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傳 | 上頁 下頁
七二


  李鴻章不僅同外交大臣馬沙爾會談,而且還於6月27日專程趕到漢堡附近拜訪了前首相俾斯麥。俾斯麥于1862年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原,極力維護容克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實行強權統治,主張通過王朝戰爭的道路統一德國,故有「鐵血宰相」之稱。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兼任帝國宰相,對內鎮壓工人運動,對外推行「大陸政策」。1890年因與威廉二世意見不和,被迫辭職。李鴻章傾慕俾斯麥,俾斯麥也深知李鴻章其人,「彼此聞聲相思,一見如舊識。」俾斯麥設家宴招待李鴻章,「主賓人座,共道國政。」外國記者詳細報道了李鴻章與俾斯麥的談話情況。

  李:我專程前來拜訪殿下,有一事想「乞垂清海」。

  俾:什麼問題?

  李:「欲中國之復興,請問何道之善?」

  俾:辱承閣下明問,「惜敝國去貴國較遠,貴國之政平時又未嘗留意,甚愧無從懸斷。」

  李:「請問何以勝政府?」

  俾:「為人臣子,總不能與政府相爭。故各國大臣,遇政府有與齟齬之處,非俯首以從命,即直言以納誨耳。」

  李:「然則為政府言,請問何以圖治?」

  俾:「以練兵為立國之基,舍此別無長策。

  李:「中國非無人之為患,特無教習亦無兵法之為患。」「惟異日回華,必將仿照貴國軍制,以練新兵。且需聘教習之武弁,仍惟貴園是賴。」

  李鴻章還得意地告訴俾斯麥:有人恭維自己是「東方俾斯麥」。俾斯麥聽後風趣地說:法國人不會認為「東方俾斯麥」是恭維語。他還表示自己難望得到「歐洲李鴻章」的稱號。李鴻章與俾斯麥會晤,純屬禮節性活動,沒有什麼政治含義。是時俾斯麥不居政地,無柄無權,而他所說的「治國之道」,也是盡人皆知的老生常談。

  李鴻章在訪德期間,受到德國商界的青睞,他曾是德國軍火器械的大主顧,德國商界幻想通過他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因而,商會宴請,工廠參觀,「款持之殷,若有情難自已者」,李鴻章「一一受之,亦甚興高采烈」。不過,李鴻章並沒有「訂購器械之權」,無法滿足德國商界的貪欲,所以只得表示:「今幸親見製造之美,回華而後,必將備細言之,凡有所需,必求諸德。」言外之意,是叮囑德國商界「毋空費而歎失望」。但是,直到李鴻章離開德國以後,德國商界才如夢初醒。

  7月4日李鴻章一行離開德國,轉往荷蘭。第二天到達荷蘭首都海牙,受到熱情歡迎。當天晚上,李鴻章應邀出席荷蘭政府為他舉行的宴會和歌舞晚會,他品嘗著西方風昧佳餚,欣賞著「珠喉玉貌,並世無雙」的歌舞,飄然欲仙,即席賦詩,表達喜悅和感激之情。詩雲:

  出入承明四十年,忽來海外地行仙。
  華筵盛會娛絲竹,千歲燈花喜報傳。

  7月8日,李鴻章一行離開荷蘭到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第二天,晉見比利時國王利奧波爾德二世。李鴻章「執禮甚恭」,利奧波爾德也熱情接待。據說李鴻章同利奧波爾德二世曾就盧漢鐵路的修築問題進行了商談。當時列強正在爭奪盧漢鐵路利權,俄國支持法、比承修。

  李鴻章在布魯塞爾參觀了「槍炮各廠,美不勝收」。當看到「克革烈槍炮公司」的最新產品時,「喜其犀利神速,罕有倫比,因而讚歎不絕口。」他還到埃諾省觀看了軍事演習。

  7月13日,李鴻章一行從比利時到達法國巴黎,恰值法國國慶前夕。第二夭,李鴻章前往愛麗舍宮晉見法國總統富爾,呈遞國書,感謝干涉還遼之舉,希望中法「永以為好」,「互慶升平,同躋隆盛。」當天下午,李鴻章應邀觀看了法軍為國慶而舉行的軍事表演。晚上,他由一位懂得漢語的法國部長陪同,泛舟塞納河上,觀賞國慶煙花。

  李鴻章在巴黎期間,曾與俄國代表羅啟泰、法國外交部長漢諾多,分別就東省鐵路和「照鎊收稅」問題,舉行了會談。

  東省鐵路合同談判事宜,表面上由中國駐俄公使許景澄和華俄銀行總辦羅啟泰負責,實際上由李鴻章和維特暗中操縱。維特派羅啟泰專程到巴黎會見李鴻章,表示俄國擬先派員前往黑龍江、吉林地方「勘路測量,求發給護照,並電總署轉致吉黑將軍副都統就近派員在交界接護,會商一切。」李鴻章滿口應允,立即電請總理衙門照辦。羅啟泰還與李鴻章商談了東省鐵路軌幅問題。當時總理衙門主張軌幅按中軌敷設,羅啟泰秉承維特意旨,堅持要求與俄同軌。李鴻章擔心路軌爭執危及密約,傾向妥協,遭到總理衙門的駁斥。但不久清廷屈服,允許與俄國同軌(五俄尺)。9月8日《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正式定議畫押。

  李鴻章遵照清廷的指示,與法國外交部長漢諾多就「照鎊收稅」事進行了磋商。漢諾多假惺惺地表示「照鎊價法願遵」,但隨即提出兩項先決條件:「必須各國皆允,越南陸路不改,請由駐京使公議」;允許「法員襄助」福州船政局,劃定「一處未定」的中越邊界。李鴻章批評漢諾多「跡近要挾,頗礙交情」。總理衙門聞訊『徒呼奈何。

  李鴻章還先後參觀了報社、學校、博物院和工廠、礦山等,「意甚欣然」。

  8月2日,李鴻章一行乘專輪從法浮海至英,開始了對英國的訪問。在英國期間,李鴻章晉見了維多利亞女皇,恭遞國書,祝「願兩國之交,永敦輯睦」,拜訪了前首相格萊斯頓;並同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裡就「照鎊加稅」問題舉行了會談。李鴻章和清廷認為「各國商務,英為領袖」,只要英國答應「照鎊加稅」,其他各國就沒有拒絕之理。索爾茲伯裡始則主張應等「修約屆期再議」,繼而表示「我必盡力,但須確詢香港、上海商會眾議」。據英國報紙透露,索爾茲伯裡企圖利用「照鎊加稅」問題從中國「還索酬報」,擴大在華侵略特權;李鴻章心知其意,準備「權輕重而量長短,可許則許」,但雙方均不願明言。

  李鴻章雖然與索爾茲伯裡的會談沒有取得什麼突破,但在英國的遊覽卻獲益良多。

  來自東方專制帝國的李鴻章,特意訪問了作為西方民主制度象徵的議院。他先到英國下議院,坐在特設的座位上,旁聽議員討論國事,可惜當天參加會議的議員很少,「無甚可觀」。隨後,他來到上議院,觀看了院中特設的「君主御座」,並同議員「略談片刻」。

  素志「偉武以經文」的李鴻章,在朴茨茅斯軍港參觀了英國海軍艦隊。英國每年舉行一次海軍大檢閱,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李鴻章抵英之日,檢閱已經結束,各艦陸續散歸防次。然而停泊在朴茨茅斯軍港的,尚有47艘,「分列兩行,如山之立。」李鴻章乘坐禦舟,駛入艦隊,繞過兩周,直向朴茨茅斯進發。李鴻章驚歎:各艦「行列整肅,軍容雄盛」。他恍然如在「夢中」,怎麼會有這樣多的「大鐵甲船」,同時停泊在一個軍港呢?他感慨萬端,說什麼「餘在北洋,竭盡心思,糜盡財力,儼然自成一軍。由今思之,豈直小巫見大巫之比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