錢又得從海軍經費出,思前慮後,只得密囑天津海關道周馥私下聯繫。這可是控制大清國的好機會!當下滙豐銀行允借二百萬,年息六厘,兩年還清;法國東方銀行肯借二百萬,年息五厘七五,照英磅折算,分十年的撥還;德國德華銀行願借一百萬,年息只要五厘五,期限亦比較長。但不管是哪家銀行,都是等春暖花開之後,方能將銀子交付。虧得醇親王一再向慈禧太后保證:「款子一定可以借成。只是洋人辦事,一點一劃,絲毫不苟;所以就慢了,反正年前保證取到,絕不會誤了工期。」方始作罷。

  東挪西湊,頤和園工程總算如期完工,前後耗銀逾千萬兩。僅海軍經費就挪用八百六十萬兩之巨,其中海軍衙門收到各省的海防捐銀一百六十八萬;海軍鉅款息銀四十多萬;海軍衙門的所謂「閑款」五十多萬;海軍經費正款二百多萬。加上三海工程,總計挪用海軍衙門經費一千三百萬兩!北洋海軍的七艘主力戰艦:定遠、鎮遠、濟遠、來遠、致遠、靖遠的購置費用約為七百多萬兩。慈禧太后為大修樓臺殿宇所挪用的海軍經費足可以再增加兩支原來規模的北洋艦隊。然而,在此期間海軍衙門卻未購置過一艘新艦!

  為一己之私利,置海軍建設於不顧,這就為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埋下了禍根!

  五月十五,天氣晴朗,惠風和暢。辰刻時分,一大隊人馬簇擁著鑾駕鳳輿,浩浩蕩蕩出了紫禁城。這便是光緒帝和王公大臣恭奉慈禧太后駕幸頤和園。自然其中少不了監修頤和園工程的內廷總管李蓮英。

  出西華門,穿禦河橋,過西直門。沿途皆是新修的石路,路旁楊柳依依。經駱駝脖兒、海澱扇子河,一座高大的四柱七樓牌便映入眼簾,牌樓間嵌有石刻一方,正面書有「涵虛」二字,背面題刻「罨秀」字樣。穿過牌樓,繞過小石橋和一面赭紅色的影壁,一座面闊五間、歇山卷棚頂、金壁彩繪的門樓便呈現在眼前。六扇朱江色大門十分壯觀;一對造型雄偉生動的銅獅昂道屹立;黃綠琉璃瓦簷下懸有慈禧太后親書的金色龍邊「頤和園」橫匾,看去氣勢雄偉。門前侍衛邏騎林立,戒備森嚴,在兩側呈燕字排開。進得門來,但見瓊樓玉宇,珠梁畫棟,曲徑通幽,甬路兩旁古對夾道,綠草如茵,真可以稱得是聚天下之大觀、權人間之勝境。

  在李蓮英攙扶下,慈禧太後面露喜悅之色,悠悠然走出亮轎。只見她身穿深黃色實紗敞衣,上繡淡藍色飛蝠,各銜金壽字,長肩之外,複一披肩,肩系明珠所織,俱精圓,大如黃鳥之卵,色澤無二。淺綠色素絹於脖上,二鈕上懸著二九一十八粒珍珠手串;腕上翡翠鐲子;手上鑽石戒指;指上一對赤金鑲寶石指甲套,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耀眼非凡。

  在眾人簇擁下,來到一座殿堂,門額上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仁壽門」三字。進得門來,迎門矗立著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這是從睿王園移來的,造形甚是神奇。太湖石後即為仁壽殿。仁壽殿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這次重建,取《論語》中的「仁者壽」之音改名為仁壽殿,坐西朝東,歇山卷棚頂,面闊七間。殿前露臺上,擺著四隻乾隆時期的大銅鼎爐和銅龍銅鳳、銅缸各一對,正中石須彌座上蹲伏著一頭銅鑄的怪獸:

  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身鱗甲,造形奇特。

  「蓮英,你看這是什麼呀?」慈禧太后笑著問道。

  「這……」李蓮英頓時面紅耳赤:「看它既象獅子又象龍,奴才也不知為何物。」

  「有誰知曉此為何物?」

  「太后,此物為傳說中之麒麟,欲稱『四不象』,是原圓明園中的物件。」吏部尚書、原軍機大臣主戶部事閻敬銘跪奏道。

  「好,太好了!還是丹翁知道的多。蓮英,賞蟒袍一件。」

  慈禧太后這會心情好,倒忘了閻敬銘當初與她作對一事,但卻把個李蓮英直氣得咬牙切齒!在他看來,這種事只配他李蓮英做!

  說笑間,一行人進得寬敞的大殿。這裡金龍盤柱,甚是氣派;殿內明間的正中是禦案,案後放置九龍寶座,鍍金黃龍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寶座後面是一對用孔雀翎羽綴成的掌扇和刻有二百二十六個不同寫法的「壽」字屏岡;景泰蘭制的琺瑯塔、仙鶴、煙臺、犯熏爐等羅列其間,呈現出一派威嚴、神秘的氣氛。慈禧太后環視一番,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神情。

  站在一旁李蓮英見狀,急忙跪奏:「這是將來老佛爺、皇上召見王公大臣的地方。」

  「起來吧。現在尚是臨幸,你有奏陳,立稟無妨。」

  「是。奴才謝老佛爺恩賞。」

  看李蓮英如此之神態,光緒帝不由得心生厭惡:「親爸爸,時辰也不早了,歇息傳膳吧。」

  「我現下正好有點餓了,先傳膳再遊覽罷。」慈禧太后應允道。

  休息片刻,出得仁壽殿的後門向西行,又進入一個院落即到「玉瀾堂」。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型院落,硬山箍頭脊,面闊五門,前出軒三間。殿內地平床上的寶座、禦案、掌扇、圍屏皆為乾隆時物品。就在眾人品頭論足時,立山趁機將一個字條塞到了李蓮英手中,上寫:晉陸機,「玉泉湧微瀾」。

  「皇上,這裡是您的寢宮。您看滿意不?」李蓮英討好道。

  「嗯,不錯。」光緒帝冷冷地說道,「你道此處為何稱『玉瀾堂』嗎?」

  這下,你可難不住我了!只見李蓮英搖頭晃腦道:「皇上,這是清漪園始建時所起的,是根據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湧微瀾』而得名的。」

  聽了李蓮英的話,光緒帝不禁大為驚訝,只想開口再問,不料慈禧太后已開口說道:「不錯,難得你還知道如此詩句。

  對了,蓮英,玉瀾堂有無配殿?」

  「有的。東名『霞芬室』;西曰『藕香榭』,都是硬山箍頭脊,面闊五間,是前後有門戶的穿堂殿。」

  「瞧瞧去。」

  從玉瀾堂左門趨入,便至玉瀾堂西殿。殿外有沼,波光泡翠,隱露荷錢,風景甚是宜人。慈禧太后看了,忍不住說道:「將來藕花盛開,定饒複氣,必是名副其實!」複往前走,垂簾繞砌,幽雅春深,別有一種幽雅氣象。此乃皇后之寢宮「宜芸館」。東西兩旁,分列數楹。東殿匾額書四字:「藻繪呈瑞」;西殿匾額亦有四字:「恩風扇長」。安排如此之周密,直把個光緒帝高興得頻頻點頭。可慈禧太后這會心裡卻另有一番滋味!我的寢宮到底如何呢?

  從宜芸館穿堂出來,西行複道數條,又是一座幽靜清務的殿宇。只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聳,白玉飾梁,黃金鏤檻,很是玲瓏,兩階蒼松翠竹,綠草如茵,從蔥蘢蓊尉中,築著這座殿宇,華而不俗,顯而寓幽。大門左右的白粉牆上,有幾個形狀各異的玻璃窗,古樸別致。在李蓮英引導下,一行人進得大門,但見院內泉石擁翠,林木蔥蔥,白的玉蘭、粉的海棠、紅的牡丹,競相開放。院子正中刻有海浪紋的青石座上,橫臥一玲瓏剔透的巨石,色青潤,高可逾丈,厚約數尺,石上鐫著「青芝岫」三字。石四周遍刻乾隆皇帝及其大臣們的題詠,甚為精緻。摩娑觀察片刻,光緒帝又想作難李蓮英。

  「你知道這塊巨石的來歷嗎?」

  又想出我的醜?沒門!其它地方不知道尚可,老佛爺的寢宮我能不了然指掌嗎?只見李蓮英一臉得意之色道:「回稟皇上。此石出自房山,原為明朝官僚米萬鐘所採集。這米萬鍾愛石成癖,發現了這塊奇峰怪石後,便想運到自己的勺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終因工力窮竭,只得棄至良鄉路旁。此石因之有『財家石』之稱。後來乾隆爺得知此石,才將它運至此地。」

  光緒帝沒想他竟回答得如此乾脆,接著又問:「此石何以名為『青芝岫』?」

  「當年乾隆爺將此石運到清漪同時,見其『色青且潤』,故而名之日『青芝岫』。」

  「這塊巨石運至此處可不容易呀!」光緒帝帶著詢問的語氣說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