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煜 | 上頁 下頁


  §一、我生帝王家——家世溯源

  公元907年,即唐昭帝天祐四年,作盜賊起家的朱全忠把大唐李氏從王位上趕了下來,自己在大樑(今河南開封)稱帝,史稱後樑。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史學家所稱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繼南北朝,十六國以來的又一次大混亂,大分裂時期。

  但後樑僅僅存在了16年便告結束了,接下來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也都是曇花一現的短命王朝,它們總共才存在了53年。這五個王朝都自稱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可在這53年中,他們各擁兵力,經常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到處燒殺搶掠,橫徵暴斂,弄得整個中國北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這種殺伐之聲,一直要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漸告歇息。

  與北方五代此起彼伏建朝立國的同時,圍繞在中原地區,揚子江南岸的江南富庶之地,也前前後後建立了9個國家,它們是吳國、南唐、南越、前蜀、後蜀、閩國、楚國、荊南國、南漢,加上建立了今山西省的北漢,共是10個國家,史稱「十國」。這10個國家,由於沒有受到西北各部族的侵擾,彼此間的征戰也少,人民的生活相對比較安定。加上江南自古便是魚米之鄉,較為富庶;而且民風溫軟,素有享樂的傳統,歷代才子佳人大多出自江南,詩曲歌舞,十分柔媚。民間如此,宮廷更不消說。在封建社會中,往往是上行下效,宮廷裡崇尚什麼,民間便流行什麼。

  在這樣的相對安定富庶的環境中,宮廷王族自然過著歌舞昇平,倚紅偎翠的太平生活,於是很快便推廣了在唐朝中後期就已產生的抒情文體:長短句,即現在稱作的詞。比如當時的後蜀國,上自君王,下至臣庶,無不沉淫在歌舞聲樂中,所以詞壇最盛,趙崇祚編的《花間集》就是一部以蜀詞為中心的詞集。但更受後人關注的卻是南唐,因為這兒相繼出現了兩位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的詞人,那就是史稱「南唐二主」的李中主李亶和李後主李煜,而父子二人中,兒子李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享有詞壇之帝的稱號。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從嘉,即位後更名為煜,字重光,世稱李後主。他出生於帝王之家,為他創立帝業的是他的祖父李昪。他是在唐朝末年四海紛崩,干戈連年的混亂局面中趁勢崛起的。

  大唐帝國曾經是中古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曾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幾個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可自唐玄宗後期始,統治者沉迷于安逸享樂,且好大喜功,不恤民情,不但過分地消耗了國力和民力,還使政治腐敗,軍隊腐化,四鄰失和,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分界線,這場戰亂漫延了8年,把國家多年來積累的財力物力消耗殆盡,使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變成廢墟。

  更為嚴重的是,自此後,中央政權日漸架空,地方將領各自擁兵自重,割據稱雄,同中央抗衡。西北和西邊的回紇和吐蕃也動輒興兵侵擾內地,大唐帝國已成奄奄待斃之勢。此時興起的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勢如破竹,相繼攻克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唐僖宗皇帝便像被掃地出門的落葉一樣,帶著少數隨從逃往蜀中,文武百官或死於亂軍之中,或成為起義軍的俘虜。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一代帝國就這樣在起義農民的呐喊歡呼聲中壽終正寢了。

  起義軍把李唐的中央政權擊得粉碎,各地軍閥藉口勤王,趁機搶佔地盤,混亂征伐,造成更加殘酷的破壞。所謂「千間倉兮萬條箱,黃巢過後猶殘半。自從洛下屯師表,日夜巡兵入村塢。」說的就是這種軍閥混戰的局面。

  但在此四海鼎沸之時,江南卻很少受到戰火的摧殘。這一方面緣於地理上的原因,因為江南離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的兩京(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較遠,又有長江作為天塹阻礙戰火向南漫延。另一方面得歸功於此時在江南崛起的楊行密的強有力的統治。楊行密先後參加過農民起義軍、州兵,後因不堪官軍將吏的虐待,殺掉軍吏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後又迫使朝廷封他為盧州刺史和吳王,實際上成為獨立于五代中原王朝之外的一個地方政權。他採取了一系列較為英明的政治、軍事策略,擊退了北方軍閥的南侵,為江南贏得了難能可貴的相對和平安定的局面。李煜的祖父李昪就是在他的慧眼下被發現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