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白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人們看他過得很悠閒,他也覺得很適意。誰知有一次在敬亭山上,聽一個胡人吹笛,當笛中飛出他熟悉的秦聲,在長安時期多次聽過的《梅花落》和《出塞曲》時,他不知不覺就流下淚來,並寫下了《觀胡人吹笛》一詩: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人們看他過得很悠閒,他也覺得很適意。誰知一次在贈李昭的詩中,正頌揚主人的仁愛、好客,卻忽然又發起這樣的感慨來: ……才將聖不偶,命與時俱背。獨立山海間,空老聖明代…… 人們看他過得很悠閒,他也覺得很適意。誰知他在敬亭山上獨坐,正感到四大皆空,六根清淨,卻忽然有一種大孤獨、大寂寞,從內心深處襲來:「我對世間的一切都厭棄了,世間的一切對我也厭棄了,只有這座小山是我唯一的伴侶了。」於是他口占一絕: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原來他的悠閒生活和恬適心境,竟如河上的春冰,只是表面上的薄薄一層。任何一個小石子投上去,便可以把它擊破。薄薄的冰層下面依舊是奔騰的河水,打著回旋,翻著浪花。 李白不遠千里來到宣城,本來是想求得身心的安靜,結果在安靜的生活中,又感到寂寞難耐,於是便在次年春出遊宣城各縣及其旁郡。南陵縣丞常某是李白故人,款待十分熱情,還陪著他看了銅官礦,遊了五松山。然後李白又到了秋浦,縣令崔某也很好客,也陪著他欣賞了秋浦風光。然後李白又到了青陽,當地名士多人陪他游了九華山,還請他和大家聯句作為紀念。然後,李白又到了涇縣。涇縣縣令汪倫本是倜儻之士,又雅好詩文,更兼對李白渴慕已久,因此一見之下,如仰天人。特地邀請李白到桃花潭汪氏別業中盤桓多日。臨別時,汪倫又特地約了一群鄉親到河邊給李白「踏歌」送行。李白為主人盛情所感,立時口占一絕: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宣城各縣人士的盛情使李白的苦悶也得到一些緩解,但「白髮三千丈」的感慨也出現在他的詩中。 李白回到宣城已是北雁南飛季節。日裡飲食無味,夜裡輾轉難眠。正在無可如何之時,恰好族叔八品監察禦史李華出使東南,路過宣城。兩人見面以後,互道契闊已畢,李白便邀李華同登謝朓樓。名為覽勝,實則談心。李白多麼希望從李華口中得知一些朝廷近況,多麼希望從籠罩四野的陰霾中看見一線光明,結果李華談的一連串消息,無一不使他愁上加愁: 楊國忠為邀功固寵,濫用武力,出兵南詔,至西洱河,大敗。他卻將真相掩蓋起來,繼續出兵,竟至全軍覆沒。前後傷亡幾達二十萬之眾。 皇帝依然沉湎聲色,宴遊無度。楊氏兄弟姊妹皆列土封侯。諸貴戚以進食相尚,競獻水陸珍饈,一盤之費,中人十家之產。 關中水旱相繼,去秋霖雨達六十日。物價暴貴,斗米千錢。街頭巷尾,一片啼饑號寒之聲,朱雀門大街上也出現了餓殍。 李華自己呢,雖然身負監察重任,專司考核吏治,但在權臣竊柄,貪猾當路的情況下,事事掣肘,寸步難行。此次奉命出按郡縣,發現不法之事多起,一尋根究底,都牽涉到朝中權貴。想不管又恐失職,想管又管不了。他大著膽子給皇上奏了幾本,至今還提心吊膽,恐怕凶多吉少。 李華所談種種,無一不證實李白的不祥預感:曇花一現的盛世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唐王朝的太平天下就快完結了。 兩人正相對無語,忽聽得「咿啞」之聲從空中傳來,抬頭一看,只見一行雁陣乘著萬里秋風,自北而南,橫過宣城上空,沒入天際。秋風和歸雁好像把李白的愁心引了開去,於是他們又開懷暢飲。 接著,他們又縱談詩文。從莊、騷談到史、漢,又從建安談到六朝。兩人不約而同感到,古代傑出的作者無一不是逸興超邁,壯思騰飛。可見,必須有第一等襟懷,才能有第一等詩文。李華問及李白近作,李白朗誦了他的《橫江詞》。李華聽了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你這一組《橫江詞》正是如此。」李白問及李華近作,李華朗誦了他的《吊古戰場文》。李白聽了說:「這篇文章更在你先前的《含元殿賦》之上。名為吊古戰場,實則吊今戰場。」李華說:「和你的《戰城南》一樣。」 最後,他們又談到謝朓。在讚賞謝朓詩才之餘,又為謝朓的身世感歎了一番。這位才華絕代的詩人,不幸受人誣陷,死於獄中,只活了三十五歲。故鐘嶸《詩品》有雲:「恨其蘭玉早凋,故長轡未逞。」 古人的悲劇,使李白不禁聯想到自己也是有志莫申,頓時又覺愁思洶湧,如江似河,連刀也斬不斷了。 於是李白在謝朓樓上揮筆寫下了《陪侍禦叔華登樓歌》①: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①此詩題目多誤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應為《陪侍禦叔華登樓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