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尾聲:後主其人其詞(代跋) 宋太宗一壺牽機毒酒,結束了後主淒慘的降虜生涯。那一年,後主剛好42歲。42年,對於浩緲的人類歷史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於後主來說,卻是曲折漫長的一生。歷史的書頁翻到今天,多少個42年隨風而逝了,後主的這42年的人生,卻永遠銘刻在後人的腦海中。他的為人,為政,為文,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不死話題。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後主是昏庸無能的亡國之君,他內無用人治世之能,外無禦敵衛國之力。他為求偏安一隅,不惜對宋曲膝稱臣,終於養虎貽患,淪為一介臣虜,斷送祖宗基業。對於文學家和普通詩詞愛好者來說,他是詞中之帝。他的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芳華勝過空谷芝蘭,清怨不遜瑤天笙鶴。一字一珠,寫顯當行本色。清代才子袁枚曾引用《南唐雜詠》中的話概括評價後主說:「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應是甚為恰當而又不失中肯的評價。 後主天生仁懦,體恤臣民,從不妄加殺戮,草菅人命。他通閱儒家經典,崇尚古道,並親恭力行,以周孔仁恕之道施政治國。他死後,舊臣徐鉉在為他作的墓誌銘中說他「本以惻隱之性,仍好蘭乾之道。草木不殺,禽魚鹹遂。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是很符合他的生平為人為政的。正是由於他寬恕愛人,在宋軍圍困金陵之時,城中彈盡糧絕,饑寒凍餒,瘟疫肆虐,固守一年之久,竟無一人生出反叛之心。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可是當政者若一味仁恕,不輔以嚴律,必然導致朝廷威信不夠,統治不力,也就是徐鉉在他的墓誌銘中所說的「至於法不勝奸,威不克愛。」 對於外邦鄰國,後主嚴格遵守祖父李昪的遺訓,與鄰國和睦相處,從不妄動干戈,侵擾別國。對於中原大國北宋,他自問無力抗衡,於是忍辱含垢,對北稱臣,力求偏安江南,守住祖宗的半壁江山。他臣事北宋,極盡人臣之道,畢恭畢敬,從不逾雷池一步。 可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決心一統天下的宋太祖,怎麼容得下他李煜安享江南富庶之鄉?誘降不成,終於兵戈相向,金陵不保,後主從江南國主之尊淪為太祖階下的一介臣虜。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告終。 作為君王的李後主死去了,作為詞人的李後主卻因此獲得了新生。後主貴為人君時,他的詞雖然聲名遠揚,宮闈市井,爭相傳誦。但究其實質,仍不脫「花間派」的巢臼。所詠題材,不外乎風花雪月,憐香惜玉,閨閣哀怨之類。只是他每有吟詠,都以真情實感傾注其中,卻又不是純為尋章琢句的「花間詞人」 可比的。陳廷焯在評價歷代詞人時說:「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 說得的確切中要害。 歷來「憤怒出詩人」,「詩欲究後工」,降為降虜的後主,過著寄人籬下,動輒得咎的悲慘生活。家國破滅,滄海桑田,冷酷的人生驟變狠狠地打擊了作為君王的李後主,卻無意中昇華了作為詞人的李後主的情感。君王降虜,人間天上。這種前後生活的殘酷對比,迫使多愁善感也不失責任感的後主痛悟前非。 在對昔日君王生活的追憶中,在對今日臣虜生活的感慨中,他的詞終於漸遠漸深,提高到一種深邃開闊的境界。詞風也從往日的柔媚婉約一變而為沉厚豪放。 詞的題材也從過去的風花雪月,笙歌舞遍的「花間派」 巢臼中拓蕩開來,轉而為更寬更廣的關於人生的思考,關於國破家滅的感歎。我們不妨來讀一讀他的這首《子夜歌》,就可以從中窺見淪為臣虜後的後主詞風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無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驟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當時指淪為臣虜後的後主而非貴為君王的後主。 薄命君王也罷,絕代才子也罷,都只由得後人評說。是非功過,蓋棺未有定論,本身就證明了後主對於後世的重大影響。沈謙說後主「疏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那也就夠了,人非聖賢,孰能面面俱到,行行皆狀元? 讓我們停止對古人的攻擊吧。後主以他短短的42年人生,為我們留下了永咀不淡的眾多詞作,他應該可以安息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