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這次對閩國和楚國開戰的另一間接後果,是南唐白白喪失了收復中原一統中國的良機。當時,中原正由後晉統治,因為後晉統治者內部發生內亂,北方的遼國乘機領兵長趨直入打進汴梁。後晉一些將領,不甘心被外族(契丹族)奴役,便率領軍隊投奔南唐,勸說李中主李亶乘機出兵北上,統一山河。當時,中原人民也紛紛起來反抗外族的入侵,李亶若出兵,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應該說,這正是南唐實現統一中原的良好時機。可惜南唐當時正與閩國、楚國作戰,根本無力北上。而且,為了討契丹主的歡心,李亶還作表遣使朝賀滅掉後晉,暴露出他昏庸和軟弱無能的本質。

  後來,後晉的漢族將領郭威率兵出來收拾了中原的混亂局面,建立了後周政權。後周建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使國家呈現出繁榮昌盛的局面,同時開始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並決定從此時國力已日漸衰落的南唐開刀。果然,戰爭一開始,南唐就節節敗退,根本不敵。中主向後周貢獻了大量的財物求和,對方根本不理。許以土地,周世宗仍是不准。

  最後,李亶被迫把江北的14州,64個縣,20多萬戶的土地全部割讓給後周,後周才罷兵。可憐楊行密、徐溫、李昪辛辛苦苦用心血掙來的三千里山河,李亶一朝就斷送掉一半,真可謂不肖子孫!

  割掉江北土地後,南唐的首都金陵便直接暴露在後周的視線之中,一旦發生戰爭,這裡便是戰爭的最前沿,因而李亶十分害怕,決定不顧朝臣的反對遷都到豫章(南昌)。到了南昌後,發現那兒城市狹小,後宮和朝廷各機構難以安置,上上下下都有怨言,李亶自己也好生後悔。撫今追昔,心中十分感慨。自感愧對祖先,用人不當,斷送祖先基業,不由萬念俱灰,從此不理朝政,一味的填詞吟詩,藉以排遣愁緒。可這種上愧祖先,下愧子孫的悔恨又豈是詩詞可以排遣得了的?長期的抑鬱悔恨終於使他一病不起,於公元961年(北宋二年)6月,才46歲的中主李亶便無限惆悵地離開了人世。此時,他遷都到南昌才過4個月。

  李亶把南唐的半壁殘缺的河山留給了從嘉,也把重振南唐雄風,恢復祖先基業的遺願留給了這位南唐第三任君主。李從嘉上任後改名為李煜,字重光。煜字意味著光明照耀,出自西漢楊雄的《太玄·元告》中的兩句話:「日以煜平旦,月以煜平夜。」他要借這新取的名字,寄託自己決心成為日夜照耀臣民的有為之君的美好心願。但是,這位年輕的南唐第三任君主,真有收拾舊山河,重振乾坤的宏大氣魄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