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鴻章 | 上頁 下頁


  本部具體軍事行動分為3路:一路派候補直隸州知州李登洲率勇300名為先行;一路派戶部主事王正誼于梁園鎮會合李鴻章,「號召練勇,借助軍餉」,前往鳳陽進發;一路由他自己帶兵200餘名後續前進。

  然而,就在3路隊伍剛剛行動之際,太平軍北伐部隊於5月28日一舉攻佔鳳陽城,緊接著胡以晃等人率領的太平軍西征軍又長驅直入安徽境內。6月10日,北伐軍和西征軍分別佔領亳州和安慶,李嘉端等人陷入了兩路牽制、腹背受敵的危境。此後一連4個月,西征軍採取南攻北守的戰略方針,為北伐軍解除後顧之憂而深入華北腹地提供了軍事、政治條件,李嘉端為了阻止西征軍北上奪取廬州,急忙派遣張印塘、李鴻章分別帶領團勇駐守集賢關和運漕、東關一帶。

  李鴻章負責駐防的運漕和東關,既是巢湖一帶和廬州重要門戶,又是漕糧的集散地和運輸通道。西征軍為了取得糧食以接濟安慶和南京,進佔運漕,迫使李鴻章帶勇退防東關。此次戰役,由於西征軍意在取得糧餉以接濟安慶和南京,未能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李鴻章也就未遭滅頂之災,受到了李嘉端奉賞的六品藍翎頂戴的嘉獎。

  就在李嘉端為李鴻章請功後不久,石達開奉命到達安慶,主持西征戰事。石達開在皖北改守為攻,派兵進取集賢關、桐城,清兵勇望風而潰,呂賢基成了光杆司令。11月胡以晃督師攻佔舒城,呂賢基走投無路,投水身死。李鴻章只得率所部團勇退守合肥岡子集。12月胡以晃揮師直取廬州。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固守廬州待援。江忠源與李鴻章彼此不熟,曾國藩從中撮合,分別致書他們,希望他們彼此配合,相互救援,共挽狂瀾。由於江忠源抵達廬州兩天后即被圍困於孤城,李鴻章本想救江氏於廬州,但力不從心。

  援助廬州的各路兵馬抵達廬州城外,但因將相間不和,廬州終於在1854年1月被太平軍佔領,江忠源被迫投水自盡,李鴻章也只好率所部團勇北撤。

  廬州為太平軍佔領之後,清廷改派福濟繼任安徽巡撫,令其會同另一滿族將領和春等力挽皖北危局。

  由於師生關係,李鴻章被召入幕,所部團勇也歸福濟轄制。廬州地近南京,為敵對雙方必爭之地。清廷命福濟儘快收復此地,以挽回皖省危局。但由於太平軍的奮力固守,多次主動出擊,致使清軍連連受挫,一時無力收復廬州。在這關鍵時刻,李鴻章以幕僚的身份出謀劃策,建議改變攻廬州的作法,採取先攻東南含山、巢縣,再進西南舒城的戰略,以阻斷太平軍援軍和糧餉之路。與此同時,福濟允准李鴻章率兵勇向含山進發,並奪占了含山、巢縣兩城。1855年8月,李鴻章進逼廬州,因馳援廬州的太平軍石達開部為湖北戰事所迫,不得不回師援鄂,李鴻章、福濟等部兵勇於11月佔領廬州。李鴻章由於此次勝利,博得了善用兵打仗的名聲。巡撫福濟立即奏請朝廷授予李鴻章福建延津邵道道員的官銜,並賞頂戴花翎。

  攻複廬州之後,福濟又兵分兩路,西南直指舒城、三河、廬江等地;東南進犯巢縣、和州、東關等地。

  李鴻章奉命參與東南作戰,但屢遭失敗。加之封建官場中的互相傾軋、妒嫉,使李鴻章在福濟幕府中不得其志,頗受冷遇,但他牢記其父臨終前囑咐,決心忍辱負重,咬牙立志與太平軍為敵。

  1856年4月至6月,太平軍分別摧毀了清軍江南和江北大營,乘勝對安徽省境內展開強大軍事攻勢。清軍望風而逃,一觸即潰。李鴻章年少氣盛,依然想主動出擊,大舉反攻,奪回失去的城池。他率軍出戰,結果大敗而歸。是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元氣大傷,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

  1857年2月,太平軍後起之秀陳玉成、李秀成協同作戰,在安徽北部發動了防禦中的攻勢,連克桐城、舒城等地。李鴻章所部團勇被擊潰,他只好帶家人倉皇北逃。1858年7月,福濟被免職,由翁同書繼任安徽巡撫督辦軍務。8月,陳玉成部攻佔廬州,將李鴻章祖宅「焚毀一空」。李鴻章帶母親及幾個弟弟逃往江蘇境內鎮江。至此,李鴻章結束了他的辦理團練生涯。

  李鴻章回籍督辦團練,歷時5年有餘,戰場受挫,仕途維艱,「昨夢封侯今已非」。就其客觀原因:一是安徽反清形勢高漲,撚軍和太平軍遙相呼應,使清軍及團練陷於四面受敵的困境;二是各任安徽巡撫和將帥大員懦弱無能,多為庸庸者流,使李鴻章得不到有力扶持和啟迪,「茫無指歸」,並飽嘗了封建官場中互相傾軋之苦。從主觀方面講,李鴻章儒生從戎,手中無兵無權,既缺少經驗又少軍事知識,「好猛進」、「浪戰」,只能「號召練勇,勸借軍餉」,而此中又困難重重。然而,這5年多的幫辦團練生涯,卻給他後來獨當一面與太平軍為敵積累了經驗,打下了軍政素質基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